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被指绑架新国标 乳企喊冤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29 15:59 来源: 法制晚报

  每克生乳菌落不超50万个 被放宽到200万个

  昨天,《人民日报》报道了重新制定的乳品国家安全标准,在出台前的最后一刻,却修改了两项关键标准,即菌落总数、蛋白质含量,曝出乳品新国标是由企业起草的内幕。

  对此,乳企纷纷予以否认,称负责起草的只是最初讨论稿,最终稿要综合各方意见,不代表企业单方意志,企业绑架和左右标准制定的说法不成立。  

  “三胺事件”后  重新订国标

  “三聚氰胺事件”爆发后,重新制定乳品安全国家标准成为共识。

  2008年12月,卫生部牵头,会同农业部、国家标准委、工信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药监局等部门,以及中国疾控中心、轻工业联合会、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中国奶业协会等单位,成立协调小组,对乳品安全国家标准进行整合完善。

  各部门推荐了近70名专家组成专家组,组长由中国疾病控制中心食品与营养所副所长王竹天担任。 

  2010年9月通过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管理办法》规定,卫生部负责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卫生部组织成立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负责审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 

  两项关键标准最后一刻变脸

  回忆起乳品新国标的制定过程,3次参加讨论的西部乳业协会执行副会长、西南民族大学教授魏荣禄颇有些遗憾:“我至今也没有明白,反复讨论形成的送审稿,其中一些关键性标准,最后为什么会被推翻?” 

  与魏荣禄同样困惑的,还有和牛奶打交道近60年的曾寿瀛,他曾任卫生部全国乳与乳制品定标组副组长。 

  上述专家所说的“关键性标准”,即后来公众广为关注的菌落总数、蛋白质含量。 

  2009年8月19日,魏荣禄最后一次参加乳品标准讨论会议,就在这次会议上,在几位奶业专家力主下,每克生乳菌落不超过50万个、每百克生乳蛋白质不低于2.95克的标准达成一致意见,形成最终送审稿。此后,曾、魏就没有再介入乳品定标工作。 

  可是,2010年3月正式公布的方案,菌落放宽到200万个,蛋白质降低到2.8克。至于送审稿在哪个环节发生改动,为什么改动,魏荣禄和曾寿瀛表示他们不清楚。

  乳品新国标公布后,遭到媒体和公众炮轰:“中国乳品标准创全球最差标准,标准制定被大企业所绑架。” 

  ●回应

  多家乳企“喊冤”

  对于乳企绑架乳品新国标的说法,今天上午伊利公共事务部负责人李继华告诉记者,伊利确实参与了新国标的起草工作,但除伊利、蒙牛外,光明、圣元、完达山等国内知名企业都在参与不同标准(至少10个标准)的起草。

  在伊利发给记者的回复中称,企业负责起草的只是最初的讨论稿,讨论稿需要提交给专家组进行多轮的技术探讨,最终报给国家相关部委的送审稿代表了来自协会、专家等各方的意见,不代表企业的单方意志,不存在企业绑架和左右标准制定的事情。

  伊利方面表示,企业并不参与后期的决议会议,企业没有权限也没有能力操纵和绑架国家标准的出台。

  蒙牛方面则表示,企业只是向相关部门提供范本,企业本身对于标准的制定是做不了主的。

  光明新闻发言人龚妍奇上午则对记者表示,光明只参与了酸奶标准的起草工作,而酸奶的

  标准并未降低。

  文/记者 王伶玲 李莎莎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