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5月15日 07:39 来源:经济日报
没有哪一种艺术品如烟壶般,从初创到现今只有300年历史,却具有极高的文化色彩。它体积虽小,但能容纳大千世界。从清朝末年起,鼻烟壶逐渐发展为内画烟壶,综合了料器、书法、绘画等诸多艺术元素,几乎网罗了所有手工艺行业的技艺,成为我国独有的艺术表现形式。同时也标志着鼻烟壶从实用器向艺术品的转变。300年来,随着内画鼻烟壶技艺的发展,名家辈出,题材广泛,一件件内画精品充分表现了匠师们的聪明才智、高超技艺和坚强毅力。内画鼻烟壶已经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杰出手工艺品徽章”认证,并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壶中妙笔生花 技艺超凡脱俗
一只小昆虫趴在一个手掌心大小的扁形小壶内瓶壁上,腿上的绒毛根根可见、翅膀上的脉络历历可数;弯曲的须子显示出风的吹拂,微微打开的翅膀表现它正要起飞或刚刚落地,其刻画之细腻逼真,有呼之欲出之感。这幅名为“秋声”的鼻烟壶内画作品,仅仅是上百件参展作品中的代表作之一,在4月中旬河北省深州市召开的“中国内画艺术保护与发展”研讨会期间举办的内画艺术精品展上,一件件内容丰富多彩、表现生动逼真的鼻烟壶内画引起观赏者们阵阵赞叹声,每一件作品都充分展现了画师们的才智、技艺和毅力。记者随着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郑一民漫步展厅,听他充满感情地讲述鼻烟壶内画艺术精髓:“我们要传承它、发展它,使这门艺术更加辉煌灿烂,只有对内画鼻烟壶这门艺术作进一步的了解和深入的研究,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弘扬这门博大精深的艺术。”
中国鼻烟壶制作工艺,几乎把所有手工艺行业的技艺都网罗在内了。从清末到本世纪初,是内画鼻烟壶的兴起时期,名家辈出,题材广泛,艺术精湛,综合料器、书法、绘画等诸多艺术元素,为清代晚期比较单调的艺术领域增添了一抹余晖,在寸天厘地的空间展现出独特的风韵。几百年来,随着内画鼻烟壶技艺的发展,在中国诞生了冀、京、鲁、粤等内画流派。目前存世出现最早署名的内画鼻烟壶,是清嘉庆年甘桓文的作品,他最早的作品作于1816年,1860年停笔,多以甘桓署名,后来也有以甘桓文、一如居士、半山、云峰等署名。所以,内画鼻烟壶诞生在嘉庆年间的说法更为可靠。内画鼻烟壶的产生,与高度透明玻璃的炼制、掏膛技术的成功是分不开的。
郑一民先生告诉记者,中国传统的内画鼻烟壶作品大都画在透明或半透明的鼻烟壶内侧。一件好的内画作品,在坯料的选材上也一定要选用上等的天然水晶、玛瑙、墨晶、发晶等优等材质,由艺术高超的雕刻艺人通过磨型、雕刻、掏膛等一套相关制作工艺,制成内画瓶胎。有的内画鼻烟壶利用清代老胎水晶、玛瑙壶胎制成,价值就更是不菲。那些身怀绝技的内画大师们凭借其精湛的书法绘画技艺和敏锐的感觉,在方寸之间随心所欲,笔下生花,使小巧玲珑的内画鼻烟壶成为精美的艺术品。特别是由河北内画鼻烟壶大师们组成的“冀派”,出自他们的内画鼻烟壶选用水晶、玛瑙、玻璃、琥珀等透明或半透明的材料制作而成。画家用特制的钩形毛笔在经过磨砂的烟壶内壁上反画,用工笔或写意画法画上山水人物、花鸟鱼虫,书写上诗词文章,在外面产生国画和油画的效果,书画并茂,尤以人物肖像见长。
保护内画艺术 弘扬中华文化
在河北省文联携手中国(香港)内画院及河北省内画艺术研究会举办的“中国内画艺术保护与发展”研讨会上,中国民间艺术专家们针对近年来我国内画艺术发展趋势和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旨在进一步发扬我国内画精湛技艺,挖掘创新思路,整合冀、京、鲁、粤等地内画流派资源,搭建内画艺术市场化的桥梁,提升社会各界对内画艺术的认识。
与会专家们提出,很多人不知内画为何物,因此中国内画艺术家们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人们了解内画艺术,同时通过内画这种载体,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传统艺术。来自中国文联的常祥霖先生说,内画鼻烟壶是一门绝活,内画作为绘画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长期以来被诸多艺术家称为艺术中的艺术,其核心是文化,是体现人类极高的智慧,其技术难度和创作灵活度都远远高于在纸上作画,因此不应以外画作为其审美标准。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魏力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出,内画鼻烟壶的发展一定要跟上时代进步的步伐。