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富春山居图》背后的故事

2011年05月20日 00:01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本报记者 莫非 尚启庄

  相望60年的“一体两地”《富春山居图》将于6月1日首度在台湾重逢,实属画坛艺界一大喜事。

  本报记者有幸采访了《富春山居图》合璧提案的第一提案人、著名画家、全国政协委员——何水法先生,他表示,展览时自己也将随行。

  跨进何水法在杭州的画室,何先生操着浓浓的杭州口音,给记者讲述了他和《富春山居图》的“缘”源。

  他说,我作为“合璧提案”第一人,其中有很深的缘分,《剩山图》原由吴家后人吴湖帆收藏。我的恩师陆抑非是吴湖帆“梅景书屋”的传人。论辈份,吴湖帆是我的师公。陆抑非先生给我讲过《剩山图》的故事,我的书法恩师沙孟海先生也给我讲过《剩山图》的故事。吴湖帆阅画无数,鉴画无数,被收藏界尊为权威,也被上海汲古斋老板曹友卿聘为“掌眼人”,也就是现在的顾问。

  1938年11月26日,吴湖帆患病,曹友卿登门拜访,取出刚收购到的《剩山图》请吴湖帆鉴定。吴湖帆一见,眼睛发亮,当即请求曹友卿转让。精通生意经的曹友卿见吴湖帆如此看重此画,坚决不卖。吴湖帆几次登门求画,曹友卿漫天出价。最终,吴湖帆以家中祖传的商周青铜鼎商彝与曹友卿换回了《剩山图》。换回《剩山图》,吴湖帆心花怒放,身体顿愈。潘静淑随即用正楷在《剩山图》题写“梅景书屋第一珍品”,视为镇室之宝。吴湖帆特意请当时上海最有名的印家陈巨来刻了一方朱文长方鉴藏印:“大痴富春山图一角人家”,并题画:“山川浑厚草木华滋。画苑墨皇,大痴第一神品富春山图。已卯元月书句曲题辞于上。吴湖帆秘藏。”黄公望后来入了“全真教”,又称大痴道人。吴湖帆对《剩山图》的看重,可以从他的《锦缠道-题黄子久〈富春山居图〉残卷》看出:“大岭横云,七里浅泷流露。指严陵钓台危据,小舟江上盟鸥鹭。醉惹痴翁健笔名山赋。溯前朝六家,几经珍护。诧荆溪化情尘土,叹石渠清秘深宫妒。胜山缘分,惟我天相许。

  解放后,担任浙江博物馆历史部主任的沙孟海先生获悉《剩山图》在上海由吴家后人吴湖帆收藏,几次专程去上海与吴湖帆商洽。吴湖帆开始坚辞,沙孟海请出钱镜塘、谢椎柳等名家帮做说客。吴湖帆被沙老的至诚之心感动,终于同意割爱。他开价5000大洋,并点名要浙江博物馆的几幅名画。当年浙江博物馆收购藏品的年费大约是10000大洋,但浙江博物馆最终还是同意了吴湖帆的开价。1956年,《剩山图》来到浙江博物馆,成为浙江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何水法还告诉记者,他和《富春山居图》充满了缘份的巧合,其一,公元1350年画成,时值农历庚寅年,公元1650年画焚,也是农历庚寅年。他写提案时的2010年又是农历庚寅年,距1350年恰 好 660周年,过了11个甲子,在庚寅年合璧展出,那是多么圆满的事。其二,2005年,他委托女婿章健去富阳选择建“何水法美术馆”的场地。

  章健就给选在富阳受降镇,以前那里叫庙山,就是当年黄公望画《富春山居图》的宝地之一。黄公望正是在此一带结庐隐居,创作出了这幅著名山水国画,而这幅作品所描绘的“富春美景”,恰恰就包括了庙山的秀丽景致,他当时就叫好同意。

  提到《富春山居图》的原作真容时,何水法非常认真地讲道:“因听过恩师陆抑非、沙孟海讲述的故事,心中对分居两岸《富春山居图》多了一份牵挂。虽然我能够看到各种版本的合璧版《富春山居图》,但我对古画历来看重真迹,非亲眼目睹而后快。在上世纪90年代初,我就以大陆‘杰出人士’的身份到台湾,我第一站就到台湾故宫博物院,寻觅了一圈,只看到了徐青藤(徐文长)的水墨牡丹等中国古代名画,却没有看到《富春山居图》的《无用师》卷。后来我又去了两次,希望能够看到《无用师》卷的真迹。每次都是满怀希望而去,抱憾而归。没看到《富春山居图》,我不甘心。这次去台湾,已经是‘四顾茅庐’,而且是一次‘如愿之行’。这是两岸百姓之幸,文化之幸,也是我何水法的终生大幸。”

  何水法,1946年8月生于杭州,1980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花鸟画研究生班。现为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政协常委,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西泠印社理事,国家一级美术师,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名誉院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先后在日本、马来西亚、乌克兰、西班牙等国和北京、上海、山东、河南、香港、台湾等地举办大型个人画展。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滚动新闻其他文章

中华工商时报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