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5月09日 07:49 来源:经济日报
核心阅读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需要。沈阳军区遵照中央“军队要积极参加和支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指示要求,组织所属部队农副业基地,力尽部队所能,兼顾农村所需,优先农民所盼,因地制宜,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实践,通过军民融合科学发展的形式建设现代农业,实现了经济效益、军事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增长。
实现高度机械化 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军区所有农副业基地,旱田90%实现高度机械化,水田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农副业基地所创效益,由原来的每年7000万元增加到2亿多元
这是一个大胆的尝试,像雪亮的犁铧插进黑土地,犁开了美好的期待和憧憬。
2002年,也是冰雪消融的初春时节,沈阳军区某集团军机械化旅农副业基地的春天来得更早,投入820万元资金,配套引进集卫星导航、变量施肥、精量播种、精准喷药、复式作业于一体的大功率、精准化、智能化现代农机新装备,马达轰鸣犁开了刚刚解冻的黑土地。由此,这个基地率先在全军和东北地区,建立起以高度机械化、信息化为支撑,推行现代管理、完善设施建设的现代农业示范区。生产效率提高6至7倍,人均种地1000亩,人均产粮22万公斤,人均效益20万元,节能降耗三分之一。
冬去春来,8年过去了。部队领导亲临田间地头,连续8年组织现场观摩,大力推动高度机械化现代农业建设。军区联勤部部长王爱国告诉记者,“十一五”时期,沈阳军区部队各级筹措投入资金4亿元,更新购置一批大马力机械和先进农机装备1500多台套,建成高度机械化现代农业示范新基地27个。这一成功实践,不仅使部队农副业基地服从服务部队发展大局需要,步入减员增效科学发展轨道,同时也为地方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示范参考。2004年开始,黑龙江省农垦系统也大批引进现代农机装备,建设高度机械化精准农业示范区。
一些问题萦绕在记者的心头。“大马力”胃口也大,实现粮食耕种效益大幅提升的同时,成本是否会“水涨船高”呢?在位于黑龙江省富裕县的沈阳军区直属富裕基地,记者看到了一排排先进农业耕作机械。基地机务队负责人李怀庆介绍,这些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农业生产机械,耕翻一公里长的长垅,误差仅为3厘米。过去人工作业,每天每人只能耕作2亩地,人工费80元,基地3万亩地需要1000人干5天。而现在,一台8430T拖拉机,每小时可耕作200亩;自己研制的田间管理机,每小时可作业100亩。由于采用机械化精量播种,每亩用种量由原来的6斤降到2斤左右,节约成本80元。去年,基地24名官兵,仅玉米就生产1100多万公斤,创效益700多万元,人均产粮96万斤。
沈阳军区直属农副业基地管理局副局长高同彬,掰着指头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斤玉米生产成本仅3角钱。成本构成是,机械化设备折旧费每亩25至30元,机耕成本180元,人工费100元,每亩成本约300元……”记者没听全支出的细目,但记住了这些成本得到的产出:按亩产1000斤计算,每斤玉米生产成本3角钱左右,每斤售价8角,纯收入5角钱,每亩效益500元左右。而当地农民生产的投入产出比远远达不到这一指标。
军地科技嫁接 推动农业发展农民增收
奶牛场粪便无害化处理、农田土壤数字化施肥技术应用等一批实用技术试验研究相继获得成功,正在部队农副业基地和农村推广应用
力+科学种田”为特征的现代农业示范工程建设项目。沈阳军区司令员张又侠和中科院院长路甬祥的手握在了一起。
按照双方签订的《东北粮食主产区现代农业示范工程项目工作章程》,专家要了解部队农副业基地生产实际,每人每年不少于10天深入基地调研指导,向军区提出书面技术咨询指导意见。同时,中科院颁发的特聘研究员证书,也使军区农副业基地领导肩上多了一份责任。
沈阳军区联勤部政委宋凤鸣说,军民共建是我军的优良传统,通过开展高端军地农业科技合作,实现精准农业、高效农业、生态农业模式,翻开了沈阳军区农副业基地建设新的一页。
