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深圳警方一日截获两起短信诈骗案 招行详列"骗"方

2011年05月24日 10:4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北京5月24日讯 (记者林磊) 近日深圳龙岗警方向辖区内8家银行和40个银行柜员机处派驻巡防员定点执勤,短短一天内截获了两起电话、手机短信进行诈骗的案件。

  据深圳新闻网报道,18日,龙岗巡防队员在执勤过程中发现一老人神情焦急,急于汇款。巡防队员耐心询问得知,原来老人当天手机收到一封短信,称儿子信用卡被人透支1200元,经电话查询为资料被人盗用,需向马上归还(附有账号),不然法院要抓人,他这才着急赶来汇款。巡防队员判断,这极有可能是一宗诈骗案件,建议先不要急于汇款,立即拔打儿子电话并向信用卡所属银行求证。果然,银行证实根本不存在透支情况。

  此后不久,一名中年妇女一边拿着手机与人通话,一边不时在10多个柜员机中轮流排队,期间情绪焦燥,并大着嗓门在电话中质疑对方搞的神神秘秘像做贼。这一异于平常人的表现引起了警方的注意。经民警上前了解,这位重庆的女士手机上接到一封短信,称其信用卡在上海透支了30万元,还留下了一个查询电话。拔打查询电话,电话中对方称是上海公安局的民警,办案中发现有用其身份证在上海办工厂,并用信用卡透支大量现金的事实,要其马上汇钱还款。女士在电话中申辨自已根本没到过上海,也没开厂,但对方再三强调只认身份证,不然就要抓人。见对方语气强硬,该女士只好自认倒霉。同时对方还要求保密,汇钱时找到无人偏僻的柜员机,不能告诉包括家人在内的任何人。民警查看了女士收到的短信,确定是典型的电话短信诈骗,并带该女士到银行求证。

  近年来,电信诈骗事件逐渐增多,不法分子的诈骗手法不断“升级”,一是利用客户的“恐惧”心理,冒充公、检、法等部门或通过其他方式对客户进行恐吓诈骗,二是利用客户“贪心”的心理,通过中奖、低价销售等方式吸引客户主动上当受骗。为此,持卡人需要养成良好的安全意识和用卡习惯,提高对虚假信息的警惕性。为了提醒广大持卡人提高警惕,加强防范,招商银行详细例举了以下比较典型的电信诈骗手法。

   手法一:要求客户下载软件,关掉显示屏,禁止告知亲戚或朋友的诈骗

  不法分子主动拔打客户家中座机,语音提示“已经向您发起法院判决书并将被强制执行,重听请按0人工服务请按9.”。客户接通人工服务后,冒充上海中级人民法院的工作人员称客户信用卡欠款,其证件被贩毒分子利用触犯国家法律,已移交国家安全局处理。要求对客户电脑例行安全检测,并且在网上下载运行不明木马软件,同时要求关掉电脑显示屏,将每家银行的网上银行盾插在电脑上,在通话过程中以各种理由让客户输入相应数字,最后要求客户关掉手机,不允许向家人及朋友透露。待客户次日查询银行卡账户时,资金已被转出。

  手法二:冒充公、检、法部门工作人员诈骗

  不法分子采用主动拨打客户家中座机电话的形式,冒充公、检、法部门的工作人员,称客户名下登记的座机电话有高额欠费情况,并称客户个人信息可能已被他人冒用,客户银行账户存款涉嫌洗钱或诈骗犯罪,客户存款有可能受到损失等情节,恐吓客户上当后,嫌疑人用电话指挥客户通过网上银行或在银行ATM自动柜员机上操作,将客户个人和家庭存款转账到骗子提供的资产保护的账号,客户转账后才发现被骗。

  手法三:盗用网络聊天工具诈骗

  不法分子使用“木马”盗取客户网络聊天工具,截取聊天视屏图像,查看客户聊天纪录,冒充客户通过聊天和视屏的方式,以家中急需用钱、老板借钱等理由,要求汇钱到指定账户,汇钱后客户核实发现被骗。

