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5月19日 07:06 来源:中国经济网
商务部新发布的“成都中药材价格指数”显示,今年以来,国内中药材价格保持上升趋势,预计未来仍有上涨空间。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发现,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源枯竭是本轮中药材价格持续上涨的推手。随着各项成本的上升,中药企业面临的可持续发展难题正在凸显。若药企自建的种植基地不能尽快弥补缺口,行业将遭遇生存危机。
负面因素逐步叠加
在四川成都从事川贝母收购和经销的曹先生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现在药材资源量日渐减少,人工费也越来越高,虽然他们也发展了种植基地,但远不能满足需求。
野生川贝母的挖掘地主要集中在四川甘孜州、阿坝州、西藏拉曲、青海玉树等地,但目前也已在西藏拉萨、尼泊尔等地区进行挖掘。资源量的缩减及人工成本的上升,导致川贝母等中药材价格的持续上涨,松贝的价格由原来约每公斤1000元,上涨到现在3000元左右,炉贝今年的价格由原来每公斤400多元上涨到现在900多元。
黑龙江大庆市板蓝根种植基地的王先生表示,今年来板蓝根的批发价从最低每公斤3.8元左右涨到了现在9元多。据介绍,这里的板蓝根产量占到全国市场一半以上。
参与制定“价格指数”的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教授李敏认为,劳动力成本上升、中药资源枯竭等因素合力促成了中药材价格的持续上涨。
李敏表示,人工和原材料成本的攀升,使野生药材和人工种植药材的生产成本都大幅上升。此外,中药材资源有限,但社会对中药产品的需求却持续扩大。伴随中药产品被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医保目录,以及农村合作医疗的全面实现,社会对中药产品的需求继续放量,推动中药材价格的持续上涨。
行业发展受限
由于药材价格上涨,部分经销商开始囤积货源。中国证券报记者从安徽亳州一家大型药品购销店得知,该店可以为囤货的客户提供库房,该店负责人称,“全国各地在我这里压货的人很多,外地人有的为了投资不愿意拉走,就在这里保存。”其中当地产的“大众货”占据多数。记者了解到,这些“大众货”主要包括白芍、白术等需求量大的品种。
李敏指出,我国已出台了GAP认证等一些措施规范中药业可持续发展,并倡导人工种植。但中药种植不同于农业种植,存在较多不规范现象,使得中药材重金属、农药残留含量等超标。随着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可用作保健的医食两用的中药材资源将更容易枯竭。
山西襄汾中药材购销种植协会的石先生称,目前粉丹皮药材已经挖绝了,产业链开始出现断裂。广西一药材购销部负责人则告诉记者,玄参价格因为产地太少而不断上涨。对此,李敏认为,我国未来应加大对中药业的支持力度,中药企业发展种植基地应该得到支持。贵州百灵董秘称,公司目前建有自己的种植基地,但仍有部分药品需要采购。
一家券商的医药行业研究员告诉记者,最近调研发现部分中药企业的成本不断高企,影响到企业的盈利能力,中药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难题已经凸显。
(责任编辑:符仲明)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