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5月28日 09:47 来源:中国经营网
每一次出台稀土新政策都能刺激稀土价格的新一轮上涨,这几乎成了中国稀土行业的“定律”。
5月19日,《国务院关于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外公布,重点锁定南方离子型稀土的整治,大有再造一个包钢稀土的决心。提出要用1~2年时间,“基本形成以大型企业为主导的稀土行业格局,南方离子型稀土行业排名前三位的企业集团产业集中度达到80%以上。”
该《意见》是国家首次针对稀土行业健康发展颁布的纲领性文件,共22条,涉及基本原则、行业监管、行业秩序、行业整合、资源储备和管理分工等6大方面。
业内预感南方稀土将面临全面“洗牌”的同时,市场也掀起了新一轮的涨价浪潮。与此同时,“以何种整合方式适合南方稀土”成为不可回避的焦点,而《意见》能否落到实处尚是未知数。
强行重组?
“《意见》中提到未来前三位的企业将垄断80%的市场,但没有给出具体的衡量标准,到底要企业比较哪些方面?”5月25日,江西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稀土企业负责人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达了他对《意见》的疑问。这位专家认为,《意见》实际上是在用行政的手段强制推行南方稀土企业的重组。
同时,诸多受访的企业负责人都对“前三位的企业”没有概念,也说不清目前的前三位企业分别为谁。“稀土企业分为采矿类、冶炼类和应用类,这里的前三指的是哪一类?”江西省稀土学会秘书长孟学江对记者表示,他也不清楚现在南方稀土企业里的前三是哪三家。
而外界普遍认为,此次受《意见》影响最大的将是江西稀土矿业公司,但该公司对此保持沉默,相关领导给记者的回应是“稀土的话题很敏感,不便多说什么”。
不过,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未来两年内,南方稀土行业会形成比较明确的前三甲,目的就是抢占这80%的市场份额,而在此之前必然会有一股强烈的市场兼并浪潮,“可能是央企直接获取采矿权,进而完善整个产业链,也可能会出现央企和地方企业的联合高潮,通过控股方式间接获得确定的原料供应。” 中投顾问冶金行业研究员苑志斌对记者说。
《意见》明确提出“重新审核已颁发的勘查许可证和开采许可证,向社会公布合法采矿企业名单。”这就意味着,现有采矿企业将被改组和洗牌,优胜劣汰成为必然趋势,而五矿、中铝、中色等大型央企必然不会放过此次机会,一旦获得采矿证,央企就具备了打通整个产业链的一切优势。
与此同时,地方上游企业拥有的采矿权证以及掌握资源度在整个企业实力评价中的权重将有所下滑。
“作为南方的企业,我们觉得这个《意见》对央企争夺南方稀土资源非常有利,基本上是在保驾护航,很少有国务院的文件具体对企业的垄断行为进行量化。”上述江西企业人士对记者表达自己对《意见》倾向性的不满,他认为,提高产业的集中度是好的,企业行为要符合市场规律,行政手段过多,容易畸形发展。
落实难题
“中国稀土行业的文件、规范已经不少了,但目前来看依然没有管住稀土的事,过去存在的问题,现在依然存在,比如超标开采和冶炼的问题因为稀土价格的飙升,反而有变得更加严重的趋势,我们也有严格的管理制度,能说管理不规范吗?”5月26日,中国有色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教授王国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在王国珍看来,稀土管理中最缺乏的是对企业明确的奖惩机制、切实的监管行为,每年的稀土开采和分离都超过计划指标的一半以上,各类专家在各种场合都有表述,但从未见国家有关部门去处罚哪家企业。
而此次《意见》明确的企业重组、部门管理、环保等重要措施,也存在如何落实的问题。
由于时间限定在1至2年内,中央和地方利益博弈将不可能避免地进入白热化。从各大央企与地方的合作看,地方政府在希望获得央企资源的同时,又保持很强的警惕性。而五矿在江西的经历也让中铝、中色等后来者意识到,与地方政府和地方企业打交道是央企整合地方稀土资源绕不开的一道坎儿。212>>
每一次出台稀土新政策都能刺激稀土价格的新一轮上涨,这几乎成了中国稀土行业的“定律”。
苑志斌认为,要协调好双方的关系无非从利益方面着手,保证双方的利益最大化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记者从江西、福建、广东等南方稀土资源相对集中的省份了解到,外来企业完全将当地政府抛开,独自进行稀土开采是不现实的。
孟学江就自称为坚实的地方派,他始终认为,地方企业在开采领域更有优势,因为与经济利益挂钩,地方政府有监管的动力,如果完全由企业自己去做,根本无法控制私挖滥采行为。
“这一点,南方和北方的情况差别太大,以赣州为例,真正在开采一线的都是小作坊式作业,人数都很少、分散,当地政府用采矿证来控制它们,要求其将稀土卖给指定的国有公司。”孟学江认为目前这种状况已经算是管理得比较好了,但依然出现了超标开采的结果。
垄断模式争议
而此前被热炒的“包钢稀土模式”将全面在南方推行的说法也不被接受,广东和江西的业内人士均认为南方重稀土与包头轻稀土的开采、运营完全是两个概念,不能简单复制,也无法复制。
苑志斌指出,大企业能够重视资源保护及环保工作,市场的话语权上将更甚一筹,非常有利于提升国内稀土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但是从其他产业的市场发展状况观察,一旦形成了市场垄断,特别是央企垄断,产业又涌现出许多问题,这也是长期以来市场发展的诟病。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稀土专家指出,央企的这种做法很难体现其社会责任感,大企业资金有保障,但在上项目、扩产能的时候也要考虑整个产业的状况,“本来可以优化组合的事情,非要自己单独做,既浪费资源,也干扰市场。”
据记者了解,目前国内的稀土分离能力已经严重过剩,目前业内对全国的稀土分离企业的统计数据不一,权威的说法为80多家企业拥有21万至23万吨的分离能力,而目前全球的需求量在13万吨左右,据预测到2015年,全球的需求量为17万至18万吨。
不堪重负的下游
每一次出台稀土新政策都能刺激稀土价格的新一轮上涨,这几乎成了中国稀土行业的“定律”。
上海有色金属网的报价信息显示,5月26日,氧化铈每吨19.5万元,氧化镧每吨15.2万元,氧化镨每吨70万元,氧化钕每吨87万元,镨钕氧化物每吨74万元,相比5月18日上涨幅度分别为11.4%、15.2%、11%、11.5%和17%。
中投顾问冶金行业研究员苑志斌指出,政策的紧缩会加大市场的波动,进一步影响目前处于高位且并不稳定的市场价格。
据统计,日本震后国内稀土价格不但未降,主要品种氧化镧和氧化铈反而暴涨500%。记者了解到,虽然国内下游企业已经不堪重负,但预期性的供应紧张依然左右着稀土价格走势。此外,随着新能源汽车、新型电动机的普及应用,全球范围内的相关建设项目对稀土的需求是刚性的。
而在《意见》明确将稀土合金列入配额范围,这将进一步压缩通过其他途径出口稀土原材料的空间,因而在未来3年内国外进口商来华寻找长期稳定供应商的趋势将更加明显,中长期看稀土价格将维持高位。
但价格节节攀升的风险依然存在,孟学江指出,中国稀土的主要应用市场还在中国国内,目前国内下游企业已经不堪重负,一旦产业链断裂,高价稀土的价值将难以实现,届时除非放开出口,否则可能会出现暴涨之后暴跌的风险,这与国家促进稀土持续健康发展的大目标不符。2<<12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