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谁导演了A股市场“黑色星期一”

2011年05月24日 07:07 来源:金融时报

  高国华

  记者高国华就在高盛、里昂两大国外投行同时唱多A股,社保基金和险资携手进场,国内券商也是一片“企稳”之声时,本周一,沪深股市以一根大阴线让投资者错愕,上证指数跌破2800点整数关口,全天跌83.89点,跌幅达2.93%,创下近三个半月以来的收市新低;深成指则出现3.44%的跌幅,两市共成交1872亿元,较上一交易日放大三成。

  什么原因导致了A股市场再次放量暴跌。接受本报记者连线采访的业内人士表示,汇丰中国最新公布的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的初值为51.1,较4月份的汇丰中国PMI终值小幅回落,显示国内制造业景气程度降温,引发市场对经济增速放缓的担忧,通胀加剧和增长乏力双重风险也使得市场难有乐观的预期。更重要的则是国际板加速推出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上海陆家嘴论坛期间高调宣布,距离推出国际板已经越来越近,不仅加剧了市场对资金面和估值定位的担忧,同时也引发了投资者对“股市圈钱”的厌恶情绪。

  有业内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4月份相关宏观经济数据公布后,市场对全年经济减速形成共识,近期市场的持续调整也已经反映了经济减速的预期。因此,近期中外投行纷纷唱多A股,社保基金和险资更是率先入场。很显然,国际板加速推出,是引发市场大跌的直接导火索,其不仅对A股市场将带来较大的扩容和资金压力,也将重创投资者脆弱的信心。

  “在拉低A股市场估值的同时抽离资金”,该人士表示,尽管证监会相关人士表示,国际板推出初期,从上市数量及融资规模来看,都会非常有节制,因此对股市资金面的影响主要是在心理层面。但是创业板“三高”问题已经严重扰乱股市,其退市问题也迟迟没有说法,前期关于新三板的热议还没有平息,现在监管层又要加速推出国际板,过快的融资节奏将严重超过市场和投资者的承受限度。在各种形式扩容压力有增无减,同时无增量资金入市的背景下,A股市场正遭遇“资金荒”。

  国信证券分析师黄学军也表示,造成A股“黑色星期一”暴跌的原因不仅在于这两个事件,而更在于近一段时间以来,股市资金面供需失衡。据统计,截至5月17日,包括IPO、股票增发以及配股在内,今年以来上市公司从A股市场频频“抽血”,金额已高达3380.35亿元。其中,IPO募集资金达1329.414亿元,增发募集资金1824.649亿元,配股融资226.2845亿元。

  而本周一级市场发行将再现8只新股齐发的盛况,这也是A股市场时隔七周(自3月底以来)首次出现的大规模新股发行。从融资规模上看,本周合计44.61亿元的拟募资金额较上周增加了近六成。与此同时,上市公司高管减持力度仍在上升。据统计,五月第一周上市公司高管净减持额达到3.2亿元。其中,中小板和创业板仍为减持主力,减持家数22家,占全部高管减持家数70.97%。

  在新股集中发行和产业资本大规模套现的同时,则是近期市场资金面的持续紧张。数据显示,在央行连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累计效应下,市场资金面再度趋紧,23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中,除隔夜利率外其他品种全线上涨,其中1周及2周Shibor涨幅均超过70个基点。

  中原证券研究所所长袁旭亚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边是国际板脚步愈来愈近,一边是二级市场估值问题久久悬顶,加之整体性、结构性的内部很多问题尚待明确。这种境况下,该信号的释放无疑对投资者心理层面将带来了一定压力。他分析认为,无论是国际板推出步伐加快,还是货币政策调控手段的频频使用,其实质统一目标毋庸置疑都在于“调通胀、控物价”。通胀和流动性问题成为政府和民众普遍聚焦所在,另有电荒、近期旱灾等自然灾害、保障房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之国际油价不断推高,种种症结都给经济层面带来了诸多变数。

  袁旭亚分析说,此前披露的上市公司一季报显示,上市公司整体业绩低于预期,预计2011年度上市公司业绩增幅在18%至20%之间。通胀高企,宏观经济面临减速风险,国际板具体如何定位以及对A股的实际影响等问题,都成为压在市场之上挥之不去的忧虑。据国信证券统计,基金仓位上周下降了约4%。黄学军说,市场的企稳有赖于政策见底。

  值得关注的是,伴随着市场的再度大跌,机构变得更加谨慎。中金公司也将此前“中性乐观”的观点转向“中性”,建议提防高估值股票面临的进一步回落风险。中金公司认为,往前看,短线股指技术性反弹行情有望延续,但对股指反弹高度、反弹的时间跨度暂不抱乐观预期。市场需要时间来消化与验证各种偏负面预期因素,对市场阶段性走势转为中性观点,建议提防高估值股票面临的进一步回落风险,操作上建议高仓位投资者逢反弹降低仓位,并加强仓位结构的防御性。

  好买基金研究中心认为,恐慌杀跌后市场反弹机会渐近,但短期应保持一定谨慎。以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对银行、采掘、电力等大盘蓝筹板块仍然是显著低配,换仓行为有利于以银行、电力为代表的大盘蓝筹股。嘉实领先成长拟任基金经理邵秋涛表示,此番下跌,已经部分释放了投资者对于经济下滑和通胀高企预期不充分的风险,在通胀和经济增速两个关键因素不明朗之前,市场仍难以有大的作为,应该会维持振荡、甚至振荡偏弱的格局。不过好消息是以银行为代表的低估值大盘股、以及市场上大多数投资人对通胀前高后低的预期,会限制市场下行的空间。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