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5月26日 01:48 来源:通信信息报
■本报记者 王江
互联网技术发展迅猛,知识信息大爆炸,人们越来越偏爱采用词媒体、热字、流行语及微博(http://weibo.com)等方式,来浓缩传递海量信息。近日某财经界人士在个人微博上公开宣布“私奔”,令一种新的填空造句格式在互联网上快速流行开来,不仅占据各大微博排行榜前列,还形成了所谓的“私奔体”。
事实上,类似的网络文体还有“咆哮体”、“丹丹体”、“嘉措体”、“凡客体”等……就在网友们乐此不彼的时候,这些网络语言也开始影响民众生活,并被一些别有用心的商业机构进行炒作。
词媒体时代催生微博体
与去年的“给力”、“浮云”等相比,今年以来利用网络新流行语填空造句的风潮越来越盛,借助微博的快速传播,各种网上填空造句“你方唱罢,我登场”,令人目不暇接。
年初,宋丹丹在新浪微博炮轰潘石屹建外SOHO的“丹丹体”率先成为2011年网络第一体;“咆哮体”又紧跟上场,其“鼻祖”是一篇名为《学法语的人你伤不起啊!》的帖子;而“嘉措体”因电影《非诚勿扰2》和穿越剧《宫》被人所知。“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这类略带诗意的话,被不少网友演化为对生活的调侃。此外,流传甚广的还有“凡客体”。源自韩寒和王珞丹等为某购物网站拍的一则广告,其广告词被网友不断恶搞反而成为了“一个特定的网络文体”。
而如今上海、深圳的警方在一些治安防范宣传和交通出行提示方面也采用微博流行的“咆哮体”、“凡客体”,令大家颇感意外和亲切。可以说,这都是时下微博热潮的一个缩影。
网络语言的两面性
近期,网络语体的流行,其实就是找一个“框”,把不同的表达内容放进去,产生一种语言游戏的效果。网友在填空的同时,也把自己的情感和对社会现象的看法填进了句中,借助这种方式进行情感宣泄和自我释放,帮助快节奏的都市人抒发压抑的心情。
网络用语的流行无疑与现在人们精神压力过大、希望轻松而不喜欢严肃的社会心态有关。且这些微博体鲜活有力,在很大程度上也确实给我们带来了快乐、起到了放松了神经的作用。但语言文字被过度娱乐化将会带来危害,例如学生的考试、正常的工作与学习,此外还对传统文学造成不小的侵害。因此网络语言的使用要分场合,要有所区别。
据日前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的《2010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显示,青少年汉语能力和汉字书写能力正下降和退化。网络语言因实时聊天、及时互动的需求而产生,强调及时性、互动性和简洁性,往往呈现简约、快捷、诙谐幽默等特点,但相对浅显,缺乏系统和雕琢。如果平时经常使用这样的语言,难免会对正确、规范的语言学习和使用造成影响,并养成不良的语言习惯,影响语言表达能力的正常发展和提高。
网络语言被商业化
限于百余个汉字以内的微博,引起越来越多人对遣词造句的兴趣,但创作本身不可以随便胡来。每个主体在进行情绪化表达的同时,也要有“自我克制”这条原则。借助“咆哮体”等来展现自我、表现个性,这完全可以理解,但同时也需在不触碰道德底线、不伤害他人利益和感情的原则下进行。而今有一些商业行为和市场炒作,肆意搭上网络语言和句式的“快车”,再加上网络水军推波助澜,这时的“咆哮”和“私奔”就不那么单纯了。
网络语言既不同于传统书面语言,也不同于纯粹口语,它是与网络作为信息传播载体相适应的新的语言形式。它反映社会大众的情绪和精神状态,以独特的视角折射社会生活的变迁,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这类快餐文化经不起时间考验,且有可能动摇传统文学的根基。其实网上也存在相当多的语言垃圾及语言暴力现象,不合规范的语言使用也大量存在,因此在使用网络语言时要有底线,杜绝哗众取宠。
无论什么“体”,都应当有它合适的生存环境,不可满世界滥用一通。倘若随心“咆哮”或随欲“私奔”,就同那些语言垃圾和语言暴力没有什么区别。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