  手法四:冒充熟人诈骗

  

  不法分子先给客户打电话称是客户外地的同学、同乡、朋友或生意伙伴,以“你不记得我了、猜猜我是谁”等语言让客户猜测他是谁,并讲近期与客户见面。由于客户在外地有很多同学或朋友,就误以为是某某人。后客户又接到该嫌疑人电话,称在来会面途中在某地因车祸需治疗或因嫖娼被抓要交罚款等理由,以向客户借钱为由行骗,汇钱后客户核实发现被骗。

  手法五:谎称绑架、意外或急病诈骗

  

  以打电话谎称孩子被绑架或在外受意外伤害、突发急病要求汇款为名进行诈骗。不法分子利用孩子上学或工作离家较远等时机,直接拨打家长电话,谎称其孩子被绑架,索要大量赎金;或谎称孩子在外出车祸等受到意外伤害和突发重特大急病,要求汇款。许多家长救子心切,未经核实,把钱汇到嫌疑人指定的银行账户上从而上当受骗。

  手法六:购房或购车退税诈骗

  

  不法分子利用各种非法途径获知客户购房、购车信息后,冒充税务机关工作人员以退还部分税款为名,指挥客户通过网上银行或自动取款机上进行转账诈骗,客户核实后发现被骗。

  手法七:订购机票的诈骗

  不法分子利用客户喜欢订购机票特价网站低价票,伪冒机票订购网站。客户拨打网站客服电话咨询,客服表示有座位让其上网预定,但网站不支持网上支付,客户无法操作下去。不久自称代销点业务代表来电,询问客户是否要预定机票,当客户质疑为什么网上付款方式,对方称客户电脑有问题未显示,并且提供账号,要求客户通过转账方式转入这个账户。当客户将机票款转至该账户后,客户一直未收到出票信息,最终核实被骗。

  手法八:伪冒客户手机的诈骗

  

  客户王女士在火车站遇到票贩子约定买票,票贩子得知客户手机号码后,伪冒客户手机联系客户另一同事潘女士,表示自己拿到王女士手机,告知潘女士马上要出票,必须先转账后才能把票出给王女士,潘女士认为来电是王女士手机号码无容置疑,于是将钱转到票贩子提供的账号。事后潘女士联系王女士,告诉款项已转出,询问王女士是否拿到票,王女士表示自己从未把手机借给任何人使用,潘女士这时才发现被骗。

  手法九:网络购物诈骗

  法分子仿制一些大型购物网站或使用“木马”在各大网站中发布低价货物信息,诱使客户选购商品,通过聊天工具,以发送商品图片、压缩包要客户确认,或发送减免邮费修改价格链接等为由让客户直接在链接上支付,待客户支付后发现自己购买的商品并未付款,而资金实际是支付给了不法分子。

  手法十:网络炒股诈骗

  

  不法分子在网上制作虚假股票投资网站,利用炒股人均抱有赚钱的心理,以透露、贩卖股市内部消息、代炒股票、贩卖虚假股票投资软件等形式诱骗客户投资后实施诈骗行为,客户汇款后联系对方,对方关机,方才发现被骗。

  手法十一:网上和电话交友诈骗

  

  不法分子利用网络和报纸等刊登个人条件优越的交友信息,吸引客户上当,在通过网络和电话沟通中,甜言蜜语的诱惑客户,后以在来见面途中带给客户的礼物属文物被查扣为由,让客户垫付罚款与保证金,或称自己新开一个店铺让客户给其赠送花篮等礼物时,让客户向其同伙账号内汇款从而进行诈骗。客户汇款后,联系对方,对方不接电话或关机,方才发现被骗。

  手法十二:各类虚假中奖诈骗

  不法分子利用网络和电话短信形式发布中奖信息,诱骗客户上当后让客户缴纳公证费、拍卖费等从而骗取钱财,客户汇款后核实发现被骗。

  (责任编辑:华青剑)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