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5月28日 14:31 来源:中国经济网
● 劳动合同签订率低,短期工不愿意签合同
● 工资到年底或工程结束才结算成行业惯例
● 建筑业务工人员每天工作达10多个小时
●“民工学校”只是挂在墙上的一块牌子
浙江省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东区的一个在建工地,绿色砂网围栏上,一溜贴了6个安全提示标志,围栏里一架大型塔式起重机正在悬吊建筑材料。
工地附近的一块牌子上写着“下沙紫园G10-27-03、04地块经济适用房及廉租房建设项目”,总面积为209583.4平方米。
工地上的一名保安告诉《法制日报》记者,这里建房子的材料比一般的商品房差很多,用的钢筋都很便宜。住这些样板房的都是外来务工人员……
一直以来,进城务工人员的权益保障倍受社会关注,尤其是在城市化的进程中,这一问题是一道必须迈过的坎。
现实中,进城务工人员的生活状况究竟怎样?《法制日报》记者从一项来自杭州师范大学法学院的调研课题——《外来务工人员权利保障的实证研究》中发现,房屋工程建筑业外来务工人员的生存权保障堪忧,工作生活条件及社会保障问题亟待改善。
建筑业务工人员五大特点
参与此次调研的杭州师范大学法学院大四学生徐媛告诉记者,这一调研针对的主要人群是建筑工人。因为在一些侵害务工人员权益的案例里,主角多是建筑工人。
“先展开为期半个月的预调查,走访了杭州的10家在建工程,做了100份访谈实录,又走访了杭州市建设委员会、律师事务所、法院等部门,设计出了调查问卷。”徐媛说,课题组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94份。
课题组调查显示,房屋工程建筑业的外来务工人员的现状呈现以下特点:
一、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大。大部分外来建筑工人每天工作时间为10小时以上,工资基本都是按每天完成的工作量计算。
二、人员流动性大,生活不稳定。外来务工人员的工作往往跟着工程走,每换一个工作地点就要打包好全部家当,大包小包挤公交车。
三、生活环境恶劣,工棚一般都在工地里,沙尘非常多,工地地面上随处可见污水,垃圾桶就放在工棚旁,远远就能闻到恶臭味。
四、不同工种的房屋工程建筑业外来务工人员的年龄层次存在差异。特种作业人员如电工、爆破工、机械操作工等需要一定的经验,因此年龄较大;一般体力活则主要是年轻人。
五、房屋工程建筑业外来务工人员多为男性。据统计,在接受问卷调查的294名房屋工程建筑业外来务工人员中,男性占了95.92%。
徐媛告诉记者,在对建筑业外来务工人员的访谈中,主要涉及建筑工人的劳动报酬、安全卫生、社会保险、培训、劳动合同签订、住房生活保障、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
“虽然我们也尝试给出对策建议,但仅凭有限的调查研究,显然不可能解决现实的问题。”徐媛说。
(责任编辑:马常艳)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