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5月11日 22:11 来源:东地产
不死的买房控
文/《东地产》万云选
中国曾经出现过很多“控”,数码控、汽车控、QQ控、开心网控、存钱控、股票控、网游控、淘宝控、微博(http://weibo.com)控……控是一种流行,更是一种生活态度。
控一种事物,不是简单的沉迷,而是在沉迷中寻找生活,寻找自己的一个过程。
买房控和很多的控一样,也是一群人的行为习惯,一群人的流行趋势,一群人的生活态度。
买房控的人群,他们“买房上瘾”,他们买房,不再是为了居住需求,甚至不再是简单的投资需求,而是看到房子就手痒,走进售楼处像周末逛商店。
他们买房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瘾。
在中国的财富故事中,“存钱控”是最早出现的一群人,其后是“股票控”,“买房控”算是最近10年新兴的群体。
这三类群体的出现,体现出中国经济大势数十年的缩影,通货膨胀让“存钱控”步履维艰,让“买房控”如鱼得水。
但在政策的对比上,我们发现“存钱控”的待遇似乎要好很多,一年里不断的加息措施,让“买房控”小有甜头,“买房控”却没有这么好的待遇,隔三差五的调控,10年的买房历史,几乎就是10年的打压历史。
然而,最终的情况仍然是:“存钱控”越来越少,“股票控”、“买房控”越来越多。
有两个老太太的遭遇很能说明这个问题。
一个是一名叫汤玉莲的老人,她在1977年存了一笔“巨款”,400元钱,当时中国人均存款只有20元,她这笔钱够买一套房子。
存完钱后,老人把存折放在家里,一忘就是33年。33年后,这400元存款产生了438.18元的利益,扣除中间几年需要征收的利息税2.36元,汤婆婆连本带息仅可取出835.82元。这笔钱,现在她一个平方都买不到。
另外一个故事是家住万航渡路一个卖菜为生的刘老太太。2000年,她动迁得到了补偿款38万元。她用这38万元起步,10年来不断买房卖房,现在家里有7套房,坐拥数千万的资产。
“存钱控”、“买房控”、“股票控”,说的都是很简单的道理,哪里有钱赚钱往哪里钻,钻得久了,做熟不做生,瘾就上来了,控也就产生了。
这样的情况在其他控里也同样适用。
曾经很多人是QQ控、MSN控,后来出现“校内网”,除了聊天,还能找朋友,还能玩社区交友,于是,“校内控”出现了。
后来,“开心网”出现了,除了社区交友,还能玩抢车位,玩“偷菜”,于是,“开心网控”出现了。
再后来,“微博”出现了,偷菜抢车位这些东西都无趣了,写微博转微博,博取粉丝注意力,再没这么开心的事情,于是,“微博控”出现了。
细细看来,“买房控”和这些控的出现,不过也是一样的道理。
曾几何时,把10元、20元存进银行,握着薄薄的存折本是最大的乐趣,那时候,是“存钱控”,后来,炒股出现了,买股票不仅赚钱快,每天买进卖出更是一种酣畅淋漓的快感,于是“股票控”出现了。
再到后来,流行炒房了。一套套的房子买进来,再卖出去,钞票赚得像印钞机一样快。家里收集房产证像集邮一样,那种感觉不是炒股能比的,于是,“买房控”就出现了。
可以肯定的是,“买房控”和其他所有的控一样,都是时代的产物,有它的兴起、繁荣到最后消退的过程。
现在,房子能给“买房控”带来财富、带来地位、带来乐趣,未来,当其他的事物能比房子给他们带来更多的这些东西时,不死的“买房控”会逐步消失,变成其他的控。
揭开买房控的面纱
买房控是一群个性鲜明的群体,有他们特定的行为模式,有他们特定的判断准则。
买房控五大等级
只看不买 第一级
成天辗转流连于各大售楼处,欣赏各式美丽的房地产广告、沙盘、样板房和售楼小姐,看房功夫炉火纯青,对房地产大势分析透彻,遇到买房有困惑的人,总能为对方分析开导30分钟以上,只是自己不下单。
细看慢买 第二级
精通得房率、容积率、绿化率等等专业词汇,每天准时收看房地产新闻,家里堆满《东地产》等各类房地产报纸杂志,看房至少10次8次,提一些售楼小姐无法回答的问题,最终下单买房。
喜欢就买 第三级
对漂亮的房子有天生的好感且极易冲动,看到房子的一刹那不需售楼员提醒会自我幻想浪漫生活场景,买房子和买身上的衣服一样,外表是第一考量对象,对优美社区景观、外立面的房子尤其容易动情。
去售楼处看房很开心,像逛街!
