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商务部称生产消费不匹配导致农产品价格波动大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27 17:16 来源: 中国广播网

  中广网 北京11月27日消息 (记者陈亮)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内蒙古马铃薯滞销刚刚得到缓解,山东部分地区又出现大白菜销售难题:菜价跌到了去年的一半,有的地方甚至跌破了成本价。中国之声采访商务部市场运行司,探访农产品价格频繁跳水原因。

  今年,农产品滞销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商务部市场运行司副司长王斌说,这和目前传统的流通形式,有一定关联。

  王斌:我们各个环节都是在单独做,收购环节做收购环节的,小商小贩去收购,再转卖给大贩子,大贩子再转到批发市场,批发市场再批发出去,再经过二批,环节多。

  “土豆、白菜烂在地里,卖不出去,是因为流通出了问题”。“农民赚不了什么钱,都让中间商盘剥走了”。把原因归结为流通领域的这些观点,王斌并不赞同,他认为,各方面成本的上升集中反映在流通环节,才是农产品滞销的关键。

  王斌:比如说土地房地产价格的上涨,它会直接反映到流通环节,人工的价格上涨直接反映,大家知道公里是收费体制,我们绝大多数蔬菜是公路运输的,所以是社会总成本的上升,都要集中到零售环节来。包括能源原材料、石油成品油价格上涨都和菜,有密切关系,这是多年积累的结果。

  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每年生产、消费的变化很大,很难按方抓药,这就很容易出现“一会儿卖难,一会儿买难”。王斌进一步解释说,我们正在解答一个类似一元二次方程,如果X和Y都不确定,这个方程就很难算出结果。

  王斌:X就是消费,在不断的变化,城市群体在扩大,不固定。Y是什么呢,是生产,我们的生产也在不停发生变化。西方国家现在是可以盯住一头的,甚至可以盯住两头的,什么叫做一头盯住?就是说我的消费基本定型了,我可以按照消费来组织生产。其次,就是他的产业化,生产方式基本也算是定型了,所以他们能匹配很好,我们两个都不定型,所以“买难”“卖难”会长期存在。

  一斤马铃薯,前年5毛钱,去年涨到了1块钱,今年跌倒了3毛5。“过山车式”的价格波动,农民损失不小。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郑风田教授说,好了伤疤忘了疼,这样的教训非常深刻。

  郑风田:我们现在很多农业统计是事后统计,如果一个农民在今年种土豆的时候,全国把各个地方想种土豆多少亩的意愿汇集一下,供农民种植参考就比较好了,遗憾的是没有任何单位能提供这样的信息。

  从马铃薯到大白菜,从洋葱到生姜,农产品滞销的故事每年都在上演。农民的利益如何切实保障?

  商务部市场运行司副司长王斌透露:商务部财政扶持资金里,扶持农产品流通方面的资金占绝大多数。下一步,商务部将通过减少环节、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三方面推进工作。

  面对波谲云诡的市场,农民们种什么好像都没把握,巨大的种植风险让农户们很迷茫。

  农户:俺听说有种粮食的入了保险什么的,受了灾还能补点钱,俺们种菜的也没有保险,不知道政府能不能发展一下,帮助俺们加入点保险什么的,别老这样蒙着头种菜,没有保障。

  王斌说,发达经济体给予农民的保险政策,能够有效减少风险。

  王斌:西方农民比如今年受了灾,或者卖不掉,他不着急,他没有太大损失,他可以保本甚至有一定的收益,中国的农民如果碰到大的风险卖不出去,他就血本无归,他的投入都收不回来,这就是问题的所在,保险的机制。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