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研发+外购 本土零部件企业向上“突围”

2011年05月09日 01:20 来源:一财网

  数据显示,在我国,拥有外资背景的汽车零部件商占整个行业的72%,其中,独资企业占55%,中外合资企业占45%,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外资控制了绝大部分零部件市场份额。再加上关键技术市场几乎被外资垄断,中国本土汽车零部件企业如何才能破解“三明治”危机?如何在跨国零部件企业向下渗透的压力下求得生存?

  这一切都是问题。

  自主零部件企业的尴尬

  3月份的日本大地震重创了日本汽车零部件企业,面对突然空缺的市场,曾让国内一些汽车零部件企业暗中心喜,以为可以填补这一断裂的汽车供应链。但欣喜很快变成失望。

  “核心技术主要掌握在外商独资或者合资企业中,本土零部件企业在关键技术方面很难有大的突破。所以眼睁睁看着机会被欧美系或台湾地区的供应商拿走了。”大陆一家汽车制造厂研究院首席工程师如此表示。

  据不完全统计,国内零部件企业共有2万多家,其中规模以上汽车零部件企业近8000家。但是,真正达到规模要求的很少,产业非常分散。同时,本土零部件企业普遍自主研发能力弱,产品趋同,并且技术含量低,尤其缺乏轿车主要总成和关键部件的核心技术。尴尬的现实就是,本土企业占据了国内零部件数目超过80%,而销售额却只拥有20%,并且90%集中在低端。

  数据显示,在我国汽车电喷系统、发动机管理系统、ABS、微电机、安全气囊产量中,外资企业所占比例分别为100%、100%、91%、97%和69%。国家信息中心的调查显示,我国自动变速器市场78%为进口产品。

  此前,业界普遍认为本土零部件企业可以在新能源车产业中获得跨越式发展的突破口,但自2008年以来,我国在新能源车开始越来越多地采用进口关键零部件。

  根据国家信息中心的调查,完全的中资企业很难进入合资产品的一级供应商中,其中,美系车型在中国选用的零部件供应商100%是有外资背景的企业,而德系、日系以及国内自主品牌车型的这一比例也分别为88.9%、89.5%和52.8%。

  而更值得注意的是,合资或独资企业在取得了先期规模优势后,也开始往低端走,如博世已专门针对低端车开发零部件,去迎合日益往高端走的自主品牌整车企业的配套要求,这将再次给以成本为主要优势的本土零部件企业带来新一轮危机。

  短兵相接

  业内人士认为,其实国内的一些零配件企业已经具备了单个零配件的研发能力,但是缺少整体零部件解决方案的能力。

  而这些整合零部件的一揽子解决方案的能力不是通过引进外资建厂或者合资换来的,实践证明,合资换不来核心技术,要掌握核心技术就必须自主研发或者通过收购海外具备技术特色的中小优质汽车零部件企业来实现。

  事实上,国内零部件企业海外收购已经在进行。2009年3月,吉利汽车收购DSI自动变速器公司。同月,北京京西重工宣布收购德尔福的相关机械设备、知识产权和不动产,其中包括德尔福制动和悬架业务分布在全球的8个工厂、5个技术中心及14个技术支持和客户服务中心。

  今年本土品牌收购海外技术的案例越来越多。4月8日,中航工业汽车与北京亦庄国际联合收购耐世特汽车系统公司;宁波均胜收购德国微控制器生产厂商Preh。6月份,海纳川将和英纳法公司进行股权转让。“未来一段时间内将形成一股海外收购潮流。现在本土的一些零部件厂商通过前期的积累已经赚到不少利润,如果要在接下来的竞争中取胜,就需要提高核心技术竞争力,海外收购也是一条捷径,自我研发需要很长时期。”一位证券行业汽车分析师告诉记者。

  汽车资深分析师贾新光认为,中资企业还应特别注意收购的管理难题,如果收购后不能消化,也不能实现中资企业的收购目标。全国乘用车联席会秘书长饶达也提醒,要警惕买回来的技术是否附带专利权,如果没有专利权,即使百分百购买对方公司股份,仍然需要花钱买技术。

  而盖世汽车网总裁陈文凯认为:“我不相信技术可以买过来,技术还要一点点自主研发。现在国内的自主零部件企业大都是单兵作战,而且投资研发力量非常弱,急需加大投资力度。”

  据统计,在汽车工业发达国家,零部件工业的平均投资一般是整车企业的1.2~1.5倍,汽车零部件企业的研发能力领先于整车企业。但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目前的平均投资不超过0.3。与此同时,中国零部件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只占销售收入的1.4%,远低于国际平均的6.6%。

  除此之外,“有关部门应组织联合攻关,选准一批关键部件和总成,组织国内企业进行联合攻关。发挥整个集团公司的力量,要清楚强势自主整车必须匹配强势自主零部件。先做大再做强,形成规模效应。”业内人士表示。

  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王小广认为:“自主品牌将促进中国新全球汽车供应链的形成,市场优势促进零部件行业的规模化发展和创新升级,这对本土零部件企业来说是个机会。”

  此外,也有业内人士表示,国家应该对汽车零部件产业,尤其是关键零部件及汽车电子产业给予政策鼓励和大力扶持。重点鼓励内资企业并购境外具有先进技术的核心零部件企业和境外研发机构,在政策上、资金上给予支持和帮助。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