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不要让中小企业断了最后一口气”

2011年05月19日 07:24 来源:时代周报

  本报记者 韩玮 实习生 王维 发自浙江温州

  周德文 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研究民营经济和温州模式的知名学者,曾被评为“温州十大杰出青年”,并和杨利伟、桑兰等十人被推选为“2007和谐中国十大年度人物”。

  全国40%的中小企业面临倒闭?

  记者:2008年初,您曾通过央视直言“温州20%的中小企业处于停工或半停工状况”,引起了各方的高度关注,并促使中央政府调整宏观调控政策。近来,您又频频提及温州中小企业生存之难,并且认为情况较2008年时更为严重?

  周德文(以下简称“周”):现阶段,中小企业的生存压力确实很大。首先,人民币升值,尽管通报的数据是6%,但实际有效汇率对美元升值已超过10%。由于利润被抵消,外向型企业是有订单却不敢接,接了,意味可能亏本或者严重亏本,而提价又意味失去订单。

  其次,通货膨胀。原辅材料的成本对于制造业非常关键。企业根本想不到去年下半年以来,铜价竟从每吨3万涨到8万。如此一来,即使内贸的单子,企业也不敢接。如果接订单时原材料价格还在低位,此后大涨,那么,企业生产得越多,亏得越厉害。

  再次,“用工荒”持续多年,工人对工资、福利的要求越来越高。今年春节至今,温州企业已普遍加薪30%,薪酬成本大幅上升。而且,“十二五”规划再提“节能减排”,可以预见,进入夏季后,温州等浙江沿海地区将再掀新一轮的“拉闸限电”潮。如果企业自己购买柴油机发电,对应的成本又将大增,而且会造成环境污染。

  此外,最重要的还是融资难的问题。银根紧缩后,至少70%的中小企业,尤其是微小企业,被迫转向民间融资,而70%的民间借贷又是高利贷。如果企业不去借,那么,可能立即停工甚至倒闭,如果借到了,或许能让它喘一口气,但喝下去的是慢性毒药。

  记者:5月12日,央行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中国大型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已升至21%,步入世界最高水平之列,这是否会引发大批中小企业倒闭?

  周:如果继续不断紧缩银根,下半年,全国存量的中小企业,近40%可能面临倒闭。今年的货币政策主要针对通货膨胀,但通胀只是经济运行过程中的一个问题,不是唯一问题。而且,抗通胀也不是只有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这唯一一种办法。如果为了遏制通胀而不顾经济发展和广大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生存,那么,我认为,造成的伤害可能要比通胀还要可怕。

  现在正是非常关键的时期,下半年的政策调整十分重要。政府应该审时度势,制定有利于中小企业走出困境的政策,其中,信贷方面一定要向中小企业倾斜,大企业可以受一点伤害,但中小企业一口气接不上就会死去。

  先联合后升级

  记者:有评论认为,中小企业中相当部分是低附加值的落后产能,让其在“经济风浪”中优胜劣汰,反而有助于优化产能结构。

  周:这种观点要不得。的确,温州中小企业中,不少是劳动密集型工厂,主要制造轻工产品,而且,75%的企业依赖出口,人民币升值对其的冲击很大。但是,中小企业是社会稳定的基础,也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如果大规模的“倒闭潮”出现,这不仅造成经济问题,更是社会问题。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就像初生的婴儿,中小企业处于企业发展的前期,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很弱,只有政府和社会给予其扶持和关爱,它才能够逐渐成长。大企业也是由小企业成长起来,且脱颖而出的,虽说一将功成万骨枯,但目前,很多企业还未成熟就已死去,其中还有不少成长型企业,这是非常可惜的。

  记者:其实,温台地区的不少中小企业转型意愿非常强烈,但以他们自己的力量几乎无法实现产业升级,您有何对策?

  周:金融危机以来,政府和社会有一个比较片面的引导,即,希望中小企业都能转型升级。“十二五”规划中,结构调整也被列为重要的议题。但我认为,这样的要求不切实际,转型需要大量的人才、技术、资金投入,而目前的中小企业尚在谋求生存的阶段,大多数并不具备这样的实力。

  所以,我认为第一步,各个行业要引导中小企业走向联合,鼓励大型企业以自己的品牌、资本、销售渠道为纽带,整合、兼并一些企业,形成一个小型的行业集团。第二步,在产业整合的基础上,追求升级,从“量的扩张转为质的提升”,从而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实际上,中小企业求生存需要政府、社会、企业三方的共同努力。政府是第一位的,因为,银根收紧、汇率调整、人民币升值等一系列问题都不是企业自身可以解决的,所以,我要大声疾呼,呼吁各级政府高度关注目前中小企业的真实生存状态,并在制定政策时充分考虑到它们的利益。

  而在社会层面,即使不扶持也好,请不要干涉、甚至侵犯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目前,中小企业的税负已经很重,不要动不动就叫它们去承担社会责任,承担五花八门的各种费用,如果企业家对实业失去信心,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

  民间资本亟待“招安”

  记者:在目前的紧缩背景下,被银行挤出的中小企业纷纷涌向民间,直接导致民间借贷利率蹿升,进而大大地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成本。您认为如何才能根治民间借贷的种种乱象?

  周:说起融资,我们就会想到银行贷款和民间借贷。经济学上,这些统称间接融资,而70%的国外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倾向于直接融资,比如,股市融资、股权融资、债券市场融资,等等。两者相较,由于不用退出股金,不用支付利息,直接融资对企业更为有利。然而,由于我国的投融资体制发展滞后,现在70%的中小企业只能间接融资,并且造就了一个怪象:民间钱多,企业哭穷。

  目前,温州的民间借贷规模越来越大,已经超过1000亿,也有其他专家认为是1800亿。如果要从根本上解决其中的混乱问题,就需要将那些原来不合法的善意的民间借贷从地下转到地上,并对之进行规范。实际上,民间借贷合法化,我已喊了十余年,但至今没有结果。有人担心,这会对我国的正常的金融秩序造成冲击,但我要问,如果这些资本不在阳光下运行,其造成冲击的风险岂不是更大?

  民间借贷在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敢说,没有民间借贷,就没有温州民营经济的今天。大禹治水,只可疏,不可堵。当大量善意的民间借贷合法化之后,只剩下恶意的借贷行为,那么打击非法金融就易如反掌,也就能结束非法金融猖獗的局面了。

  另外,我认为,国家要加大金融对内开放的步伐,要真正贯彻“新36条”,要允许民间资本去积极筹建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小银行,如国外的小商人银行、社区银行、村镇银行,“门当”才能“户对”,只有中国涌现出大量直接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才能真正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从而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滚动新闻其他文章

时代周报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