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5月23日 06:46 来源:金融时报
记者 李岚
CPI高企、股市低迷,投资渠道有限,种种因素累加在一起,激活了居民的理财意识;而日益强大的理财需求,又加速了银行理财产品的升温。但银行理财产品的升温,除了与客户需求有关,还缘于银行存贷比的压力。
目前,银信联合发行理财产品是银信合作最主要的模式,这也使得银信合作成为了“通道合作”,这实际上很难反映银行的真实放贷水平。近年来出台的一系列银信监管政策,其直接用意就是消除银信合作的负面效用,升级银信合作,推进银信合作向纵深发展。业内专家表示,未来的银信理财合作应该是银行和信托联合为客户提供真正的财富管理服务。
尽管银行理财产品并不是“存款搬家”唯一的流向,但肯定是一个重要去向———
刚刚公布的金融运行数据显示,4月份全国居民存款净减少4678亿元。对此,业内人士认为,今年以来银行短期理财产品始终占据主流,而由于短期理财产品具有流动性强、收益率高等优势,相比始终负利率的银行存款,居民的投资热情由此被激发出来,而这正是存款减少的原因之一。
据统计,截至5月18日,银行今年以来共发行理财产品5228款,其中4月份共发行银行理财产品1131款,相比去年同期的781款增长44.8%,增幅可谓惊人。而据记者观察,银信合作理财产品在沉寂了数月之后,有了触底回升的迹象。
不过,银行理财产品的爆发式增长却引起了另一种担忧。4月20日,央行调查统计司副司长王毅在社科院2011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春季报告会上就曾表示,一季度表内资产出现明显回落,但是通过银信合作、理财产品的途径,3月份表外资产有大幅反弹,“这对我们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会产生一定的干扰”。
那么,银行理财产品升温的背后有着怎样的原因?银信理财合作究竟该走向何方?
理财产品缘何热发
根据第三方机构的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共发行3828款银信合作产品。今年前4个月共发行银信合作产品803款,其中303款产品公布了发行规模,发行规模约为4528.14亿元,平均每款产品规模达到5.64亿元,平均年化收益率为3.95%。
显然,CPI高企、而股市低迷,投资渠道有限——种种因素累加在一起,激活了居民的理财意识;而日益强大的理财需求,又加速了银行理财产品升温。特别是,由于信托贷款理财产品的收益高于银行存款,同时又有第三方机构提供连带责任担保,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产品的风险,从而使信托贷款理财产品一度达到火爆的程度。
记者从工农中建交五大银行了解到,2010年,依靠其网点规模的优势,五大行占了银行理财产品的较大份额。其中,交行共发行产品1224款,季度发行量以100款左右的速度递增,居五大银行理财能力排名之首;而工行2010年到期的“工银财富”专属君顶东方干红葡萄酒收益权信托理财产品,3款年化收益均为8%,成为当年收益最高的50只产品之一。
进入今年以来,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量继续延续了上述态势。一季度,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排名前三的是交行、中行、工行。其中,交行发行493款,同比增加近两倍;中行381款产品,增幅达66%。而5月12日-18日一周内所发行的8只信托贷款类理财产品均来自工行,均为期限在6个月以内的短期理财产品,非保本浮动收益,预计最高收益率4.3%,平均收益率为3.8%,高于同期存款利率。
不过,银行理财产品的升温,除了与客户需求有关,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就是银行存贷比的压力。与理财产品发行量相对应,截至一季度末,中行和交行的贷存比也在五大行中位居前列。
目前,银信联合发行理财产品是银信合作最主要的模式。值得一提的是,银行在其中始终保持着主导地位,而信托则主要提供产品发行的“通道”或“平台”,这使得银信合作实际上成为了“通道合作”。在多数情况下,银行通过这种方式把放出去的贷款转为理财产品,收回资金后贷款规模也相应增大,而银行获得资金后又能二度放贷。
“这实际上很难反映银行的真实放贷水平。”哈尔滨银行投行部首席研究员王亚玲告诉记者,银信合作因此往往成为绕过信贷监管政策的通道,银行通过银信合作的信贷类理财产品曲线发放贷款。
“通道”受堵 新招又出
为了规范银信合作、防范风险,自2008年以来监管部门发布了一系列政策,监管力度越来越大。特别是今年1月发布的《中国银监会关于进一步规范银信理财合作业务的通知》,进一步细化了之前对商业银行银信合作业务表外资产转入表内的规定,要求商业银行在2011年按照每季度不低于25%的降幅制定具体转表计划。
