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5月09日 23:33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谈佳隆|上海报道
香港、新加坡、伦敦竞争参与人民币国际化。
“当前新加坡正希望成为首个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从而使人民币的国际化再次登上一个新的台阶。”4月20日,英国《金融时报》头条刊文《新加坡欲成首个人民币离岸中心》,引发了市场对于人民币国际化及中国布局全球离岸中心的关注。
事实上,对“人民币离岸中心”这一头衔虎视眈眈的不仅是新加坡。
“伦敦总有一天会成为另一个离岸人民币中心。”4月中旬,英国伦敦金融城荣誉市长白尔雅(Alderman Michael Bear)在上海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伴随着中国全球贸易和金融的发展,(人民币离岸)这个市场的蛋糕会越来越大,不是中国香港一个中心可以独享这一市场的,多个人民币离岸中心对人民币的发展是更为有利的。”
人民币中转站香港受动摇?
今年4月,对于香港特别行政区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陈家强来说必定难忘。先是伦敦金融城市长白尔雅登门拜访,希望在离岸中心上与香港建立互补关系,商讨合作事宜,而后新加坡欲成首个人民币离岸中心的消息被市场闹得沸沸扬扬,各种担忧香港人民币离岸业务会受到挑战的评论也纷至沓来。
对此,陈家强回应:目前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70%经由香港处理,相信香港会是主要的人民币离岸中心,但不代表香港是唯一的人民币交易市场。“香港并不怕外部的竞争。”
陈家强所指的“外部的竞争”正是新加坡。4月中旬,新加坡金管局主席、前总理吴作栋公开对外界表示,中国央行不久将指定一家中资银行作为新加坡的人民币清算行,这将使新加坡各银行能够直接经手人民币业务,而无需经由中国香港或内地各商业银行转手。新加波政府对此已经许可。
此举被认为香港离岸人民币的相对垄断地位即将被打破。苏格兰皇家银行有限公司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离岸人民币市场指南:人民币国际化的试金石》中称,目前,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的主要投资者来自亚洲,大部分来自香港,香港也是大部分离岸人民币存款的聚集地。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点将发生变化,因为新加坡等其他国家已准备建立自己的人民币离岸中心。
事实上,香港人民币离岸“相对垄断”地位的取得除了地缘、经济、贸易因素之外,中央政府的政策是十分重要的原因。因为中央政府的“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支持香港发展成为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和国际资产管理中心。因此,香港成为中国内地外唯一设立人民币清算银行的地方,央行指定中国银行在港清算与内地市场的交易。
也正是基于这样的政策判断,很多外资银行都加强了在香港的人民币业务,其中就包括来自新加坡的银行。
星展银行控股有限公司主席佘林发向记者表示,中国香港成为人民币离岸中心以后,星展香港抢先推出相应的服务和产品,目前是中国香港离岸人民币业务领域的领头羊。截至2010年底,星展香港资产和收入分别同比增长了80%和190%,拥有价值超过100亿港币的人民币存款。
此外,今年2月,星展银行已在新加坡推出了一系列离岸人民币?(CNH)产品,如,拥有对内对外汇款功能的CNH存款、货币关联投资产品、CNH债券、CNH单位信托等,在未来一系列离岸人民币理财、债券产品则将适时推出。
新加坡或助人民币“东盟化”
“香港具备作为人民币离岸中心的特别条件,但中央并没有给予本港专利,而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面对竞争实属必然。”香港交易所主席夏佳理如是说。
2005年,中国人民银行首次指定中国银行(香港)作为首家离岸人民币清算行。去年开始,借助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这一经常项下的渠道开放,香港离岸人民币的规模迅速扩张。
事实上,从短期来看新加坡要在离岸人民币业务上追赶香港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陈德霖曾暗示和香港比其他金融中心在离岸人民币业务上还差一截。他表示,香港早在2004年开始经营人民币业务,无论从人民币存款、贸易结算、债券发行以及金融产品方面,都已具有相当规模。
2010年,人民币离岸市场在香港取得了突破性发展。数据显示,香港的人民币存款余额从2010年年初的约600亿元快速上升到年底的约3000亿元,在香港发行的人民币债券也从年初的18个快速增长到60多个,余额从年初的380多亿元上升到年底的680多亿元。此外,香港也正在逐步实现用人民币发行信托基金和股票。
事实上,在离岸人民币业务上,规模和产品是衡量的重要标准。在这方面,香港显得优势很大。
“根据我们的判断可能只要用两年的时间,在港人民币规模可能就能够突破2万亿。”贝莱德董事总经理兼中国首席代表李运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无论在哪个地方,只有货币规模达到一定的程度,我们才能把其称为‘市场’。根据市场一般的看法,2万亿的人民币存款方能支持一个有流动性和有定价效率的人民币货币市场,并且支持一个有意义的人民币离岸证券市场。”
