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第四次金融工作会议前瞻:重启信贷资产证券化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04 15:44 来源: 财经网

  【《财经》综合报道】2012年1月4日,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时隔五年,第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将于1月6日召开。此前,由中财办、中编办、国研室、发改委、财政部、央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等在内的20个部委办局分头领衔的“15项重大金融课题”将在此次会议上重点讨论。

  “十五大金融课题”包括,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制度、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加强对金融机构综合经营和金融机构的监管、明确商业银行资本金补充和约束机制等。

  与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制度等议题相比,明确商业银行资本金补充和约束机制属于微观层面。但2010年银行大规模股权融资后,商业银行又在2011年掀起了次级债融资的狂潮。3年多的现实证明,明确商业银行资本补充和约束机制已变得十分紧迫。

  总的来看,补充资本的办法有内源和外生两条路径。内源式融资即是指把一部分利润转化资本;外源式融资则包括由股东增资扩股、发行新的股份、发行次级债券、混合资本债券等一些办法。

  资本补充和约束机制的建立无外乎在上述两条路径之中辗转腾挪。但除此之外,借鉴国外经验,国内金融业界人士提出了第三条“一劳永逸”的道路,即资产证券化。

  “水多加面,面多加水。如果商业银行不进行资产证券化,而是不断侧重于表内风险加权资产的增长和资本的补充机制,中国股市在很大程度上要改名为银行业股市了。”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士余建议,发展资产证券化,破解此难题。

  事实上,从2010年开始至今,金融界已有数轮大规模呼吁重启资产证券化的呼声。

  2011年3月初的一次公开论坛上,工行行长杨凯生就曾表示,银行业资产持有方式要进一步转型,资产证券化连接信贷市场和资本市场,是增加银行信贷流通性的重要途径。

  无独有偶,招行行长马蔚华、中投副总经理汪建熙等多位业内重量级人士也相继发声。

  马蔚华认为,在资产证券化方面,我国既不能重蹈覆辙,也不能因噎废食,而应遵循“风险可控、成本可算、信息充分披露”的金融产品创新原则,积极加以推进。

  汪建熙更是以未来五年主要国有控股银行估计还将融资1500亿元为由,呼吁尽快重新启动银行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审理,破解商业银行从股票市场单一渠道融资的困局。

  总的来看,银行实施信贷资产证券化能解决两个关键问题:其一,解决银行资产负债期限不匹配的问题。其二,释放资本,提高资本充足率。

  在第四次金融工作会议召开之前,这种呼声得到回应。央行金融市场司副司长吴显亭早些时候曾透露,国务院已经批准信贷资产证券化继续扩大试点。央行会同相关部门目前正在积极研究进一步扩大中小企业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实施方案。

  这意味着,资产证券化终将重启,但实施的方式和范围尚存较大悬念。因此,金融工作会议召开之际,资产证券化以何种方式重启,成为明确银行资本补充和约束机制议题领域最值得期待的看点。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