而据交银国际报告预测,今年需转入表内的银信合作贷款规模约4000亿元左右。就银行而言,银信合作理财产品从表外转入表内,直接增加银行信贷余额,必然挤占信贷额度,在信贷规模仍然紧张的背景下这无异于雪上加霜。
不过,记者注意到,随着监管日趋严格,新的银信合作方式也开始出现。其中,包括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上市公司限售股质押融资、分级投资享固定收益、委托贷款理财等等。
比如,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的操作模式,即信托公司发行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发放信托贷款,银行代为推介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据商业银行人士透露,在这种方式下,银行可以把自己不能贷款,又需要维护客户关系的客户推荐给信托公司,信托公司经过尽职调查后认为风险可控,就设计一个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向这个客户融资。而银行也认可这个项目,于是代信托公司向自己的理财客户推介,这样既为客户提供了资产配置,也赚取了中间业务收入。
“相比以前银信合作发放信托贷款,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实际上是信托公司主动管理资产类业务。”王亚玲解释,也就是信托公司将自主管理的集合型信托产品放到银行渠道,由银行代为销售。银行仅向客户展示产品风险,不参与产品的售后管理与风险控制,且只收取代销佣金。而实际上,银行渠道代销佣金比银信合作产品收益更高。
据了解,为了规避监管,还有的银行开始绕过信托公司,开展理财委托贷款业务。即:商业银行总行作为理财计划的委托人,而分行则为受托人发放委托贷款。投行人士告诉记者,由于没有信托公司的参与,这相当于绕过了银监会有关银信合作的监管规定。这样一来,在监管层层加码、各家银行的存款吃紧的背景下,可以在不占用银行资本的同时带来手续费收入。
不过,接受记者采访的业内专家表示,监管政策的日趋严格,其根本目的是希望相关业务能够成为真正的以客户资产保值增值为目标的理财业务,而不是规避政策的工具。因此,商业银行应顺应时势,探寻银信合作的新“蓝海”。
银信合作应向纵深发展
“近年来出台的一系列银信监管政策,其直接用意是消除银信合作的负面效用,升级银信合作,推进银信合作纵深发展。”王亚玲认为,银信合作的核心价值应当体现为为投资者创造收益——既包括财富增值的利益,也包括其人生目标的非物质利益,而不应仅仅结合商业银行在客户资源方面优势和信托公司在投资渠道方面优势,提供名义财富增值。
从这个意义上说,在监管层的推动下,银行与信托公司在银信合作产品的设计、运作和管理等方面的联系将会更加紧密,协同效应更加明显,利益更趋向一致。银信合作产品的发展将呈现出银行和信托公司之间协同发展的基本格局。
但是,目前银信合作理财产品比较单一,又以融资类产品最多。融资类理财产品的根本动因是为了避免储蓄存款的搬家、规避信贷监管。同时,此类面向广大储蓄客户的银行理财产品,并不是通过为客户实现财富增值而获取报酬,不仅无法有效实现较高的中间业务收入,也因为让渡存贷款利差给客户而会给银行正常的信贷业务造成冲击。
为此,业内专家指出,未来的银信理财合作应该是银行和信托联合为客户提供真正的财富管理服务。
首先,银信理财合作应从现阶段销售理财产品的方式,向真正的资产管理、财富管理模式转变。需要细分不同客户群的需求及其风险承受能力,有针对性地发售理财产品,提供专业化、精细化的服务。由单一的理财产品提供者的角色,向提供综合理财服务的专业财富管理平台转变。业务重心转向综合理财服务能力的培养和塑造上,其中,私人银行服务是发展的重中之重。
其次,理财产品的经营模式应向基金运作管理模式转变。针对不同的受众群的风险偏好,设计和经营丰富多样的理财产品,而不是以信贷资金、债券等投资标的物来确定产品运作方式。
此外,一些专家还指出,银行理财业务应该独立于银行整体业务。理由是,大多数先进国家的理财业务均以资产管理公司的方式运作,以实现专业化管理。因此,理财部门不应仅作为银行内部的一个二级部门的模式,而是应当给予理财业务更大的空间。
“产品价值应当进一步提高。”王亚玲分析,银行理财尤其是私人银行与信托业务的目标客户是一致的,银行理财、私人银行是信托的重要渠道和平台,而信托业务是银行理财、私人银行个性化的服务内容,两者有着天生的依存性和关联性,理应在客户资源、产品设计等方面提升银信合作层次。这就需要银信双方分层开发设计产品、优化产品结构、提高附加值、发展规模化和标准化的信托产品。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