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中国车市负增长背后凸显多重短板

2011年05月26日 00:38 来源:经济参考报

  记者 宗巍 长春报道

  连续27个月增长的中国车市首次出现“负增长”。不久前出炉的中国汽车产销数据显示,今年4月份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53.53万辆和155.20万辆,同比下滑1.85%和0.25%。今年前四个月的产销增幅下滑更厉害,同比下降58.71%和54.56%。

  业内人士认为,当高歌猛进的发展戛然而止,人们才能看清中国车市热闹背后的“怪象”。

  中国车市进入震荡调整期

  许多汽车业内专家纷纷表示,按照这一发展趋势,预计今年二季度中国的车市将继续低迷,在度过两年突飞猛进式增长之后,已经成为世界汽车产销最大市场的中国,正在告别“高速增长”模式,阶段性拐点已经到来,中国车市正在进入“调整期”。

  记者日前来到位于吉林省长春市汽贸城附近的几家汽车4S店。接待记者的销售人员表示,尽管“五一”小长假期间,店里的汽车销量有所起色,但与去年相比,“销量下滑很厉害,连去年的一半也达不到”。一些4S店负责人告诉记者,一般来说,六七月份是车市的淡季,但今年的淡季已经提前,估计完成年初制定的销售任务很难。

  “车市萧条的原因很多,其中政策退出是其中最明显的一个。去年在国家各类汽车消费优惠政策的刺激下,消费者购车一度出现井喷,去年底,在各项优惠政策结束前,又掀起了一股‘搭政策末班车’的购车热潮,使一部分原打算今年购车的消费者提前买车,也导致今年一季度车市普遍萧条。”长春汇成汽车市场部经理周田园说。

  受不景气的市场因素影响,以及日本大地震对国内汽车产业链条带来的冲击,国内一些车企也进入增长放缓期,其中有很多出现了负增长。从目前已经公开产销数据的一些车企不难发现,4月份国内车市不容乐观,其中长安汽车、一汽轿车、福田汽车等车企同比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销量下滑。

  更为可怕的是,萧条的车市也让许多车企对市场的预期产生了悲观情绪。据一家行业内调查机构发布的指数显示,随着车市进入调整期,车辆销售逐渐下滑,很多经销商开始对未来的市场价格判断比较悲观,其中一大半认为未来一段时期内,汽车价格会继续下降,这其中自主品牌经销商占的比例最大。

  热闹背后凸显多重短板

  也许用“退潮之后,才知道谁在裸泳”,来形容当前的中国车市最为恰当。当高歌猛进的发展戛然而止,人们才能看清中国车市热闹背后的“怪象”。从1000万辆到1300万辆,再到1800万辆以及今年可能达到的2000万辆,过去几年间,中国汽车产销量不断书写着新纪录。然而,一组组漂亮数字的背后,却遮不住中国汽车市场的短板。

  短板一:自主品牌生存空间逐渐恶化。以“质平量大”取胜,是过去多年间我国自主品牌盈利的主要手段,10万元以下的中低端市场是自主品牌车企的主要获利区。特别是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我国汽车市场迎来爆发增长期,众多自主品牌车企纷纷调高了产销目标,开始在国内很多地方抢地盘、扩规模,同时不断推出新车型抢夺市场份额。

  合资自主品牌的推出,就是一个表现。这两年来,受到中国汽车政策和汽车市场井喷影响,越来越多的合资车企开始打造自主品牌。广汽本田、上汽通用五菱、东风日产、一汽-大众、一汽丰田合资车企都已启动这一规划。2010年11月18日,上汽通用五菱的自主品牌“宝骏”下线;今年3月26日,广汽本田首款合资自主车型“理念”正式下线。随着合资自主品牌的兴起,很多业内专家预计,自主品牌面临的生存压力将更大。

  短板二:新能源汽车短期内难担大任。新能源汽车将成为未来五年中国汽车工业的新增长点,也被很多人寄予“弯道超车”的希望。然而,与宝马、通用、丰田、日产等跨国车企已经在有计划、有步骤地积极行动相比,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发展困难重重。抛开电池等核心技术方面存在的短板不说,单从市场表现来看,新能源汽车进入普通家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十二五”期间,我国指定的新能源汽车产销目标是100万辆,业内人士认为完成这一任务有一定难度。更为棘手的一个现实难题是,由于我国还没有建立新能源汽车标准法规,国内车企在应对新能源汽车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时,并没有做好充足准备。清华大学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中心主任欧阳明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当前我国电动汽车的评估标准大都借鉴国外标准,但并不一定适合我国国情。“十二五”期间制定自己的新能源汽车标准法规,已经成为关系到整个行业能否健康发展的重要课题。

  短板三:自主创新能力与产能扩张的矛盾依旧突出。纵观中国汽车业近些年的发展,面对繁荣的市场,大多数车企的精力主要集中在如何扩大生产规模抢夺国内市场份额,而自主创新能力提升速度不快。尽管对于生长期中的自主品牌车企来说,只有先生存下来,才能再做大,但面对瞬息万变的世界汽车产业格局,如果在扩大规模与自主创新之间找不到平衡,就容易陷入畸形发展的泥潭中。

  过去几年,在全国各地产销形势一片大好之下,自主创新能力却没有得到有效提升。著名汽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郭孔辉曾表示,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中国汽车工业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在发动机、底盘、传动装置等核心零部件方面,与国外汽车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更为严峻的是,每当中国自主品牌车企发展有所起色,外资车企或合资车企就会进行打压。

  多管齐下应对市场新格局

  面对这一市场新格局,中国车企如何进行应对,特别是肩负中国汽车工业希望的自主品牌如何突破困境,不仅考验着自主品牌车企,也考验着政府相关部门。一些行业专家表示,告别“高速增长”对中国汽车发展来说并非是一件坏事,可以让很多人冷静下来进行思考,如何才能走出一条又好又快的汽车强国路。

  “不断提升自主品牌核心技术”,是采访中记者听到最多的行业建议。一些专家表示,面对新的市场格局,自主品牌车企一定要在扩大规模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之间,寻找到一个平衡点,既避免陷入摊子太大的泥潭,又能在核心技术方面不断发展,这样才能在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

  不难发现,自主品牌、转变发展方式和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当前我国汽车市场新格局中的三个关键环节,而三者又紧密联系在一起。对于中国汽车业来说,做大做强的根本在于提升自主品牌的竞争力;要想获得自主品牌竞争力就必须转变发展方式,走一条靠品质取胜的可持续之路;发展新能源汽车,恰恰又是转方式的重要抓手,也是关键的突破点。对于国内一些车企来说,如果要在未来竞争中占得先机,这三者缺一不可。

  在这一市场新格局中,引导自主品牌做大做强,在市场竞争中抢到先机,将是中国汽车市场乃至整个汽车产业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还有许多专家建议,面对自主品牌“向上”的市场压力,包括广大二三线城市以及村镇在内的市场是目前自主品牌的真正成长地带,但当前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的战场却集中在了一二线城市。对于新格局下的广大自主品牌车企来说,当前应借助价格优势,加紧在乡镇开辟新的市场,才能在未来竞争中开辟新的舞台。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