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一个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非洲样本

2011年05月30日 00:33 来源:经济参考报

  在走进非洲古国肯尼亚之前,提起“地球最大的伤疤”东非大裂谷,说起缺少一颗门牙的神秘马赛人,人们心中总有一丝说不出的恐慌。然而,当真正来到这里,记者看到的却是美丽得令人沉醉的风景和包括马赛人在内的所有黑面孔绽放的灿烂的笑容。

  “肯尼亚的黑人朋友对来自中国的游客特别友好。”定居当地多年的中国导游刘小姐告诉记者“这要感谢一家中国企业,他们在这里承建的一条穿越东非大裂谷的石油管道工程,赢得了当地百姓的心。”

  刘小姐所说的中国企业即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下简称管道局)。

  精细管理:“小工程”创出“大奇迹”

  对于曾经承建中国的西气东输、印度的东气西送等世界级大管道项目的中国石油管道局而言,肯尼亚4号线输油管道及其7个泵站扩建工程其实是一个小项目。据管道局国际事业部肯尼亚地区分公司总经理王广文介绍,这条管道一是口径较小,只有355毫米;二是线路较短,仅326公里;三是工程标的额不大,只有1 .79亿美元。

  “然而,这项小工程却有着大意义。”王广文说,“一方面,这条管道是穿越东非大裂谷未来还将与乌干达相连的能源大动脉,对肯尼亚政府来说意义极其重大;另一方面,这是管道局首次在非洲以社会化竞标方式获得的项目,对于企业进入东非市场意义非同寻常。”

  据了解,肯尼亚能源建设市场长期以来由西方发达国家企业巨头占据,中国石油管道局是如何“挤”进这一市场的呢?这要从一个比输油管道工程更“小”的工程———肯尼亚东部1号线(蒙巴萨至内罗毕)成品油管道扩容增输项目谈起。

  那是2005年,时任苏丹项目经理的管道局副局长陈庆勋获得信息:肯尼亚石油管道公司要对其东部成品油管道(1号线)增输扩容,这个总投资仅有4000万美元的小项目,引来包括英、法、日、俄、韩、印等众多国家的30多家公司竞标。陈庆勋当即率领投标团队飞抵内罗毕,按照“科学编制投标文件,确保闯入东非市场”的原则击败众多国际竞争对手最终中标。肯尼亚增输扩容工程的成功建设,为管道局赢得其输油管道项目奠定了基础,2008年12月,管道局又获得了肯尼亚石油管道公司颁发的4号线工程授标函。

  “上述两项工程都是管道局经过激烈社会化竞标获得的项目,利润空间较小。”王广文说,“对此,我们在认真研究肯尼亚国情和法律的基础上,做到知己知彼,全面实施精细化管理,降低工程建设成本,使小项目创造出大奇迹。”

  一方面,根据当地工资水平较低的实际情况,管道局项目部在精简管理人员职数的同时,减少国内作业人员数量,增加属地用工,大大降低人工成本;另一方面,针对当地材料和设备费用较高的特点,他们说服业主同意工程主要材料和设备从中国采购,这比欧美市场采购成本降低了1/3。

  “特别是在详细研究当地税法后,管道局成立了肯尼亚分公司,以合理避税。”王广文告诉记者“按照肯尼亚税法规定,国外承包商和分包商都要缴纳20%预扣所得税,当地公司则仅仅预扣3%。我们以肯尼亚分公司名义与业主签订合同,合法规避高税收风险,并积极协调税务官员及时退还进口材料、设备等重复征收的16%的增值税,以缓解资金紧张减少贷款利息额度,从而为项目创造了较大利润空间。”

  记者点评: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国际工程竞争日趋激烈,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市场风险不断加大。中国石油管道局在肯尼亚项目建设中,通过研究项目所在国国情和法律,有的放矢地制定工程建设方案,实施精细化管理,这不仅为“小项目”创造了较大的利润空间,也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参与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提供了范例。

  绿色施工:“动物来了,我们走开”

  众所周知,中国石油集团旗下员工的工服都是红色的。然而,记者在肯尼亚采访时发现,工作在这里的管道局项目管理和施工人员的工服变成了浅灰色和淡蓝色。

  “这是我们针对肯尼亚特别设计制作的特殊工服,目的是不让动物受到刺激。”负责肯尼亚项目施工的管道一公司项目经理李国锋说,在肯尼亚58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拥有59个野生动物园,占国土面积的11%。特别是4号输油管道工程,途经内罗毕和纳库鲁两个国家公园,作业带内生活着狒狒、野猪、斑马、犀牛、大象、羚羊、长颈鹿和火烈鸟等多种野生动物。如何保证施工进程又不影响动物们的正常生活,这成为摆在管理局施工队伍面前一个首要任务。

