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5月16日 09:11 来源:中国经济网
编者按
图为胶州市开发区青岛中集冷藏运输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冷藏半挂车,仅车体就集中了14项专利技术。 张锡海摄
胶州市是山东半岛连通内陆的重要交通枢纽。近些年,该市立足提升产业现代化水平,积极实施“四轮驱动”产业升级战略,探索出一条由传统产业为主向传统与新兴产业共同升级跨越的新路子,构建起高端主导、优势集聚、特色鲜明、彰显核心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他们的经验和成功探索,为以传统制造业为主的县市如何加快产业升级,实现传统产业和新型产业协调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作为山东省首批沿海开放县市,胶州市按照传统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物流业、现代服务业“四轮驱动”的思路,加快产业结构由传统业态为主向传统与新兴业态同步跨越转变,打造高端主导、优势集聚、特色鲜明、彰显核心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带动全市经济驶入科学发展轨道。
2010年,该市实现生产总值577.2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71880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5.4%和15%,比“十五”末翻一番;税收总额、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外贸出口等指标,均是“十五”期间的的2倍以上。
引导企业上市
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今年2月11日,胶州市机械制造业领军企业之一的青岛东方铁塔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上市,成为该市首家上市企业。紧随其后,品品好、海众锅炉等一批企业也接连进入上市程序,拉开了胶州企业进军资本市场的序幕。目前,该市已公布3批、21家拟上市企业。
胶州市能够形成这样的“上市梯队”,源于胶州市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支持企业上市的优惠政策,促使更多企业通过加强技术升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来增强核心竞争力,以达到上市要求。
引导企业上市,只是胶州市促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措施之一。为推动传统产业由加工制造向研发制造和自主创造迈进,胶州市还综合运用了担保融资、基金扶持、搬迁奖励、组建行业协会等多种措施,促使企业从技术研发、内部管理、营销策略、融资能力等多方面上档升级。如通过组建行业协会,加强行业交流与自律、提供相关行业服务等措施,引导本行业企业错位竞争,“抱团”发展。目前,该市已组建起塑机、电器电缆、木器家具等多个行业协会。当地40家木制品企业,经协会统一协调培训,达到出口标准的企业比例,由以前的40%提高到目前的80%,去年行业出口额突破3亿美元,同比增长25%以上。
在这些政策措施助推下,胶州市机械装备、食品加工、服装鞋帽、木器家具四大传统制造业集群高端化、基地化、品牌化发展势头强劲。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800多家,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210亿元。全市企业技术研发中心300余家,累计新发布国标、行标117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达到36%。建成风电装备、塑料机械、船用锅炉等20余个在国内、国际市场具有较强影响力的产品基地。
建设八大基地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胶州市把战略性新兴产业放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位置,并确立了明确的目标,到2015年,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据工业经济一半左右,培育形成空调整机、平面显示、新能源整车等3至5个百亿元级产品基地或产业集群,将新型半导体及关联产业建成千亿元级光电产业集群,产值过百亿元企业达到5家以上。
过去胶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虽有点点星火,但没有大的龙头企业带动,没有形成产业体系。该市通过强化定向招商,依托香港新恒基新型半导体产业基地、青岛软控胶州装备产业园等一批高端大项目,着力打造国家级光电、数字化橡胶装备研发制造及物料配送、无氟变频空调研发生产、平面显示、生物科技、高效节能电机、高速电梯、新能源整车等八大新兴产业基地,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200亿元的香港新恒基新型半导体照明显示产业基地项目,年底投入生产,预计整个项目可在5至8年内形成产业集聚,并带动相关产业产值达到800亿元,解决5万至8万人就业。
目前,胶州市正在全力推进总投资达600多亿元的91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这些项目全部达产后,胶州市将成为山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基地。
依托区位优势
做强现代物流业
胶州市地处山东半岛与内陆连通的“钻石节点”,借助这一交通区位优势,胶州市灵活运用各项政策和扶持资金,着力打造可以辐射山东半岛的环城物流体系。
借势规划,因势利导。胶州市借助全国18个铁路中心站之一的中铁集装箱青岛中心站落户胶州市北部的优势,确立了在北部建立生产资料物流园区的规划;依托城区南部多年形成的生活资料物流企业云集的现实,确立了在城区南部建立生活资料物流聚集地的规划;借助城区东部和西部自然形成的散货物流企业聚集的特点,确立了在城区东西部建立以散货配送为主的物流集散地,由此构建起了环城大物流框架。
外引内扶,主抓龙头。在城区北部,胶州市借助中铁集装箱青岛中心站年前投运、陆海联运条件具备的契机,面向全球招引高端物流项目。目前中国物流公司、青岛船东集装箱物流分拨中心、青岛兰天钢管物流等20余家大中型物流企业已入驻城区北部。在城区南部,胶州市大力扶持规模较大的老物流企业做大做强。扶持青岛福兴祥物流公司投资1.8亿元,建起了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集生产、加工、验收、仓储、分拣、配送、信息处理等多项功能于一身的农产品冷链及生鲜物流加工配送中心,配送范围辐射整个山东半岛。这是目前山东省内规模最大、设施最先进的生鲜物流中心。
胶州市还从政策、金融等方面扶持、引导物流业向农村辐射延伸。目前,一批高端农业物流项目已在镇村启动建设,成为拉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引擎。2009年落户张应镇的临港农产品保税物流中心,带动周边发展标准化样板示范种植基地5万亩,成为山东半岛重要的农产品中转与分拨中心、农产品物流示范中心、交易结算中心和战略物资储备中心。
培育发展新业态
提升现代服务业
胶州市加快发展金融、旅游、服务外包、文化创意四大业态为支柱的现代服务业,力争在“十二五”时期,将现代服务业比重提升至43%。
金融业的发展立足于搭建载体、强化引进。胶州市新城区黄金地段正在建设金融商务中心,该中心将以高端金融服务为核心定位,力争用3年的时间,打造成集金融服务、金融创新、中介服务、商务办公于一体的金融业聚集区。胶州市还通过强化服务、提供优惠政策等多种措施,为实体企业和金融企业牵线搭桥,让金融企业在服务实体企业中增强实力、快速发展,大大增强了对金融企业的吸引力。目前,在胶州市落户的金融机构总数已达41家,其中银行机构达15家。
旅游业的发展立足于挖掘文化内涵与建设全新载体相结合。该市深入推进历史文化名城建设,采取社会融资和政府投入等方式筹资6亿余元,修复了城隍庙、庸生纪念馆等多处公园类文化古迹。正在加紧建设中的少海新城,更是为该市搭建起一个旅游业强力发展的崭新平台,去年其游客数量已突破30万人次。
服务外包、文化创意产业主要立足于引进。近期,胶州市成功引进了服务外包龙头企业英蓝集团,该集团将投资40亿美元建设青岛国际服务外包科技城,建设以全国各大跨国银行后台处理为主要业务的国际金融服务外包产业聚集区。引进了新加坡亚星集团,该集团将投资20亿美元,建设集网络设计、动漫设计、软件开发等服务功能于一体的信息产业园。
(责任编辑:曹伟)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