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5月23日 16:20 来源:国土资源部网站
5月初,湖北省50多个县旱情加剧,大片土地喊“渴”之时,笔者在不少经过土地整治后的农村看到另一番景象——沟渠纵横,排灌自如,面对大旱,这里的农民多了一份从容。
湖北是全国粮食主产区之一,但人均耕地仅1.14亩,中低产田占70%。近年来,由于水土流失和土地污染,优质耕地数量有所减少,土地质量总体呈下降的趋势。十年来,湖北以土地整治作为重要的抓手,共整治土地1300多万亩,新增耕地260万亩,提高了粮食生产能力,增加了农民收入。
田好种了,“水袋子”成“米袋子”
平整连片的农田一望无际,田间的道路纵横交错,涵闸、泵站点缀着密布的沟渠……在监利县毛市镇土地整治项目区,一派“田成方、渠成网、路相通”的“大农庄”风光。
“今年不怕旱了。”在项目区,正在稻田里劳作的柘福村村民冉幼才说:“以前这里的地势低洼,雨天怕水,水排不出去;旱季盼水,水引不进来。土地整治后,沟渠畅通,旱能浇,涝能排。”
老冉今年50多岁,家有7亩地,由于孩子们都出去打工了,田间道路窄,农业机械又进不来,谁来种地成了大难题。“2008年土地整治后,路通了,插秧机、收割机都能进田了,种田变轻松了,孩子也能安心在外面打工了。”老冉喜滋滋地说:“村民们不用花一分钱,就有了高产田,土地整治后,产量每亩还增加了400多斤。”
监利县国土资源局局长周传垓介绍说,截至目前,全县各类土地整理项目总规模75万亩,总投资10.6亿元。整治后的农田,水稻亩产比原来提高25%,油菜亩产提高20%,有些地方过去只能种一季,现在能种两季了。去年,尽管遭受罕见的洪涝灾害,监利县粮食生产仍获丰收,比上年增产2000万斤。
“土地整治换新颜,荒坡变良田;沟挖深、护坡平,水泥道路通田间;抗旱排渍建泵站,旱涝保收争高产……”这是监利县福田镇茭牌村农民裴年宏编的顺口溜。监利县委书记李吉高介绍说,土地整治的投入是“输血”补养,让旱不能灌、涝不能排的“水袋子”变成了米袋子,同时也为发展现代农业奠定了基础,全县现已基本形成了以优质稻、蔬菜、水产品、经济作物为主的四大特色农业,建成了一批高效农业示范带和一批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高产农田土地整理已经初见成效。
2001年以来,湖北省土地整理项目区建成沟渠近12万公里,新建、修复排灌泵站9300余座,修建水闸(坝)58500余座,已建成的项目区灌溉保证率达到85%以上,排涝标准达到了20年一遇,实现了“旱能灌,涝能排”,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
增田造地,低丘岗变身“花果山”
地处山区的郧县,是南水北调中线主要淹没区和核心水源区。人均耕地0.9亩,南水北调工程又将淹没大量的土地,有近3万迁出来的移民要在县内实现有土安置。
去哪儿给农民找田种?郧县在山坡上做起了文章。郧县地处秦巴山区,低丘岗地坡度小,适宜改造为耕地、园地。这些低丘岗地多为荒草地、残次林,跑水跑肥跑土,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郧县把目光放在了山坡地上。这类低丘岗地只要改造得好,移民有土安置的目标就可以达到。从2009年起,郧县申报国家、省、市三级低丘岗地土地整理项目。目前,该县正在实施的土地整理项目有140个,预计新增耕地2万多亩。
站在柳陂镇高岭村一座山上,只见整座山冈遍布梯田,田里有蓄水池、排灌设备、PVC水管。该镇已经改造了几个低丘岗地发展标准化蔬菜大棚2100个,成为郧县的菜篮子基地。郧县县长胡玖明介绍,土地整理新增了耕地面积,移民安置也顺利解决了。现在,郧县低丘岗地改造的“致富效应”已经显现,各个乡镇都有自己的特色农业:安阳镇的柑桔产业、刘洞镇的桑蚕产业、五峰乡的木瓜产业……
为了保障农民基本生活,湖北省在土地整治过程中,项目向山区、贫困地区倾斜,为实现当地农民人均一亩“当家地”、“致富园”创造条件。同时,通过土地整治推动当地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增强了贫困地区自我造血功能。据介绍,下一步,湖北将投资改造低丘岗地300万亩,让这些低丘岗地变身为产出高、效益高、生态好的“花果山”。省国土资源厅厅长杜云生算了一笔账,改造后的300万亩优质耕园地,每亩年均增收1000元,每年可增收30亿元,带动全省农民人均增收75元。
好事办好,需用制度保证农民得实惠
“十二五”期间,湖北省将加大土地整治实施力度,加大对农村农业的投入力度,再完成1300万亩土地整治任务,增加耕地140万亩,新增粮食产能20亿斤,让更多农民分享发展的成果。
土地整治的目的是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民致富,使农民真真切切地得到实惠。
采访中记者感受到,农民对土地整治总体上是欢迎和满意的,同时,他们也向记者反映了水利设施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监利县福田寺镇茭牌村的村民反映,沟渠整理好后,泵站交给上游的村来维护。可到缺水的时候,上游村把河道拦起来,根本就没水下来;渍水的时候,又以邻为壑,都把水排下来,上下游有些苦乐不均。江汉平原某镇党委书记说,有的项目为了把投资用完,把不应推平的土地也推平了,而真正要修的路桥涵闸却没修或不能修,这既浪费资金又毁了田地。他建议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让农民说哪儿要平整,哪儿要修路桥闸,而不是专家闭门搞规划。
如何把好事办好,做到整治前群众愿意,整治后群众满意?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副主任郧文聚说,项目规划设计充分征求项目区农民群众的意见,使项目建设更加符合农村、农民的实际需求;在实行项目工程招投标的前提下,将土地平整、沟渠清淤等简单工程交给当地农民承担,使农民群众在工程建设阶段就得到实惠;还要把专业工程监理与农民群众监督结合起来,组织项目区群众参与项目建设全程监管,确保项目工程质量。
“十二五”加大土地整治力度
“十二五”规划纲要要求:加快农村土地整理复垦,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对此,根据《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组织修订了“十二五”时期《全国土地整治规划》,提出到2015年建成4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的目标任务,确定了国家土地整治重大工程规模和范围,并已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
从远期目标看,继续加大土地整治力度,到2020年力争全国建成8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为国家粮食安全奠定坚实基础。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