  据李国锋介绍,针对肯尼亚“动物天堂”的特殊国情,王广文总经理对项目建设人员提出了“动物来了,我们走开”的绿色施工原则。由此出发,管道一公司编制了《内罗毕、纳库鲁国家公园施工保护野生动物规定》,总结出“一看、二低、三快、四净”四步施工法,即施工前先看有无动物;施工中全力降低设备噪音;在保证质量安全前提下快速施工,缩短动物园内施工时间;完工后不留任何垃圾,并撒上草籽恢复地貌。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其实在施工现场,也曾有过“违反”王广文“命令”的故事发生。管道一公司青年员工张瑜便悄悄向记者讲述了一个“动物来了”他却没有马上“走开”的故事。

  那是一个赤日炎炎的中午,施工现场走近一大一小两匹可爱的斑马,刚想“走开”的张瑜突然想到“这么热的天气,它们是不是渴了呢?”这位从小喜欢动物的年轻人试探着端出一盆清水,两匹斑马果然走上前痛饮起来;第二天中午,斑马又出现在施工现场,两匹变成了一群,一盆清水也变成了两盆……就这样,张瑜和他的工友们竟然渐渐地与一群斑马交上了朋友。

  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甚至与野生动物交上朋友的中国石油管道局员工们,自然也赢得了肯尼亚百姓的广泛赞誉。

  记者点评:保护环境,爱护动物,促进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中国石油管道局员工在肯尼亚管道项目建设中,秉承“奉献能源,创造和谐”企业宗旨,坚持绿色施工原则,创造了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童话般的奇迹,不仅为企业打开东非市场奠定了基础,也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树立了良好形象。

  创造和谐:百姓与总统都伸出大拇指

  有人说,世界上最难打交道的不是动物,而是人。王广文坦言,这也是他们在肯尼亚西部输油管道工程建设之初最担心的事儿。因为,这条管道不仅途经肯尼亚两大野生动物园,还要穿越位于内罗毕和纳库鲁市郊的两大贫民窟并经过沿途四大私人农场,他们不得不与这个国家的最贫穷和最富有的人打交道。

  王广文说,“只要以心换心,真诚相待,人与人就会成为朋友,一切困难都可以迎刃而解。”

  最让李国锋难忘的是在穿越内罗毕贫民窟的时候。他说:“这里垃圾遍地,污水横流,是肯尼亚最大的贫民百姓聚集区,生活着数十万贫苦百姓。对此,我们一方面采取属地化用工方式,大大拉近与当地百姓的距离;另一方面,真心关心百姓疾苦,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在不影响他们正常生活的基础上加快施工进度,仅用10天时间便顺利穿越成功,没有发生一起纠纷。”

  同时,中国建设者凭借着对当地法律民俗的尊重和对私人财产的维护,赢得富人区居民的广泛赞赏。一位英国籍农场主写来感谢信,对他们绿色施工给予赞扬;而一位印度富商嫁女儿,则向中国朋友发来请柬……

  据王广文介绍,中国管道建设者在赢得当地百姓理解和支持的同时,还获得总统的赞赏。肯尼亚总统姆瓦伊·齐贝吉曾如此称赞:中国石油管道建设者在工程建设中表现出色,大大提升了肯尼亚能源产品输送能力,为促进肯尼亚乃至整个东非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

  肯尼亚项目即将竣工之际,管道局局长赵玉建来到内罗毕。在视察了施工现场后,他兴奋地说:“肯尼亚分公司是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为C PP树立了品牌和形象。”同时提出了新要求:希望你们再接再厉,争取成为C PP在东非乃至整个非洲市场的一个窗口。

  “万里迢迢赴征程,东非高原刻图腾。中油管道名声起,国际工程显神通。烈日炎炎壮我行,瓢泼大雨更豪情。不辞艰险报家国,凯歌高奏赞群英。”这是王广文创作的一首激情豪迈的诗。他告诉记者,他们正在按照局领导要求,以肯尼亚两个项目为契机,紧密跟踪周边国家工程市场,争取打开一片更加广阔的天地。

  记者点评:南部非洲发展银行执行副主席泰德斯(A dm assuT adesse)曾提醒“社会风险可能是非洲市场的最大风险,而非政治风险。”在他看来,投资项目所在地的贫富差距有可能引燃导火索,并最终成为阻碍。中国石油管道局肯尼亚分公司凭借着对当地法律民俗和对私人财产的尊重“以心换心,真诚相待”融入当地社会,成功化解风险,这无疑为中国企业走进非洲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样本。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