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上海,该不该赶走“胶囊旅馆”?

2011年05月18日 18:22 来源:上海侨报

  新闻背景

  2010年,旅日海归塔赞学习日本的胶囊旅馆,在上海火车站附近准备开设“胶囊旅馆”,300多平方米的店内布置了他花费五万多元定制的68个1.1米×2.2米×1.1米大小的胶囊睡床,内设壁灯、电视。店内有冷暖空调和无线宽带网络以及公共淋浴、休息区等设施。计划营业后仅限男客,价格28元打底,每小时4元,全天88元封顶。

  本报记者_陈丽伟

   “谢谢《侨报》读者对我的关注,我对‘胶囊旅馆’项目很有信心。现在正在寻找新的落脚点,但应该不是在大陆地区。”电话另一端,旅日海归塔赞向记者告别。今年1月27日,本报专题报道了海归塔赞准备在上海开设中国第一家“胶囊旅馆”的消息。此后由于未通过消防部门的检查,这个引起广泛社会关注的创业项目遗憾“流产”,未能开业。

   “这点挫折不算什么,胶囊旅馆是个新生事物,谁都没有经验。”塔赞的声音依然充满热情,“这个项目对目前的城市管理者来说,可能有点超前,某些部门缺乏对新生事物的管理经验。我考虑把‘胶囊’带到其他地方,先做旗舰店,积累了经验、锻炼出创业团队之后,以分店形式再回来,毕竟,内地对此有巨大的市场需求。”

   塔赞介绍,那些“胶囊”是模块化的,目前拆卸成“一组一组的组件”。这段时间不少投资者找到塔赞要求合作,在记者的追问下,塔赞透露,“现在算是初步确定了吧”。同时,他也调整了自己的战略:“我希望寻找有实力的合作者,建立创业团队,通过做好一个旗舰店,起到示范作用并锻炼队伍,然后把这种模式复制到其他地方。而日常管理,可以聘请有经验的海外管理公司。”

   塔赞说,自己对“胶囊”建造材料的耐火性能有信心,“可能是去年的‘11·15’大火让管理者心有余悸吧”。有关部门也“和自己聊过,坦陈对胶囊旅馆这样的新生业态缺乏管理经验”。

  没经验就对新事物拒之门外?这显然与海纳百川的上海风格相去甚远。不少关注胶囊旅馆的海归感到疑虑:“现在海归创业不仅仅局限于传统行业,像胶囊旅馆这样的新点子会越来越多,如果城市管理者既缺乏经验,又跟不上急剧变化的新形势,那上海何谈建设创新型城市?”塔赞表示:“上海一直强调自己是学习型城市,善于接纳新事物,我相信我很快会带着胶囊旅馆回来,我对上海从未失去信心。”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