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5月24日 13:20 来源:新闻晚报
□晚报记者 钱妤
最新统计显示,今年以来已发行的47只中小板个股中,29只破发,破发率62%;已发行的59只创业板个股中,41只破发,破发率69%。如此高的破发率,让投资者颇感“中签如中刀”,这样的情况也让大量资金和投资者选择退出打新队伍,近期各家银行推出的短期理财产品成为这批资金的临时“避风港”。
4月储蓄存款净减4678亿
央行数据显示,4月储蓄存款净减少4678亿元,存款“搬家”情形再现。而虽然经过几次加息,一年期存款利率达到3.25%,但4月份全国CPI同比涨5.3%,银行利息还是跑不赢物价上涨。负利率使得老百姓将资金分散到更多的投资渠道,在打新屡屡受挫后,更多的投资者开始退出打新队伍,转而购买相对稳妥的信托类理财产品、银行超短期理财产品。
数据显示,截至5月20日,2011年以来银行共发行理财产品5228只。其中,4月共发行1131只,比去年同期的781只增长44.8%,增幅惊人。爆发式增长超出了市场预期。以往一季度属于发行淡季,但有统计显示,今年前3个月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数达到了3691只,同比增加1777只,增幅达107.71%;发行规模约计4.17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加约2.92万亿元人民币。这一规模已经超过2010年全年银行理财产品发行规模的一半以上,发展势头迅猛。事实上,自去年11月起,理财产品每月的发行数量都维持在1000只以上,今年3月份突破1300只,令发行进入快车道。
年化收益率高达4%以上
数据显示投资者更偏好中短期理财产品。在近期的银行理财市场上,各类中短期理财产品 (尤以投资期为6个月的产品为甚)在发行时几乎遭到“秒杀”,经常出现刚上市就被一抢而空的现象。
因此银行也大量发行“短打”型理财产品。 4月份商业银行共发行6个月以内的短期产品625款,环比增幅10.23%;期限在6个月至1年的产品共发行了175款,环比增幅16.7%;1年期以上的长期产品则持续低位运行,当月共发行27款,环比降幅15.6%。
进入5月,这样的发行势头并没有降温趋势。
建设银行就在5月16日、17日分别推出12天与41天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高达4%以上,且规定名额有限,10万起购买。浦发银行目前则有1个月、3个月、6个月等多个“汇理财进取系列”的短期人民币理财产品在售。预期年化收益率在2.3%至3.45%不等。光大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等多家银行也都推出了无固定期限的超短期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在1.4%至1.6%之间,约是目前活期存款利率的4倍。该类产品主要投资于国债、央行票据、新股申购等市场安全性较高的投资管理工具等,投资风险也相对较低。
此外,提高预期收益率也成为近期银行理财市场的普遍现象。比如,中行将中银日积月累的预期年化收益率已从1.68%提高至1.8%。招行 “金葵花”节节高升——招银进宝之贷里淘金理财计划的预期最高收益率,已从之前的3.50%提高至3.75%。中信理财优债计划预期最高收益率,也由3.50%提高至3.60%。
理财产品也有风险
不过,要提醒的是理财产品其实也有风险,一般标明的年化收益率通常为“最高收益率”,并不等于实际收益。而且理财产品是“非保本的”,即银行不承诺一定会保本。以某家银行的客户告知书为例,上面明确提示下列风险——“尽管我行此类产品以往业绩表现良好,但历史数据代表过去,仅供投资者决策参考,最终收益要以到期实际实现收益为准。”投资品出售收入有可能不足以支付客户预期最高收益,甚至出现“不足以支付理财产品本金的情况”。虽然银行往往也声称从未有过亏本的先例,且会指出通常情况下会达到标明的年化收益率,可是真实情况常常并非如此,因投资理财产品而亏本的情况确实存在。
另外,购买理财产品后,不能中途退款。同时考虑到4%左右的通胀率,是否投资理财产品,需谨慎斟酌。
“相比股市、楼市等收益率较高的投资手段,银行存款和理财产品尽管未必能跑赢CPI,但至少是正收益的。”一位打新者道出了当前可选投资品的无奈。至于将来是否不再打新,这位投资者称,选择银行理财品只是临时避风港,等新股环境好的时候,还会再杀回来。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