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舞台技术无敌音乐只成追忆

2011年05月15日 03:14 来源:信息时报

  独乐不乐

  马向新

  从去年11月第一场复出演唱会至今,王菲已经走了北京、上海、台湾、香港、广州五座城市,巡演的路还将继续铺下去,每到一个城市,造型歌曲都有细微的变化,而华丽的舞台视觉效果一直延续。

  尽管王菲是我最喜爱的华人女歌手之一,但对于她的演唱会,一直保持着距离。因为明知道她不会有多少与观众的交流、不会有伴舞、嘉宾,大部分时间只是站着唱歌而已。犹记得当年郭富城开演唱会的时候,有男性乐迷朋友讲过一句:“郭富城是最好看的演唱会,跳得多起劲啊,看演唱会就是要看这些舞台动作。”这其实代表了大部分普通乐迷的心态,当然,不包括铁杆的菲迷。但这多少对我有一定影响,那些在香港红馆开过演唱会的华人歌手们,多少年来,想尽办法腾挪跌宕地玩转舞台机关、活跃现场气氛,这已成为了华人演唱会的一个行业标准,所以这次,王菲虽然依然坚持着不说话的本色,但她也“与时俱进”地在做一些变化和调整,例如我们看到华丽的视觉效果。

  用先进技术搭建的大千世界,让我想起3D的《阿凡达》。的确,那是视觉的盛宴,是未来行业发展的大方向,但未必能触碰到灵魂深处最柔软的感动。而技术的发展缺乏内容更新和情感支持,则难以让人留下深刻印象。回想起近年来的一些音乐会,若论视觉效果震撼,我反而会想起陈绮贞的太阳音乐会,在不太大的空间,极尽灿烂的抽象效果,正好与她的气场吻合,并来带一点陌生的惊喜。最极端的例子,是去年人山人海与黄耀明的“暗中作乐”音乐会,在一片漆黑之中,什么也看不见,只有声音和歌声,你更容易流泪。

  王菲的演唱不少片段都让我想起阿凡达,绚丽庞大的阿凡达。至少在前四部分春夏秋冬的过程中,那些具有几米绘本风格的画面,那些锐利的激光、宇宙大爆炸的碎片,那些具有区雪儿风格、饱满丰盈的波普色彩、速度感……诸如此类。我们还在听着胶卷时代的那些旧歌,《约定》、《红豆》、《梦游》、Cocteau Twins的《Rilkean heart》,而包装已换上了数码3D效果,立体冰山、环回宇宙,仿佛是做了电子混音效果的旧歌,有一种时空的错位。这是可以套用在任何人身上的舞台技术公式,但这些未必很王菲。

  而最后的部分,让我看到了如今天后的变化,更耐人寻味。尽管演唱会没有多少新歌,而近年来,我们在消费的,其实只是天后的人生而并非音乐。她的结婚生子,她的同学会、信仰、购物、微博(http://weibo.com)……台上的鼓手,已换了恭硕良,音乐只剩回忆。你看到那只拈花微笑的手,那火红彼岸花中的自我投射,那些旋转的红幡帐,以及最后繁华褪尽、灯光亮起屏幕上映出的众生,才是当下真实的王菲,也让我想起了后来只唱佛经的齐豫。一切技术营造的繁华都是空,都容易忘记,她正在上演的人生,不是3D效果可以描绘的精彩。1分2分3分4分5分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滚动新闻其他文章

信息时报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