不过,如此快速的增长也引起决策层的思考。澳新银行(ANZ)大中华区经济研究总监刘利刚告诉记者,自从香港建设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以来,香港承受了大规模的国际资本流入,增加香港的货币供应量,形成了引发通胀的货币基础。同时,由于香港奉行自由经济体系,这些流入资本在购入资产时不会受到太多限制,可能会造成资产泡沫压力。
事实上,央行在其战略性决策中不仅仅要考虑香港的金融地位稳固,亦要考虑人民币在国际化道路上能否平稳。因此有业内人士认为,从这个角度来看,央行有理由借新加坡设立另一个离岸交易中心,引导部分资本流入金融体系同样发达的新加坡,对于稳定香港经济来说,有着正面的意义。
从国际贸易来看,除了香港之外,东盟和中国的贸易关系强化了在新加坡建设人民币离岸中心的重要性。实际上,虽然香港的国际性银行区域总部要比新加坡多,但在大宗商品和外汇交易方面不如后者。
虽然新加坡与中国内地的贸易额不大,以去年计只有500多亿美元,不及香港与内地贸易额的四分之一,但新加坡是东盟的成员国,以整个东盟计,跟内地的贸易总额去年已逾2900亿美元,远比香港要多得多,而未来中国和东盟的贸易量有望进一步快速增长。
此外,刘利刚告诉记者,由跨境贸易引发的贸易融资等银行产品的发展,也有助于人民币更加广泛地被市场和贸易商接受。人民币在新加坡的广泛使用,也有利于拉近中国与东盟之间的经济联系。
人民币国际化谋求“三垒”
自2008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和韩国银行宣布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以来,中国已经陆续与中国香港、马来西亚、白俄罗斯、印度尼西亚、阿根廷、冰岛、新加坡、新西兰和乌兹别克斯坦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货币当局签署本币互换协议,货币互换的总金额已达8292亿元人民币。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人民币的本币互换主要集中在与中国有一定贸易关系的发展中国家或经济规模较小的发达国家及地区,这客观上显示人民币国际地位仍需加强,欧美日等国对人民币的接受程度目前来看仍然很低。
苏格兰皇家银行亚洲区新兴市场策略部董事总经理谢汶君告诉记者:“任何国家要建立自己的人民币离岸中心,一个很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从中国人民银行获得人民币互换额度。新加坡所获得的互换额度不仅在金额上排名第三,而且占中国在亚洲区对外贸易总额的市场份额也是最高的。这表明中国已经将新加坡作为一个潜在的离岸中心,以帮助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我相信,将来伦敦或纽约都可能参与到这个市场中。伦敦可以在人民币离岸中心问题上与香港建立更为互补的关系。”英国伦敦金融城荣誉市长白尔雅这样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在白尔雅眼中,发展多个离岸中心将有助于扩大人民币市场,香港已先行一步,但新加坡、纽约也有机会参与人民币离岸市场,伦敦希望且有信心尽早成为人民币离岸中心。香港的独特性使其成为了人民币离岸业务的“先驱者”,而新加坡、伦敦、纽约正在紧随其后有样学样,未必早起者就能赶个早集。
如果说香港是人民币国际化“一垒”、新加坡是人民币国际化“二垒”的话,伦敦或是纽约毫无疑问是人民币国际化“三垒”的目标。把人民币用到欧洲或美国去显然是人民币国际化最明显的标志。
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并非是中国政府一厢情愿的事。白尔雅对于人民币国际化充满信心,并称英国拥有巨大的潜力去吸纳人民币业务份额。目前中国内地很多对外贸易的往来都是以美元结算,而不是用人民币,但透过合适的政策和监管措施,在国际社会推动人民币贸易结算在未来是可期的。
对此,英国首相“大社会计划”(注:英国首相卡梅伦推出的新政,旨在加强社会机构公共管理功能)顾问韦鸣恩勋爵在被问及伦敦能否建立人民币离岸市场时给予了认同的观点。他认为,很多中国机构正考虑进军伦敦市场,再以此为据点拓展业务至欧洲及全球。中国和伦敦都能从这种金融服务中受益良多。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正在进入英国市场,这也为伦敦发展人民币业务提供了有利的大环境。
白尔雅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他此次中国行,拜会了中国相关金融监管机构的负责人,对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建设进行的讨论是“卓有成效”的。
香港
2010年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总额为5060亿元,75%是在香港进行。港内银行人民币存量已超过4000亿元。
新加坡
亚洲第二、全球第四大外汇交易市场,日均交易量超过2660亿美元。
伦敦
全球第一大外汇交易市场,世界100家最大的商业银行几乎都在伦敦设立了分行,参与外汇交易的外汇银行机构约有600家。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