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张勇:移动互联网不存在泡沫 结合实体经济创新商业模式

2011年05月11日 00:24 来源:通信信息报

   由于拥有完善的业务支撑系统和随时随地到达个人的优势,移动互联网已经迅速走出了纯虚拟或娱乐的阶段,与实体经济紧密结合,这为移动互联网的健康发展赋予了强大生命力

  ■本报记者 林琳

   近日在京举行的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吸引了来自中国、美国、韩国、日本、俄罗斯、法国等多个国家的移动互联网巨头、投资机构、分析机构和3000余位中小企业的CEO、创业者和开发人员齐聚一堂,交流信息和经验,寻求合作契机。其中,“共赢发展”成为本次大会最重要的关键词,被各界普遍认同。

   移动互联网无疑是目前业界最热的话题如何看待我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前景?从现在的发展情况看,是否移动互联网领域存在泡沫?移动互联网的赢利模式如何?针对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长期从事移动互联网研究的独立顾问张勇先生。

  移动互联网发展形势喜人

   记者:您如何看待我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前景?

   张勇:十天前在北京举行的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可谓盛况空前。它吸引了来自众多国家的移动互联网巨头、投资机构、分析机构,以及3000余位中小企业的CEO、创业者和开发人员。与此胜景同样令人振奋的,是大会带来的这样一组数据:截止到2010年底,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03亿,占网民总数的66.2%,较2009年底增加了6930万人。而2011年第一季度,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达64.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3.4%,环比增长23%。

   这一数据并不出人意料,因为在2010年7月由CNNIC公布的手机网民数据,当时中国的移动互联网用户已经达到2.7亿多,并逐年以8千万左右的规模增长,那么算来,到2010年年底,其规模也应该达到3.1亿了。这两个数据非常接近。如果还有疑问,可以再对比一下国外机构的研究结论:据摩根斯坦利、IBM等机构的分析,到2012年智能手机的出货量将超过PC和笔记本,超过一半的手机终端支持移动互联网;而在日本,移动流量已超越PC互联网,日本最大运营商DoCoMo 数据流量的年复合增长率上升54%,其数据流量已占总流量的90%,预计到2013年数据通信总量将是现在的5倍多。

  可见,移动互联网整体发展形势喜人。

   移动互联网有能力构建多样化商业模式

   记者:从现在的发展情况看,是否移动互联网领域也存在泡沫?有人提出“免费是移动互联网的死胡同”,对于这一观点您如何看?

   张勇:资本的嗅觉是最敏锐的,它岂能错过这样一场盛宴?于是,在资本的推动下,移动互联网公司掀起了又一波的融资上市浪潮。但人们对于泡沫的担忧也随之而来,“没上市的比上市的贵,上了市的没盈利的比盈利的贵,这就是泡沫的表现,里面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张朝阳的话代表了相当一部分业内人士的担忧,移动互联网泡沫已经非常严重。

   那么,中国的移动互联网产业真的存在着严重的泡沫吗?对此,我个人认为中国移动互联网不管从整体还是从长远来看,都不存在泡沫,当然局部过热现象的存在不可避免,这是任何一个行业都避免不了的。退一步说,即使存在全局性的泡沫,在目前阶段也是可接受的、完全不必担心的。

   从数据上来看,中国的移动用户将很快突破9亿,移动互联网有广阔的群众基础。根据CNNIC的研究:2009手机网民平均每天上网达97分钟,每周上网达11.3小时,其中,3G用户不论是在手机上网频率还是手机上网时长等方面均明显高于2G用户,是2G用户的两倍多。随着3G网络的完善和用户规模加速发展,可以预期用户在手机上网的使用频率和时长方面均将有显著提升。

   同时,移动互联网用户也将逐渐高端化,商业价值将进一步显现:移动互联网用户中30-49岁中年商务人士的比例在逐年增高,中国移动互联网应用有从娱乐主导向商务主导变化的趋势。根据谷歌全球副总裁刘允预测,台式机、笔记本和移动终端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很多功能完全可以转移到移动终端里面,而且移动终端在听说读写和感知等方面都拥有电脑没有的优势。刘允还指出,移动互联网代表新型消费方式,商机无限。

   最重要的是,移动互联网有构建多样化商业模式的能力,有相对清晰而明确的发展前景。有无清晰的商业模式和发展“钱”景,是大家最担心的地方。泡沫论类比的对象是PC互联网,但移动互联网和PC互联网是不能进行完全类比的。由于拥有完善的业务支撑系统和随时随地到达个人的优势,移动互联网已经迅速走出了纯虚拟或娱乐的阶段,与实体经济紧密结合,这为移动互联网的健康发展赋予了强大的生命力。不论是在移动电子商务类业务中(包括12580/移动号百、位置服务、手机支付/二维码、团购等一切通过连通前后向商家以获利的业务),还是在游戏娱乐资讯等传统信息业务中,移动互联网与实体经济的结合越来越紧密,在新经济与传统经济充分互动中,为人们创造着价值。尤其是在目前流通成本高昂、资源价格居高不下的时代,移动互联网对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起着越来越重大、甚至在某些条件下是不可替代的作用。移动互联网已经在为社会上的企业机构和芸芸大众创造着实实在在的价值,而不是一个纯粹的概念。有了广阔的用户基础,有了实在的价值支撑,即使有泡沫也大不到哪里去。

  产业的发展需推进协同合作

   记者:传统的互联网企业与运营商们都加大对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力度,对此您有何建议?

   张勇:在与传统经济结合的同时,移动互联网在商业模式上的创新一刻也没有停止。基础服务免费,有价值的增值服务收费;后向收费与前项收费相结合;中介费、佣金、广告费等多种收费模式并举……从实践上来看,移动互联网新模式层出不穷。新浪就透露了其微博(http://weibo.com)可能存在的六大商业模式,分别是互动精准广告、社交游戏、实时搜索、无线增值服务、电子商务平台以及数字内容收费等方面。所以,“现在用户埋单热情不高”、“只有用户没有收入”、“前景不明,钱景不妙”等等悲观的说法可以休矣。有了广大的用户基础,有了用户黏性,怎么可能会没有收入?难道收入只能从用户口袋里掏?

   当然,移动互联网市场的发展,确实还有不少问题亟待解决。例如,目前移动互联网的一些业务还不能实现端到端的业务提供或质量保证,同一网络(或终端品牌)内实现的某种业务无法在不同网络(或终端品牌)间进行互通,影响了用户的使用效果。这就需要监管机构和移动互联网上下游各环节的巨头们,尤其是运营商和操作系统及终端厂商的巨头们,为产业的繁荣着想,擎起产业链协同发展大旗,打造良好的移动互联网生态系统。

  相信,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在巨大的商业利益面前,标准问题、业务提供问题,都将迅速得以解决。

   我个人对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持有非常乐观的态度。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