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徐匡迪抨击新能源车怀疑论

2011年05月27日 00:01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本报记者 孙永剑

  接踵而来的一些意外事件引发了对新能源汽车安全性以及未来前途的担忧。在日前结束的“第十四届科博会中国能源战略论坛”上,有与会专家提出新能源汽车正在引发新污染,并且正在遭遇成本及供电设施等瓶颈,甚至有人提出了新能源汽车还能否继续发展的质疑。

  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原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匡迪在演讲中,从人类社会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高度进行了阐释——尽管困难重重,发展新能源汽车仍势在必行,因为这是通往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捷径。

  徐匡迪认为,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当人均GDP达到8000美元到1.5万美元的时候,将不可避免地经历这样一个社会阶段,即富裕,但是环境脏。与工业化起步阶段,物质财富匮乏但环境干净的社会特征相比,这是走向另一个极端。我国正朝着这个极端快速前进。这与汽车保有量的猛增和大量排出尾气有着直接的关系。

  他举例说,“有汽车就会有污染排 放 ”。1920年 代 的 美 国、1960-1970年代的日本和德国就属于这个阶段。2010年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人均GDP均已突破1万美元,已经处于这个阶段。

  但是依靠技术进步实现清洁能源、减少污染,是通往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由之路,比如大量生产新能源汽车(比如电动汽车)以取代传统能源汽车,社会将朝着富裕且环境干净的方向前进。到那个阶段,社会特征表现为,人均GDP继续增长的同时,重化工业将慢慢减少,并让位于服务业。

  徐匡迪认为,改革开放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不仅在于GDP的增长,城市化进程也在加速。在新中国成立的时候,中国只有12%的城市人口;1978年以后每年以1%-1.5%的百分点增加;2009年,我们城市化率达到46.6%。根据中国工程院对未来中国城市化的预测,到2020年,中国有8.4亿人生活在城市,6.3亿生活在农村,中国在这个阶段从农村直接转化到城市的人口大概还有3亿,相当于每年有1000多万人要进城。这么多人拥进城市,需要住房子,需要交通出行,需要基础设施,道路、煤气、供电等等的要求。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大量需要钢铁和水泥。

  交通拥堵是城市化进程中不可避免的弊病,造成的经济损失占GDP的1.5%-4%,美国每年损失汽油能耗相当于58个大型油轮的运载量,大概是780亿美元。交通拥堵不仅堵掉了能源,还堵出了污染。2020年汽车保有量将达到目前的三倍,车用汽柴油需求不断增大,石油供应安全面临严峻挑战。就拿汽车消耗的燃油来说,用于汽车行驶的只有20%,75%-80%在拥堵中损失掉了。发展电动汽车,将有助于克服拥堵造成的污染和能源损失。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滚动新闻其他文章

中华工商时报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