买了就后悔 第四级
看到热销楼盘就心动,看到别人抢的房子自己也想要一套,喜欢通宵排队领号,喜欢开盘那天很多人一起买证明自己眼光没错,大家都说好那肯定是好的,先抢一套过来再说,别人还不一定能买到。
不过很多时候买了房子就后悔,开始看房子怎么看怎么不满意,缺点一大堆,急吼吼又想抛房出售,有些房子买了看都不去看。
不买手痒! 第五级
半年没买房了,周末去买一套吧!
买房控的武器
一 互联网
及时获取国家经济动向与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有力武器,用鼻子从互联网里闻闻风向,可以确定动手时间。
他们很少反驳“房价腰斩”之类的帖子,只会深深地潜水,低调地浏览,然后高调地买房。
二 电视报纸杂志
电视上一听到“房地产”这几个字,马上调台的手会把频道定下来。
浏览当地的早报、晚报房产版,《东地产》等专业类媒体杂志,看政策,看楼盘,看楼盘测评分析,有空的时候,他们就喜欢干这事!
三 车子和时间
有闲没闲就开着车子去售楼处逛逛,就当旅游度假散心一般,看到好的房子就下手。
四 手机
“先生,你有兴趣投资太仓商铺吗?”一般人厌恶地接起电话又掐断电话的时候,买房控一边闲聊一边在“调戏”销售员。“XXXX中央社区大盘,周六璀璨揭幕”,一般人恨不得马上删掉的垃圾短信,买房控津津有味地会阅读完。
五 好奇心
路上开车看到的房地产广告牌、杂志上翻到的房地产广告、朋友闲聊起来的房地产话题、上海各大楼盘的开盘讯息,他们对这些东西都有天然的敏感。他们对与房子有关的一切有些“走火入魔”。
十个中外买房控和他们的故事
他们都是“控”的一个群体,几千年来,他们干着同一件事:喜欢买房。
五个中国买房控
窦乂 一
这是一个并不为人熟知的名字,因为他生活在唐代。他算是历史上最早的“买房控”之一。窦乂本来家境贫寒,先通过卖鞋、卖树等生意赚了一些钱,后来有了80万钱的身家,他开始在当时的京都长安城买房子租给波斯人做生意,平均每天他都收上来几千钱的房租。后来,窦乂又大肆买进长安城的地产房屋,甚至有传言长安一半房子产权都是他的,他不到40岁就成了长安首富,人称“窦半城”。
任达华 二
在形形色色的明星炒房故事中,任达华是比较特别的一个,他几乎把所有赚得的钱都投入了买房中。赚多少买多少,其他生意他基本不做。他可以算得上是明星中不折不扣的“买房控”。
任达华也有自己的买房标准,就是只买市中心的房子。迄今为止,他已经拥有数十套房源。
温州人 三
一个单元一个单元地买房,一幢楼一幢楼地买房,甚至是组团直接借钱给开发商,温州人是买房控中最财大气粗的一个群体。他们三五成群,或以家族,或以朋友关系一起行动,他们买房不做过多考虑,而是像候鸟一样遵循规律而动,看着大势好就加仓,看着调控来就减仓。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是手持数十套房源,甚至有的人自己有多少套房源都不清楚。
上海老太 四
在微博上曾经有一个“扫地老太”的段子:据说在每一个互联网公司里,都有一个扫地的老太太。很偶然的,当她经过一个程序员的身边,扫一眼屏幕上的代码,会低声提醒对方说:小心,栈溢出了。在买房控群体中,有很多深藏不露的人。上海万航渡路一个卖菜为生的刘老太太,2000年用动迁得到的38万元开始炒房,10年来不断买房卖房,现在家里有7套房,坐拥数千万的资产。
姚康达 五
对于上海人来说,姚康达并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2004年,一个叫姚康达的人,从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支行先后贷出7141万元,买下了上海名都城以及其他楼盘的100多套房源。
一下能够“海量”地吃进这么多房源,姚康达算是“胃口最大”的买房控。
五个国外买房控
一 布莱尔
英国首相布莱尔也是一个买房控,他先后购买了5处房产,结果都没有获得利润,反而为此背负了500万英镑的贷款,这对于布莱尔来说可不是小数目,相当于他年薪的25倍!现在布莱尔每月需要还高达两万英镑按揭。虽然布莱尔可以通过出书、担任顾问等方式赚钱还贷,但是,他比较失败的买房经历还是被剑桥写入了MBA教案。
