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鱼鳞图 抢食土地信息化大餐

2011年05月26日 02:50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许凤婷 马林楠 发自成都

  ·开栏语·

  他们,在这里创业

   麻辣火锅、熊猫、“5·12”地震……提到“天府之国”,很容易就让人联想到上述关键词。然而,情况正在发生改变。

   根据清科最新发布的投资市场报告,今年一季度,四川的投资案例数仅次于北京、上海,和深圳并肩。

   经历了“5·12”地震的四川,见证了希望从废墟中茁壮成长,“创业”亦正在成为“天府之国”的新标签。

   在成都高新区,创业气息浓厚。起步园、孵化园、软件园……一个个规划整齐的创业园区、一支支朝气蓬勃的创业团队,更别提在一些不知名的角落里,更多的草根团队正在默默奋斗,等待时机破土而出。谁说再过十年、二十年,这里会不会走出下一个苹果、下一个Google?

   从本月开始,成都高新区发展策划局、成都高新区技术创新服务中心、《成都商报》、《每日经济新闻》联合推出“创业先锋”栏目,未来一年里,将每月两次与读者见面。我们将记载24个创业团队的成长足迹,将他们的梦想与激情、沮丧和感动与读者分享。

   “用手里的技术做些事情。”这是促使李剑波和罗旭斌创业的最初想法。二人是研究生时的同学,目前分别是四川鱼鳞图数字技术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和首席技术官。如果不是因为创业,他们原本是在高校教书育人。踏上创业的道路后,他们却穿行田埂中,对水田、旱地、作物这些字眼烂熟于心。

   “这3年里,我们把成都近700万亩的农村土地都量了一遍。”李剑波说,创办公司后购置的一辆车,头一年跑了7万多公里,相当于每天沿着成都的绕城高速跑两圈半。

   3年前,李剑波和罗旭斌“纯属帮忙”,为都江堰柳街镇做了一套农村土地管理系统,却发现自己进入了一片新领域。成都的城乡统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也由此催生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如何在准确丈量土地的同时,建立起数字化管理模式。拥有信息学专业技术的李剑波和罗旭斌看到,运用地理空间信息管理的手段可解决上述问题。

   “鱼鳞图”源于明代用以登记田亩的“鱼鳞册”,因图册上往往密集标注各家农户的土地,形似鱼鳞而得名。脚踏农村的土地,鱼鳞图的团队有一个梦想:帮助更多的农民精确丈量他们名下的土地,同时,在空间信息和数字技术结合的领域,抢先插下鱼鳞图的旗帜。

  首次创业七八万美元“打水漂”

   在鱼鳞图的办公室里,记者看到了这个创业团队最早的工作成果——都江堰市柳街镇鹤鸣村八组权属界线图:在一张白纸上,画满了一个个小格,这是按1:2000的比例制成的鹤鸣村土地缩略图,每个格子表示农户名下的土地,上面写着他们的名字,并摁上鲜红的手印。据悉,这是中国现代第一张“鱼鳞图”。

   以此为基础,该公司开发出一套信息管理系统。在电脑上,只要点击村民的名字,其名下土地、房屋等信息就在地图上被清楚标注出来。

   鱼鳞图如今在四川省声名鹊起,还把生意做到了西北。去年11月,该公司拿到了陕西的一个项目。

   早在2006年,李剑波和罗旭斌就合伙创办了一个名为“Rockyourmobile”的网站。这个网站希望做一个覆盖全球的手机应用交易平台,这和苹果AppStore十分相似。

   不同的是,后者虽然推出时间晚了两年,却取得了巨大成功。前者则在2006年推出之后无疾而终。

   罗旭斌分析,他们当时对行业趋势的判断是准确的,只是,他们想做的事情和自己的能力太悬殊。

   这次失败的创业经历,让两人投入的七八万美元打了水漂。

   正当二人心灰意冷之际,一个偶然的机会出现在他们面前。

  刚起步就遇上大地震

   2008年3月,时任柳街镇镇党委书记的苟绍波找到李剑波,让他们帮忙做一套信息系统,用以实现对农村土地的数字化管理。

   李剑波说,“当时压根没想到要把它做成事业,只是给朋友帮忙。”