从某种程度上说,内画是一种文化载体、文化符号。近年来,内画艺术家们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内画题材涉猎也越来越广泛,逐渐扩展到人物、山水、动物、花鸟等诸多领域。技法上也博采国画、油画、泼彩、书法等艺术门类的精髓,使中西技法融为一体。伴随着技艺的创新,中国内画艺术家的声望也与日俱增。魏力群先生建议,目前我们对鼻烟壶内画保护的是其技艺,应探索能不能恢复鼻烟壶的实际功能,通过闻鼻烟戒烟,还可以用它装香料和药丸。在我们拓展鼻烟壶内画技艺的同时,还应更深入地与其他艺术形式进行结合,目前内画鼻烟壶大多是临摹作品,比如肖像和山水,并不是原创,也缺少孤品。“内画鼻烟壶应该鼓励开发原创,创新内画独特的内容。”他强调说。
谈到如何传承和保护内画艺术,中国艺术研究院范怡光教授提出,内画鼻烟壶要发展成大的产业,必须建立一个团队,有一批人专门去做研究,另一批人去做营销推广。“通过各种博物馆,包括故宫,加强内画鼻烟壶艺术的研究。”
展示聪明才智 练就高超技艺
“内画作为绘画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曾长期被视为雕虫小技,只是作为人们娱乐消闲的一件物什,这样的评价是不公平的。内画不仅是绘画的一个门类,而且是艺术中的艺术,技术难度和创作灵活度都远远高于在纸上作画。”说这句话的张增楼是中国内画院院长。他的感慨来自于他30多年从事内画鼻烟壶艺术的甜酸苦辣。1977年,21岁的张增楼考取了河北衡水工艺美术厂,跟随时任厂长的衡水冀派内画大师王习三学习内画。
张增楼经王习三老师的精诚培养,每日将钩笔探入瓶内,画人物、画山水,行书草隶篆、工笔写意、水墨丹青,他的作品构图新颖,比例适宜,着色均匀,颇具大家气度。30多年来,张增楼在鼻烟壶内画艺术之路上摸索前行,磨壶、勾线、构图、布景、用色、技法等各个方面逐渐成熟,创作了近千件内画精品,多被国内外著名收藏家订购收藏。
记者走进张增楼三室一厅的家中,好似踏入一座内画鼻烟壶博物馆。一件件内画鼻烟壶作品分门别类整齐排列在玻璃柜中,晶莹透亮,栩栩如生。
内画艺术的载体为鼻烟壶的瓶体。瓶体首先要求具备透明或半透明特性,以便于绘制和观赏,这是选材的基本条件和标准。一件好的内画作品,坯料一定要上乘,比如选用天然水晶、天然玛瑙或茶晶、墨晶、发晶、巧色玛瑙等上等材质。这些上等材质本身就具有保值增值、收藏传世的价值。
张增楼说,他每天睡觉很少,每当夜深人静时便会坐在桌前,开始全神贯注地创作。他戴上眼镜,打开一盏台灯,拿起冀派独创的金属钩毛笔,给记者演示内画鼻烟壶的创作过程。据张增楼介绍,内画最难的是反面落笔,一根专门用于内画创作的钩笔探入瓶内,在瓶壁上作画。鼻烟壶的瓶口,宽的放不进一粒黄豆,窄的只能插进一根头发。
记者问张增楼,作为冀派内画的领军人物,如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对内画鼻烟壶进行创新,如何使内画这门艺术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张增楼说,他最大的愿望是要让内画艺术在世界艺术殿堂里站住脚,让内画艺术成为能为国家创汇的产业。因此,他多年来始终把内画艺术的探索研究、发展创作作为自己的不懈追求。自从1983年创办深州市工艺美术研究院以来,他一方面在内画技艺上摸索前进,另一方面培养内画人才,光大内画艺术,想方设法用内画艺术出口创汇。他1989年在美国夏威夷举办中国个人内画艺术展;2004年8月应泰国文化部邀请参加了“亚洲十国杰出艺术家作品展”;2006年4月,3件内画作品入选英国皇家微型画大展,打破了中国艺术家百年来无缘问津此项大展的空白。
近年来,张增楼致力于传统内画艺术创新,研究开发了大量的新型内画艺术作品,如镶嵌式内画礼品、多功能内画瓶、动物造型内画挂摆件等,均获国家专利。特别是多功能内画瓶,曾在国家知识产权局举办的“第十一届新产品新技术成果博览会”上荣获金奖。张增楼从柜子中拿出一件外镶嵌金边内画花草的小挂件说,这个挂件可以戴在脖子上,里面装速效救心丸等药品,以备应急之用。张增楼说,“内画在海内外被誉为‘中国一绝’,是我国独有的艺术表现形式。只有传统的、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们有很多传统艺术、传统民俗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种民俗都无法比拟的,是优秀的世界文化遗产。我们要将它发扬光大,要通过大家的努力,艺术上、技法上、表现手段上和理论上都要有一个升华,并在传统的基础上吸收新思想新内容,促进创新发展。”
图1:每当夜深人静,中国内画院院长张增楼便开始全神贯注地进行内画创作。
图2为张增楼绘制的内画鱼。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