二 滨崎步
日本流行教主滨崎步也是“买房控”,她在东京和热海都有很多豪华公寓,但是她最钟情的是豪华别墅,据说她拥有超过10套以上的豪华别墅。另外,滨崎步还喜欢买日本古建筑改造成的别墅庄园,为了装修这些古老庄园,她甚至不惜一掷千金,一幢楼房耗资700万元人民币以上。
三 投行
国外投行是胃口最大的“买房控”之一,也是最有钱的“买房控”之一,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高盛、野村证券等等,在世界各大都市,都有他们动辄整幢楼整体收购的大手笔。
在亚洲,上海、香港、北京、首尔、新德里等城市,都是这些投行“买房控”们狩猎的地区。
四 华裔买家David Liu
去年10月,《华尔街日报》报道,美国华裔刘先生(David Liu)用4.8亿美元在美国买了约8000套公寓,从一个无名之辈一举成为美国公寓楼的最大买家之一。David Liu同时在中国投资房地产,他在北京等城市拥有数套公寓及多个商业地产项目。去年末他创立了Standard Portfolios公司,不久就开始大量购买美国住宅楼。他的疯狂购房行动吓呆了当时刚从经济危机中走出来的美国人。
五 英国威尔森夫妇
今年61岁的弗格斯·威尔森及妻子朱蒂斯·威尔森是英国肯特郡首府梅特斯通市人,原本都只是薪水微薄的中学教师。
1975年,他们省吃俭用以8200英镑买下第一套房子。随后的20年,他们一直在倒卖房屋,现在他们拥有超过900套房子。威尔森现在最大的苦恼是这么多房子实在是太多了,他准备至少卖掉一半的房子。
买房控的罪与罚
买房控是一种群体的一种流行趋势,任何一种流行都不免走向逐步消亡的结局,只是目前他们正在经历青春期。
买房控的七宗罪
哄抬房价 一宗罪
由于“买房控”的出现,一些开发商都不用雇佣农民工排队领号制造虚假繁荣,“买房控”是干劲最足的,那些“日光盘”的新闻里,总有他们熟悉的身影。
抢夺别人的购房机会 二宗罪
由于一些“买房控”不理性的购房行为,买下的房子不喜欢,不在意,不使用,想买房的人买不到,干着急。
惯坏开发商 三宗罪
必须承认,很多“买房控”是不挑食的,很多时候房子再烂,也有“重口味”的买房控们去买,所以一定程度上是他们惯坏了开发商,让开发商不思进取,只想着尽快赚钱不想着提高建筑质量。
让政府烦恼 四宗罪
炒房,投机,政府在对“买房控”的游资围追堵截,各式各样的政策花样百出,但依旧不能阻挡他们浩浩荡荡的买房热情。他们让政府头痛,但他们似乎只是在做着自己平常的喜欢做的事情。
每一轮调控后,似乎赢家还是他们。
浪费资源 五宗罪
由于买房控们购买的房源很多闲置不用,一些房源甚至都没有流入到租赁市场,因此这些房屋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
不菲的机会成本 六宗罪
买房虽然能够以小搏大,但同样也是大量沉淀资金的一个投资行为。买房控如果买房上了瘾,会将资本、时间、精力都花在购房上,因此会失去个人在事业上其他的发展机会。
同样,轻易在买房卖房上赚得盆满钵满,容易让买房控在其他商业行为中低估投资风险。
影响生活质量 七宗罪
买房控是一种瘾,如果成天沉迷于看房买房中,会让个人失去很多生活乐趣,甚至会占用很多陪伴家人交结朋友的时间。
买房控治愈方法
一 让其他的控多起来
买房控太多,是因为其他控太少。未来,当钻石控、期货控、黄金控、基金控……多起来的时候,买房控会逐步少下去。
二 炒房利润正常化
当炒房不再暴利的时候,买房控自然会以更加平和的心态看待自己的行为,其他人也会以更加平和的心态看待买房控。那时候必然也是买房控逐步少下去的时候。
三 规范控们的行为
买房控们的出现,说明市场上有吸引他们的地方,也有市场需求他们的地方。一味的埋怨他们,不如规范他们的行为,让他们遵守“三从四德”比赶着他们打游击要好。
四 市场投机破灭
过度的投机会使市场泡沫化,日本房地产市场就是一个例证,如果市场最终在过渡泡沫后破灭,那么“买房控”最终也会因为损失惨重而逐步消亡。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