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从“北京掌门”到“陆军司令” 范志军:十年再造一个苏宁

2011年05月31日 02:09 来源:北京晨报

  上周五,范志军突然在微博(http://weibo.com)上宣布自己将被调回苏宁南京总部,此后的几天里,他的电话成了热线,供应商、媒体记者、同事朋友们或关心他的去向,或表达不舍。对此,范志军总是笑着表示感谢。离开了北京,他还有更大的“战场”。昨天,作为新任的苏宁电器运营总部执行总裁,范志军表示,苏宁现有门店1500家左右,将在2020年以前实现3000家门店的布局,相当于再造一个苏宁。

  北京9年:从5亿到100亿

  在北京9年,范志军创造了一个100亿销售规模的分公司,也曾经经历过一年销售额不到5亿元的艰难时期。

  2002年,北京市场对于从南京起家的苏宁而言是处女地,没有知名度,没有地缘优势,甚至要租个理想的地方开店也不容易。为了站稳脚跟,范志军和几位一起北上的业务骨干奔波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选址、考察。尽管也小心翼翼,但范志军感受更多的是刺激与兴奋。进入北京市场初期,苏宁从门店布置入手,采取宽敞的通道,并将国际流行的开放式出样和品牌专厅出样相结合,这种最适合中国消费者消费习惯的商品陈列模式吸引了消费者的目光。

  范志军每天工作12个小时甚至更长,往往是最后一个下班的人。“工作狂”得到了回报,目前,苏宁在北京有75家门店,销售额预计今年超过100亿元。

  模式创新:抢占新市场

  有人评论说,9年的北京生活没有改变范志军的“南京普通话”,但他却改变了北京家电市场的格局。除了在规模上与竞争对手分庭抗礼,他更感兴趣的是模式创新。

  传统家电更新换代率较低,北京苏宁开始把产品重心向3C靠拢,抢中关村的“生意”。范志军认为,电子消费品一定是未来销售所趋,中关村市场在产品结构、渠道特点、经营模式、消费人群等方面都很成熟,但北京家电连锁争夺制高点必须拿下3C市场。2006年,大量3C产品开始在家电卖场出现,事实证明,消费者选购3C电子消费品的途径开始发生变化。

  北京家电市场的另一个重要变化是信贷消费的出现,苏宁也是倡导者。苏宁与多家银行合作推出家电零首付。范志军承认做促销不降价不行,但他说价格只是苏宁促销的辅助手段,服务才是苏宁的唯一产品。

  “陆军司令”:肩负全国业绩

  “在家电江湖浪迹二十年,亲历家电制造业、流通渠道的变迁,并在其中不断感悟学习。”这是范志军在微博上对自己的总结。事实上,人们发现,即使在血脉贲张的扩张年代,范志军也能静下心来思考战略问题,他对变化敏感,并从中探寻未来。

  比如,范志军喜欢研究宏观政策、城市规划。北京提出在东部建设通州新城的问题,他马上就会想到,在通向新城的主干道,朝阳路、朝阳北路、姚家园路上如何完善苏宁的商业链条。很快,人们看到苏宁开了红领巾桥店,还在朝阳路上拿了一块地,建核心旗舰店。北京提出“南城行动”,他就研究大兴和亦庄合并可能带来的商机,这让苏宁无论是环线布局,还是社区战略、郊区门店都利用核心商圈,成为城市主干道或交通枢纽的咽喉所在。

  也许正是这种“战略思维”让范志军在驻守北京9年之后,被推到了一个更需要他的地方,一个全国性的战场。

  此次人事变动是苏宁今年根据发展战略进行的第二次高管变动。年初,时任上海大区负责人的凌国胜被调回总部,成为苏宁独立运作的苏宁易购的总经理。苏宁电器副董事长孙为民昨天对记者表示,如果说凌国胜是苏宁的“空军总司令”,范志军就是苏宁的“陆军总司令”。据了解,运营总部是苏宁电器“营销变革”的标志性举动,肩负着加强苏宁终端销售的重任。“范志军在竞争极其激烈的北京市场拼杀多年,有良好的经营业绩,这一次可以说是被委以重任。如果说以前他肩上扛的是北京的业绩,以后要扛的就是全国的业绩了。”一位苏宁内部人士告诉记者。

  晨报记者 刘映花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