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飞地经济”盘活了一个省级贫困县

2011年05月20日 01:47 来源:红网-潇湘晨报

  

“飞地经济”盘活了一个省级贫困县

  渲丰薯业加工厂目前年销售收入即将突破千万元,是芷江的农业龙头企业。图/记者陈小瑛

  将“飞出地”的资金和项目与“飞入地”的基地相结合,双方优势互补,就能实现“1+1>2”的效果。怀化芷江县,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贫困县,借助这种叫“飞地经济”的发展模式,经济正在悄然“起飞”

  本报记者陈小瑛 芷江报道

  A

  意外收获

  从芷江县城出发,在320国道上驱车40分钟后,就到了新店坪镇。这里有芷江的农业龙头企业渲丰薯业加工厂,记者到时,四条流水线上的工人正在将红薯淀粉变成粉丝。

  3年前,这个加工厂还只是一个夫妻档的小作坊,年产值仅七八十万元,如今年销售额即将突破千万元。创造这一奇迹的人是37岁的女老板田小莹,她连小学三年级都没读完,可视野却不窄,将粉丝卖到了经济发达的香港、澳门、广东、浙江等沿海地区。

  3年前,田小莹的粉丝因为味道好,订单激增。但镇里1500亩的红薯种植面积远远不够,导致原材料供应不上,订单流失。当时,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正开始往周边地区转移,田小莹受到启发,从2009年开始,她将红薯种植扩展到临近的省、县、镇,因为地理位置靠得近,还可以减少运输成本。

  2009年,渲丰薯业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时,成员只有9户。到2011年3月11号,社员已经增加到了511户,在芷江县就有10个乡镇种植红薯。此外,在怀化市的新晃县、会同县、靖州县等邻近县,还有隔壁的贵州省万山县、铜仁市等地都有大面积红薯种植,总面积超过上万亩。

  今年,芷江县提出“飞地经济”这一新概念后,发现渲丰薯业早已“飞”出去。其实田小莹并不懂什么是飞地经济,她只是想就近扩大生产基地,否则永远只能跟丈夫推着三轮车在小镇上转悠。

  B

  借鸡生蛋

  在很多人眼中,“飞地经济”这个词还很陌生。

  飞地,本意是一个地理概念,是指一个地方在另一地方有一块属地。“飞地经济”是指把“飞出地”方的资金和项目放到行政上互不隶属的“飞入地”方的工业基地,通过规划、建设、管理和税收分配等合作机制,实现互利共赢的持续或跨越发展的经济模式。所以“飞地经济”俗称“借鸡生蛋”。

  以前,芷江县政府发现,在同一个县里,有的地方积攒了一些没能生成的意向合同,又担心让他人得了便宜影响自己的政绩,往往不愿意介绍给其他县、镇;有的地方有发展条件却没有招商资源,而有的有资源又不具备发展条件,但彼此互不合作,结果好项目都流失了。

  芷江县政府决定,要想发展,就必须合作搞飞地。芷江尝试着打破过去保守自私的思想,镇与镇之间关系从对手变为朋友。

  在艾头坪乡杨家村,隔不了几天,村民就会将一箱箱皮蛋搬上港商邱老板的货车,该乡党委书记邱琳说:“要不是芷江镇的领导极力推荐,我们也招不来这样的财神。”原来邱老板是芷江镇长期间跟踪洽谈的香港客商,但该镇本着要把客商留下的想法,把他介绍到了艾头坪乡,芷江镇仍然可以拿到奖励提成。如今,芷江县又在探索升级,打算设立工业园区,统一规划,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吸引外来企业飞入。

  这是一个双赢的结果,对于工业集中区而言,飞来的企业不仅能带来税收和GDP,还能带动当地的就业、技术进步和相关配套产业的兴起。而飞出地企业通过合作“借鸡生蛋”,能降低成本、增加利润率,飞出地的GDP统计、税收也能产生新的增长点。

  小概念“飞地经济”盘活了芷江县域发展。今年一季度,该县实现GDP11.87亿元,财政总收入9522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3.2%、25%。截至5月,共引进、扩建项目10余个,资金达5亿多元。

  C

  飞来问题

  异地建工业园区的大概念“飞地经济”模式,其实芷江早就有尝试,但一执行起来就出现了问题,芷江县商务局兼招商局局长向开双还为此碰过一鼻子灰。

  “2006年我们就跟温州市政府谈过,要他们来办企业,芷江划出2000亩土地来建温州工业园,他们负责把项目引进到我们工业园,50%的税收给芷江,另外50%给温州。”向开双说,那时候他们管这叫“殖民地”。

  可是,芷江县政府算了一笔账:2000亩土地,光是从农民手里征收就要4万元/亩,办好手续、三通一平后每亩差不多花费5万元,总共需要1亿。而芷江县06年的财政收入才1.03亿,如果建设这一工业园区,全县政府部门一年的工资也发不出了。

  另外一个问题也严重打击他们的积极性,芷江属于省级少数民族贫困县,享受国家对西部地区财政转移支付政策。可是如果引进温州项目,他们反而损失更大。向开双介绍,原本中央转移支付给芷江的财政计划一年是1亿元,如果芷江从工业园区收了4000万元的税收,那中央就只需支付6000万元,但因为这4000万中有2000万是返还给温州政府的,因此芷江县财政支出还要亏损2000万。

  由于当时没想到好的解决办法,最后芷江县与温州市的谈判只好以失败告终。

  D

  求解双赢

  成或者不成,归根结底,飞地经济谈判始终都在围绕“双赢”二字。

  如何更好地实现双赢?同济大学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任浩教授认为,以往的基地建设完全由当地政府进行投资,财政压力大,也不利于市场化运作。因此,在园区前期建设中可以由飞来的企业先垫资,然后再抵税,头几年没赚头,但以后每年都有了稳定的税收来源。而财政转移支付问题,可以通过总部经济方式解决。“让温州进驻的部分企业将总部留在温州,芷江只是生产基地,这样产生的销售收入都算在总部,而部分税收就由温州收取,芷江只收取剩下的部分企业税收,也就不存在亏损了。”

  但这种情况毕竟少见,对于不存在财政转移支付的地区来说,大多数飞入地政府都希望企业能完全落地,增加税收收入,而飞出地则不想让税收流出去。所以反过来看,芷江县的问题成了吸引飞地转移的有利条件。

  事实上,飞地经济模式在其他一些地区已经发展得很成熟了。近年来,受制于沿海的人工、土地等资源匮乏和成本上涨,产业转移多采用飞地模式。最早是2004年福州市永泰县建立马洋工业集中区,引进投资的县(市、区) 三年内市财政不参与分成,第四年与项目落地区实行7:3分成,税收分成的具体操作上,税收先实行属地征收,年终通过财政结算办法进行划转。

  目前沿海地区企业面临的危机恰恰给了中西部地区种种契机。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各地都在掀起飞地经济的狂潮。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