   3月初,李剑波和他的团队来到鹤鸣村,他们当时并未意识到,脚下这片土地,正是日后轰轰烈烈的城乡统筹工作最早的一片试验田。他们所做的农村土地数字化管理系统也在全国首开先河。

   2008年,成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逐渐深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成为撬动城乡统筹发展最关键一环。当时,都江堰市柳街镇被选为“试点中的试点”。进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之前,必须全面、准确地摸清农村的“家底”,必须先对各家各户的土地进行登记。

   据苟绍波回忆,当时工作组是“豪情万丈下去,碰了一鼻子灰回来”。究其原因,是土地边界模糊。

   李剑波他们当时的任务,就是帮助工作组把各家各户的土地测绘出来,并转化成数字化格式,构建一套数据库和管理系统。

   “我们被告知,所有工作必须在半个月内完成。”李剑波告诉记者,为了完成任务,他和伙伴们加班加点工作。白天,他们在地头田间丈量测绘、挨家挨户登记信息;晚上,马不停蹄进行系统开发、测试。

   半月之内,他们丈量了鹤鸣村2415.51亩土地,633家农户的土地、房产信息被详细录入系统。

   2008年4月,李剑波注册了“鱼鳞图”。正当他们踌躇满志,准备大展拳脚时,却遇到了“5·12”大地震。

   地震使得许多工作不得不暂停。“那时也有二十多号人了,每个月十几万花出去,只出不进哪受得了?”李剑波说,地震之后的那段时间,是他们创业中最苦闷的日子。

  大哥从小弟手里分包工程

   幸运的是,地震过后,在灾区重建中,城乡统筹的步伐也在加速。

   由于帮助制作了第一张现代“鱼鳞图”,这家公司受到了各界关注,领导、业内人士纷纷登门考察。

   2008年夏天,鱼鳞图获邀参与一个项目的招标。这群年轻人发现,与自己并肩投标的对手,几乎全是甲级测绘单位,只有他们是刚起步的民营企业,而且当时他们的资质属于乙级。

   不如放手一搏。于是,全员进入战斗状态,并最终中标!

   这一项目的中标,让他们重拾信心。2008年9月,鱼鳞图在高新区的帮助下搬进了起步区孵化园。除了获得办公场地的优惠,鱼鳞图还申报并获得国家创新基金项目立项支持,以及成都市科技进步奖。如今,这家成立不过3年的公司,为几百名大学生提供了就业机会,也融入了更多精英一起创业,人员规模达到六七十人。

   “现在,拿到订单后,往往有甲级(测绘)单位想从我们手里分包,我们是去年底才升为乙级的。”李剑波告诉记者,逐步得到外界认可让这个草根创业团队越来越自信,而最有成就感的事情还不是这些——每次在农村,农民递过来一杯茶水时,让他们觉得“一切辛苦都值得”。

  创业观察

  捅破技术与市场的纸墙

   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从平静的大学讲台和实验室走出来创业。

   即使是现在,李剑波和罗旭斌在谈到自身长处时,也不否认他们的技术优势强于市场运作。

   有了技术不一定就有市场,但没有技术,肯定没有市场。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创新技术无疑是成功的利器,对市场机会的把握,则是成功的关键所在。

   做技术与做市场,并非不能融为一体,成功的经营者中,也有很多是技术人才出身。但如果认为自身的技术优势可以完全弥补市场经营的不足,这就是自欺欺人了。

   李剑波们的第一次创业,就是典型的纯技术派创业。不充分考虑市场经营,挫败就在所难免。

   也正是这样的挫败,让他们历练和提升。

   技术和市场之间,理想和现实之间,永远隔着一道墙。墙的某些部位,是厚厚的水泥钢筋,另外一些部位却可能只是一层薄薄的纸。关键是,你很难找到最佳发力点,除非亲自尝试敲打并执着下去。

   鱼鳞图的成功,不仅仅是创新技术的成功,更是他们在创业过程中的坚持、执着和拼搏的成功。这样的成功,离不开对市场、对经营的重新理解和探索,再加上各级政府对他们创业初期的扶持与帮助,鱼鳞图,正在迈向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