重庆药交所降低药价近三成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27 00:59 来源: 经济参考报我国首家药品交易所重庆药交所运行一年来,在创新药品交易方式、探索药品流通新机制方面取得明显成效。这个政府搭建的第三方电子交易平台,改变了以往“多级代理、层层加价”的药品流通体制,实现了医疗机构和药品生产企业的直接交易。目前,药交所挂牌交易两万多个品规的药品,日均交易量近3000万元,成交药品平均降价幅度近三成。专家认为,药交所的电子交易模式在创新药品交易方式、探索药品流通新机制方面具有重要推广价值。
两万多种药品平均降价近三成
去年9月29日,重庆药品交易所在挂牌半年后开始试运行,首批循环类药品一千多个品规上线交易。今年4月29日,区域内使用的非基本药物全部上线交易,目前共两万多个品规。
重庆药交所董事长刘高清介绍,药价虚高是医改长期难以解决的“老大难”问题,而流通环节的“多级代理、层层加价”是重要原因。他说“重庆建立药交所的目的,就是建立起政府主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的药品采购供应新机制,改善药品流通秩序,降低交易成本,抑制药价虚高,从而减轻群众看病就医的负担。”
记者了解到,重庆药交所实行会员制管理,目前有3000多家注册会员,包括医院、药品生产企业和配送企业。重庆市所有区县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均已进场采购,“卖方”会员已达2800多家,包括去年全球前20强药企和国内100强药企中的84家。目前,重庆药交所累计交易订单14万多笔,药品成交价格与医疗机构去年的采购价格相比,平均下降28%,一些常用药的降价幅度达80%。仅此一项,就为群众看病减少了八亿元的药费支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葛延风在此间调研时认为,重庆药交所创建的这种电子交易模式“可能是革命性的,可能会颠覆传统的采购方式”。
第三方电子交易平台解决传统招标采购中“硬伤”
在目前“流行”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中,药价虚高现象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腐败行为频频发生。记者调查了解到,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多以专家评标的方式进行,专家的主观因素以及外界传递给专家的“信息”在其中常常产生决定性影响,负责药品招标采购工作的相关负责人和专家都是医药企业重点“公关”的对象。医药企业为了自己的药品中标,常常使用“围标”、低价中标后不予配送等非正常竞争手段。
因为信息严重不对称,医院在集中招标这一被动采购方式下,在事实上经常买到高价药品。记者查阅发现,多个省市集中招标采购的药品,价格比重庆药交所的挂牌价高出一大截。不同级别、不同地域、不同规模的医院,同时集中在一个平台进行采购,无法各取所需,只能尽量平衡各家医院的需求,这也造成大医院买不到自己需要的新药特药、农村医院经常“买到”高档药品的情况。此外,医院和医药企业之间,也存在不按中标价格进行交易、药品经营企业以次充好替换药品等暗箱操作手段,且医院采购药品的药款回款困难,在医院、医药生产企业和医院经营企业之间形成长期拖欠的“三角债”。
刘高清说,传统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方式,人为因素多,交易成本高,经常出现“中标死”的情况。重庆药交所作为政府搭建的第三方电子交易平台,较好地解决了招标采购中的这些“硬伤”,规范了药品流通秩序,避免了经营企业层层加价和医院、药企之间暗箱操作等情况,在预防腐败和平抑药价方面也具有现实意义。
在交易方式上,药交所的交易平台有效压缩中间环节,让医药生产企业和医疗机构实现直接交易。医药生产企业的各种药品在网上挂牌后,医疗机构各取所需,根据自身需要、药企资质、药品价格等进行自主选择。采购信息将在药交所网站上公开公示,接受社会、合作对象乃至竞争对手的监督。重庆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单位江北区人民医院院长何建国说,减少中间环节是治理药价虚高的重要手段,因为药品流通的每个环节都要发生费用,这些费用最终要转嫁到病人头上,因此让医院和药厂实现直接交易就能解决很多问题。
在药品价格上,药交所采取“价格双控”尤其是制定“入市价”的方式,防止医院高价采购和药企虚高挂牌。重庆药交所参考全国20多个省市的药品招标采购价格,对入市交易药品制定“入市价”,药企的“挂牌价”须低于“入市价”,以防止虚高挂牌。记者看到,某医药企业挂牌的卡托普利片,被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等三家市级医院以19.22元的价格采购,而这一药品去年的医院集中招标采购价为29.57元。南川区人民医院等区县级医院采购的注射用阿奇霉素,成交价为2.7元,而医院去年的集中招标采购价高达13.91元,降价幅度超过80%。
在配送交收和货款结算上,药交所着重对“安全”和“时效”进行监管。医疗机构在生产企业委托的配送企业中选择一家,形成买卖配三方绑定的电子合同,合同要求急救药品须4小时送达、普通药品48小时送达。药品采购合同履行后,货款须在60天内通过药交所结算中心进行限时结算。买、卖、配三方会员一旦出现违规情况,会被亮黄牌甚至取缔会员资格。重庆药交所副总经理夏晋说,这种交易制度有效避免了药品“有价无市”或“中标死”等现象,也可避免医院和药企在合同价格之外私下交易的情况,并改变了以往因货款拖欠而形成“三角债”的现象。
取消药品采购的中间环节虽能降低药价,但医院和药企如果完全自主地对面交易,难以保障药品安全和有效预防腐败。重庆药交所这一平台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对药品流通环节实行全流程信息公开和全流程监管。此外,重庆市政府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牵头的药品交易监管委员会,卫生、药检、物价等13个相关部门共同履行监管职责。
“药交所模式”成为医改推动因素
重庆药交所在规范药品流通秩序、平抑药品价格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但仅仅是规范药品流通秩序这一“中间环节”,难以治本。刘高清说,对医药生产企业这一“源头”和医疗机构这一“终末端”,“药交所模式”能通过政府和市场这两只手引导其加速改革,从而推动医改。北京大学经济与管理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卫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国恩教授认为,重庆药交所倡导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药品流通模式,十分具有推广价值。
在“源头”改革方面,“药交所模式”促进了医药生产企业和配送企业的优化整合和优胜劣汰,并增加了药厂的降价动力。
重庆药友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商务总监李洪溢介绍,公司有30多个品规的药品在重庆药交所挂牌交易,平均每月交易额700多万元,药品降价幅度为25%至30%,但药品销量同比增加约30%。“这种电子挂牌交易方式改变了以往信息严重不对称的情况,医院可以自主选择质量好、价格合理、配送信誉好的药品。”李洪溢说,“虽然药价降了,但像我们这样资质较好的企业,交易量大增了,在交易成本下降、回款得到保障的情况下,效益明显增加。因此,药交所模式规范了药品流通市场,对资质好的药企是一种保护。”
重庆药交所发展战略研究部部长赵鹏介绍,药交所挂牌药品有2万多个品规,但经常交易的不到1万个,这也将促进药厂快速进行整合调整。此外,重庆主城区有注册的医药经营配送企业420多家,最终在药交所成为会员的只有385家,实际被药品生产企业委托的只有218家,这些经营配送企业按市场规律自己完成了优化整合。
在“终末端”改革方面,刘高清和何建国等人认为,在药交所这种新的药品交易方式下,药品价格理性回归,将逐步破除“以药养医”的旧体制,促进医院规范诊疗行为,并建立合理的政府补偿机制,推动公立医院整体改革。
刘高清表示,重庆药交所下一步将探索基层医疗机构使用的基本药物和医疗器械上线交易,实现其完整性和系统性。此外,重庆药交所将依托重庆“云计算”建设来建立“医药云”电子服务平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