沈阳军区直属富裕农副业基地,推广“生物导弹”等病虫害防治技术,每亩地放5个赤眼蜂虫卵,就能有效防治虫害。一个4平方厘米见方的赤眼蜂卵块,能防治100亩作物。基地已有1000亩作物告别农药防虫。
讷河市委副书记韩枫告诉记者,讷河是全国马铃薯主产地之一,种植面积约80万亩。近年来,种薯繁育体系衰退,种薯退化。沈阳军区老莱农副业基地拿出新培育的良种,军地成立马铃薯繁育合作社,每亩地扩繁1年,可生产15亩地的原种,每一粒可卖1元钱,马铃薯产量将达1000多吨,每亩效益4000多元,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在专家指导下,沈阳军区农副业基地普遍开展精准农业探索,他们在大马力机械作业时安装摄像和通讯设备,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和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及时监控土壤水分、肥料、虫害、作物长势及气候变化信息,实现耕种收储全程标准化作业,达到精量播种、施肥、喷药。
沈阳军区联勤部副部长刘志明告诉记者,“依托中国科学院的科技支撑,通过大马力机械化耕作,一批农业高新科技将在军区农副业基地得到全面试验应用,这将给我国农业现代化、集约化生产提供有益借鉴。”
据介绍,中科院已将院军科技合作纳入我国农业“十二五”相关攻关计划。
2008年,沈阳军区联勤部军需物资油料部,与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厅联合下发文件,依托部队农副业基地资源优势,借助地方科研人才优势,开展军地农业科技合作,共同构建农业科技成果“孵化器”。
目前,合作开展的奶牛场粪便无害化处理、农田土壤数字化施肥技术应用、大豆高产攻关试验示范、寒地黑土区绿色食品大豆生产技术规程研究等重大和实用技术试验研究相继获得成功,正在部队农副业基地和农村推广应用。
军地科技合作,不仅使部队农副业基地农业生产提高了产量,改善了质量,提升了效益,而且为推动新农村科技进步、生产发展、农民增收发挥了示范牵引作用。
2010年10月19日,沈阳军区与中科院签署协议,在沈阳军区共同启动24万亩以“大马
建造良种基地 当好国家种业科研攻关的试验田
军区每年向农村市场繁育输出麦豆良种420万公斤,马铃薯种薯150万公斤,良种仔猪1万头,纯种澳系赫斯坦奶牛200头
良种是农业增产的根本,培育良种事关国家粮食安全的命脉。
近年来,沈阳军区先后与国家外专局、东北农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等农业科学院所合作,建设春小麦、春大豆、超级稻、马铃薯良种以及良种猪、良种奶牛等6个繁育基地,并分别在云南元谋和海南三亚,建立春小麦、春大豆种子冬季南方加代增倍繁育基地。每年引进包括太空育种品系和国外作物新品种、新品系、新材料500多份,试验示范面积800多亩,采取试验示范兼顾、南繁北育结合、稀植复壮同步等措施,不断更新品种结构,始终保持品种的先进性,有些品种产量质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经原种生产、一级良种扩繁和二级良种扩繁,在满足自己使用的同时,每年向农村市场繁育输出麦豆良种420万公斤,马铃薯种薯150万公斤,良种仔猪1万头,纯种澳系赫斯坦奶牛200头,辐射到东北三省广大农村和山东沿海地区,创出了军地公认的高产优质良种品牌。一位农民拈起几粒种子给记者看:“我多打粮、多赚钱靠的就是这个!用部队的种子,放心,好使!”。
针对我国种业培育推广体系薄弱现状,中科院李振声院士以及孙江华、张知彬等农业专家一致认为,部队农副业基地,土地集中、集约化程度高、执行力强,采集数据及时、真实,具有良种试验、繁殖独特优势。
沈阳军区司令员张又侠表示,粮食安全关乎社会稳定和国家稳固。沈阳军区部队在新时期,要大力弘扬新军垦精神,为国家的粮食安全、种源安全、食品安全做贡献。
在黑龙江讷河市沈阳军区直属老莱农副业基地,记者看到,基地与中科院合作建设的全国最大的马铃薯分子育种技术工程实验室,采取脱毒克隆技术繁育马铃薯原种,培育黑色、紫色、高淀粉马铃薯等新品种。采用节水灌溉技术,脱毒马铃薯亩产量达到3400公斤,比原来提高了49.64%。
据沈阳军区直属农副基地管理局周玉哲局长介绍,沈阳军区今年将在位于辽宁沈阳的新民农副业生产基地与中科院共建分子育种试验中心,开展小麦、玉米、大豆育种试验;在位于黑龙江齐齐哈尔的榆树屯农副业基地建立转基因水稻育种试验室。
春风送暖,新美如画。一幅现代农业画卷正在黑土地徐徐展开,令人陶醉。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