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大国心态谈合作 务实框架显诚意

2011年05月12日 06:35 来源:金融时报

  记者 陶冶

  本月10日,为期两天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以下简称“对话”)在美国首都华盛顿落幕。当天下午,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王歧山和美国财长盖特纳代表两国签署了《中美关于促进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和经济合作的全面框架》(以下简称“合作框架”),为本轮对话的经济部分画上圆满句号。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在共同记者会上指出,本轮对话取得圆满成功。美方承诺在出口管制体系改革中公平对待中国,放宽对华高技术产品出口管制,并将通过中美商贸联委会以一种合作的方式,迅速、全面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海外媒体对此次对话成果给予了积极评价。其中,美国《华尔街日报》认为,此次“美中对话取得了具体进展”,路透社也称“中美双方两日会谈达成重要共识”。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11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中美签署的合作框架名字本身就凸显出与以往对话的不同之处。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框架最初是在G20匹兹堡峰会上提出来的,如今这一目标被落实到中美合作的范畴,表明两国充分认识到全球的问题就是中美的问题。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中美两国正在努力发挥大国应有的表率作用。“我对本次对话成果的总体评价是6个字:诚意、务实、全面。”陈凤英表示。其中,诚意是指双方对于自身以及彼此的位置和责任有了更明确的定位和认同,务实是指双方讨论的落脚点越来越有针对性,全面则主要体现在战略对话部分,双方有了更多围绕安全、军方和社会问题的讨论。

  宏观政策协调仍是重头戏

  合作框架第三条明确提出,作为更大规模、更加紧密和更为广泛的经济合作的一部分,中美双方正就影响对方利益的政策行动加大磋商力度。陈凤英认为,就眼下中美两国宏观政策现状而言,这一条共识背后可能有两层含义。首先是暗示美国持续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正在导致全球流动性泛滥,影响到国际经济金融秩序,特别是导致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面临热钱涌入和资产价格上扬的风险。而未来美国的收紧策略则可能会引发大范围的流动性流向逆转,从而给资金撤出国带来威胁。其次,与美国相对应,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其宏观政策也不避免地会影响到全球环境。比如,美国认为中国在汇率和资本项下的管制也会令全球市场感到不安。值得注意的是,双方并没有在合作框架中将这些意思直白地表达出来,这表明双方在接触中正在变得更加成熟,更加彼此尊重,力求在合作而非对抗中获得收效。

  陈凤英认为,双方对于宏观政策协调给予特别的重视,这既是G20协调机制的要求,也表明美国对中国大国地位的认同以及中国自身接受这样一种大国地位的坦然。目前全球宏观政策环境很不稳定,其中美欧面临债务和财政问题,全球层面在金融监管上动力有所减弱,此外东西方都存在结构性问题。比如,西方急需去金融化,完成回归实体经济的转型;东方则需解决发展失衡问题,提高消费相比于投资和外贸在国发经济中所占比重。要解决这些问题,大国间的宏观政策协调非常重要。

  “在过去,我们很少主动强调中国的大国身份,担心这意味着承担更多国际责任。不过伴随中国各方面实力的切实提高,我们已经开始主动地接受这种大国身份,并承担起部分治理全球经济的责任。”陈凤英说,从这次对话可以看出,中国表现得更加大气,美国则表现出更多尊重,双方诚意都有所加强。

  解决失衡中美责任共担

  失衡问题一直是危机后中美关系发展的敏感话题。在本次对话中,两国代表没有在双方仍有较大分歧的失衡原因上纠结不清,而是以更具建设性的姿态表明要做好各自的功课。合作框架第六条提出,双方将“采取全方位措施巩固全球经济复苏,减少过度外部失衡并将经常账户失衡保持在可持续水平”。

  陈凤英认为,双方在失衡问题上的承诺再次折射出两国的大国心态。解决全球失衡是眼下G20迫切解决的问题。而在G20框架内,这些全球性问题的解决首先需要中美协商,然后再带动以G7和金砖集团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之间的协调,最后才是整个G20层面的合作。事实上,中美失衡也的确在全球失衡中占据了非常关键的部分。所以,中美做出的“减少过度外部失衡”这一承诺是对G20的最好支持。“尽管对于失衡原因双方仍存在较大分歧,但两国都认识到各自在管理失衡方面承担不可推卸的责任,这正是双方合作诚意的体现,也为未来纠正失衡的具体举措打下伏笔。”她说。

  合作取代对抗汇率问题柔化处理

  在本轮对话举行前夕,美元贬值带来的美债风险和人民币被低估是各界讨论比较多的两大话题,很多人预期对话可能会围绕这两个针锋相对的问题擦出火花。不过,从整个对话进程和最终签署的合作框架来看,双方选择了合作而不是对抗。合作框架第七条提出,双方承诺与其他国家共同努力,维护国际货币环境的稳定。美方承诺对汇率过度波动保持警惕,中方承诺继续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

  陈凤英认为,上述措词表明双方更愿意柔化处理彼此最为敏感且不愿接受的话题。比如,在表达对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不满的意愿时,并没有提“改革”国际货币体系,而选择用维护国际货币环境的稳定这样一个虽模糊化但实有所指的说法。首先,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简而言之就是改变美元体制,削弱美元地位。回避“改革”字眼的目的就在于点到为止,避免直接戳到美方痛处,保护合作氛围。其次,美方承诺对汇率过度波动保持警惕,而众所周知,目前国际汇率波动的主要源头都在美元。美方的措辞一方面为自己留有余地,另一方面也相当于承认美元汇率存在问题。最后,在人民币汇率的问题上也是一样,对话前包括美国财长盖特纳在内有关施压人民币升值的言论甚嚣尘上,但落实到合作框架中来,人们看到的只是“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这样的方向性措词。

  总的说来,通过这次对话人们看到了更加清晰和成熟的中美合作框架,设定了未来努力的方向和路标,这应该是本次对话的最大成果。不过陈凤英也表示,从务虚到务实,合作框架未来的落实难度不可小觑。这其中需要考虑两国相关行业和部门的利益,还涉及双方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以及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如果双方能够真正做到认同彼此利益,不遏制、不拆台,这就是合作征程上的胜利,将为未来一切合作进展奠定基石。”她说。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