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5月31日 02:15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罗伦 发自上海
经过20年的努力和耕耘,中国商学院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对多家商学院的采访中发现,在过去的20年中,本土商学院已从最初对海外商学院教育的模仿,逐步走向自主创新的道路。各个商学院都为更加创新、更具特色、更为实用的教育方式与模式,积极探索着更多的空间和可能。“商学院需要在中国经济新一轮腾飞的过程中找准自己的定位,只有这样,一方面社会可得到充足优秀的职业经理人,另一方面,商学院自身才能寻觅到发展的契机。”上海MBA联谊会秘书长陆腾表示。
从模仿走向自主
概括中国商学院教育20年发展的几个阶段,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本土的商学院教育经历了摸索、质疑、反思的历程,从早期的学习模仿西方MBA教育,转变为如今的“以我为主,自成一家”。
“10年前,我们通过展示案例,告诉中国的学生如何管理企业,他们在我们的故事里获得自己的理解和知识。10年后,中国的经济和环境都不一样了,我发现这里的学生需要国际化的视野。”复旦大学-华盛顿大学EMBA学术主任JamesT.Little(李德)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对此,复旦EMBA学员,现任职于金盛保险人力资源部总监的齐敏深有感触。“从前我们在学国外企业管理的经验,现在我在这里学到的已不止于此,还包括如何与在华的外籍人士共事。”齐敏表示,曾因旅外工作一度将国内商学院的深造半途而废,那时商学院教育还处于学习、模仿的过程。不过,齐敏表示,目前合作班的教学过程全程由英文教授,一个班级的学员有很多是外籍人士,而课堂上所学习的内容已大不相同。
未来发展靠改革创新
在许多高校MBA/EMBA的项目负责人看来,2010年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颁发的 《关于实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 《意见》),为商学院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提供了契机。包括清华等在内的多所高校的项目都获批成为了改革试点。《意见》中给出的意见,正是眼下各大商学院在招生方式和培养模式上进行改革的着眼点。
“事实上,每个商学院都渴望拥有自主招生的权利。”交大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周林表示,联考机制一时不可能打破,商学院所能做的是在自身有限的范围内,尽可能地实行更开放、更具创新的录取制度。对一个社会来讲,商学院的意义在于能满足不断增加的高级管理人才的需求,要做到这点,每个商学院都必须找到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不断创新,与时俱进。
发展期待差异化
在谈及当前国内商学院所遇到的挑战时,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院长伊志宏表示:”目前商学院同质化现象严重,学院之间没有特色,更多只是学校品牌的差异。”
交大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董明教授坦言,”商学院之间存在竞争关系毋庸置疑。但这种竞争存在并不是体现在打‘价格战’,而是我们各自应如何以最快的方式找到适宜自己的改革路线和定位,从而走在创新和优秀之流的最前面。”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