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富人轻易避税何来税负公平

2011年05月18日 04:41 来源:深圳商报

  □ 舒圣祥

  年入百万按月薪三千缴个税、一本盈利10万的账可以做成个人所得仅几千元、工薪所得操作成租赁收入或股息红利收入以低税率缴税、炒房族房产交易个税征收几为空白……高收入者的“个税筹划”生意如火如荼,大家都打着“税收筹划”的名头干着避税的勾当。国税总局研究所研究员张培森表示,“新的收入种类和形式不断出现,总局也不断地发函,‘见招拆招’。”个税规避几乎就像是一场“猫鼠游戏”,在富人们和税务机关之间长年累月地上演。

  避税和偷税,虽然只一字之差,但若加上定语,一个是合理避税,一个却是违法偷税。后者是为逃避缴税而恶意违反法律,前者则是除此之外种种使税收减少的技术。显然,被揭露的这些高收入者逃税手段,很少有纯技术上的合理避税,而大多数都是违法偷税,是可以被追究刑事和民事责任的。只可惜,此类现象在国内异常普遍,甚至早已成为高收入群体中人尽皆知的潜规则。

  避税逃税当然不能说与个体道德无关,但注定又是单靠道德所无法拯救的。应该承认,自私是永远的人性弱点,哪怕存在违法的嫌疑,只要这种风险很小而收益很大,那么以“税收筹划”的名义去想尽办法避税逃税,几乎总会是一种必然的选择。事实既然如此,税务机关就没有什么理由好去抱怨,而唯有首先让自己变得更专业也更敬业,以严密的机制监管和严厉的避税惩罚,去震慑那些蠢蠢欲动的私欲。

  借助于税务师、会计师、律师等专业社会中介,避税逃税不断在往高技术含量的方向发展;与此相反,在“猫鼠游戏”的另一端,税务机关的应对措施似乎仍旧只是局限于“不断地发函”,两者在技术含量上的差距可谓日益凸显。某种意义上,“年入百万按月薪三千缴个税”其实是对税务机关查税专业性的一种巨大讽刺。只不过沉迷于税务收入不断上涨喜人景象之中的征税机关,对此毫无切肤之感而已。

  因为,依靠经济总量的增加,依靠不断新增税种,保证税务收入按预定计划实现上涨,对征税机关而言并不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情,所以犯不着那么费神劳力地去查堵高收入群体逃税避税。高收入群体逃税避税成风,除了查税不专业之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征税机关根本没有严查的积极性,而是更多采取放任不管的姿态。除非金融危机来了,完成征税任务变得困难了,才想起来去运动式地查堵偷税避税;否则,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睁一只眼不如闭一只眼,因为这样做没有坏处(不影响政绩)只有好处(比如灰色收入)。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滚动新闻其他文章

深圳商报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