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水电争议再起 旱区名单大幅增加

2011年05月29日 22:22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

  本报记者 晏琴报道

  长江中下游近期遭遇的旱情在将三峡工程推向风口浪尖的同时,亦把争议已久的水电工程环保隐患摆到了桌面。

  湖北、江西、湖南、江苏……越来越多的省份“跑入”旱区名单。长江、淮河全流域性降雨同时出现异常偏少。在互联网上,有网民直接抛出“三峡诱发干旱论”,称三峡工程是造成今年长江中下游罕见大旱的罪魁祸首。

  新华社的文章指出,这已不是公众第一次因极端气候而关注和质疑三峡工程。近年来,中国频现异常气候,西南大旱、两湖流域暴雨等,三峡时常成为矛头所指。

  观察者表示,尽管现在的手段和观测数据还没有依据显示三峡工程引发了长江中下游的旱情,但是作为全球最大的水电站,三峡工程引发的环保问题必须引起重视。

  而在近期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三峡工程也被公开敲响了警钟。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和《长江中下游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会议指出,三峡工程在发挥巨大综合效益的同时,在移民安稳致富、生态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对长江中下游航运、灌溉、供水等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在业内看来,国务院的严厉措辞,对于一直备受争议的中国水电行业来说,并不是一个好消息。

  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宋智晨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水电的发展一直就在争议中前行,而此次国务院的公开表态,可能将对大型水电项目的推进产生影响。加之今年“电荒”,水电乏力,无疑将给水电发展沉重的一击,刚刚解冻的市场或将再度减速。

  据了解,“十一五”期间,我国水电开发大幅滞后于规划目标。原本规划水电开工量约7000万千瓦,而实际开工量只有2000多万千瓦。考虑到节能减排的压力,从2010年下半年起,水电项目的核准量和开工量都需要大幅提升。按照国家能源局今年1月份公布的数据,中国计划在未来五年内新增1400亿瓦的水力发电能力。

  不过,水电的发展蓝图,并没有解决横亘在该领域的两座大山——移民和生态问题。中投顾问研究总监张砚霖指出,虽然目前整体观察来看,水电似乎比火电更清洁,产生的污染物也较少,但是从生态角度出发,水电也存在一些独特的自身问题。径流的改变导致河流自然状态改变,土地淹没导致土地类型发生变化,这些因素对生态性能的影响有可能会诱发次生灾害。特别是现阶段水电建设加速,河流的分割加剧,潜在风险也在逐步加大。

  水电一直在环保与能源的争议中前行,环保部认为“水电开发势必会造成水污染问题”,而能源部则认为“对于中国来说,火电比例必须降下来,以水电为代表的清洁能源也是必然的选择”。一边是环境保护,一边是不可缺少的“电”,中国水电究竟该何去何从?

  中国能源战略研究中心专家郭海涛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目前火电比例过高,倘若重新走上“向火电倾斜”这个回头路,必然会进一步扭曲能源结构。而在风电、太阳能等发展乏力,核电暂停审批新项目的情况下,水电在“十二五”应该会有一个大的发展。只不过,水电开发的前提是必须做好生态保护和移民安置工作。

  厦门大学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表示,“目前三峡工程有一系列环保后续问题,只能说是今后要引起注意,更努力避免这些问题。为了达到2020年一次能源结构中有15%的清洁能源的目标,水电发展是一个必须的选择。”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