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万昌科技悬案:高庆昌为何跳楼?

2011年05月31日 08:33 来源:中国网

  一位身家近8亿的董事长为何会在公司上市后的第二个交易日选择自杀

  是个人原因还是公司问题

  “非正常死亡”

  “很可惜。”5月24日,一位参与万昌科技上市的知情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高庆昌平时看起来很开朗,公司各方面也没什么太大的问题,他这样做“很让人费解”。

  此前一天,万昌科技(002581.SZ)对外发布公告称,“董事长高庆昌先生不幸于2011年5月23日逝世……公司各项生产经营及管理活动一切正常。公司将在近期召开董事会选举新任董事长。”

  万昌科技于5月20日登陆深圳中小板。根据公司《招股说明书》显示,公司董事长高庆昌和高宝林为实际控制人。其中高庆昌为第一大股东,持有3296.3万股,持股比例高达30.44%。以5月23日23.54元/股的收盘价计算,高庆昌的身家达到7.76亿元。

  此前公布的万昌科技招股说明书显示,高庆昌1943年生,中国国籍,大专学历,高级经济师。1976年起,先后任临淄区皇城镇经委副主任、山东万昌股份董事长、万昌集团董事长、万昌发展董事长、总经理。现任万昌科技董事长、万昌集团执行董事、山东万昌股份董事长、万昌化工设备董事、富宇置业执行董事,并兼任中国企业家协会常务理事、山东省企业家协会副会长、淄博市中小企业商会会长。

  5月25日,据《中国证券报》报道,淄博市政府有关部门权威人士透露,万昌科技董事长高庆昌高楼坠亡事件已经警方调查确认,排除他杀,系自杀。

  关于高庆昌的亡故原因,万昌科技董秘对《中国经济周刊》未置只言,只是强调,会陆续有信息发布。

  此前,有媒体称,跳楼前,高庆昌本要亲赴青岛处理一笔1000万现金事项,不料意外发生,死因相关1000万。

  对此,上述知情人士称,“这个可能性基本不存在,因为钱对他来说已经不是什么问题。”

  债务有问题

  据万得资讯显示,淄博万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09年11月16日成立,注册资本1.08亿元,主要产品原甲酸三甲酯、原甲酸三乙酯广泛用于农药、医药的合成,其生产规模、销售量在国内市场占有率位居第一位。目前还是全球著名的维生素、乙氧甲叉生产商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要供应商,产品销往国内多个省市,并出口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上述知情人士介绍,他在参与公司IPO的过程中发现,“公司的产品比较强,在国外很受欢迎,但股权结构比较混乱。”

  其中,万昌科技的关联公司高庆昌为董事长的山东万昌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万昌股份”)是关键。

  1997年5月,万昌股份定向募集职工股在淄博证券交易自动报价系统挂牌交易。1998年6月,按照国务院关于清理场外交易的规定,淄博证券交易自动报价系统被取缔,万昌股份的股票停止交易。

  此后,同在淄博证券交易自动报价系统挂牌的山东华冠股份吸收合并万昌股份,并获得了一个捆绑上市的额度,万昌股份成为山东华冠万昌分公司。1999年和2002年,山东华冠股份两次发行申请通过发审会审核,但由于被举报未能最终发行上市。

  “为了能够上市,高庆昌通过运作成立了万昌科技。”上述知情人士称。

  在其上市的过程中,持有万昌股份12%股票的股东艾群策认为,高庆昌成立万昌科技,钱是从万昌股份而来,随即向证监会举报。

  5月17日,高庆昌终于同意和作为近万名万昌股份股东代表的艾群策正式谈判。

  “1000万的债务问题就是指这个,很明显这个问题已经得到解决。”上述知情人士称。

  为了解更具体的债务问题,5月25日,记者多次拨打淄博金融办主任胡希德的手机,先是无人接听,后来干脆关机。

  环保有隐忧

  毫无疑问,董事长的离世,让万昌科技突然走到了公众的聚光灯下。投资者在为其去世的消息感到惋惜的同时,更想知道公司的未来发展是否会受到影响。

  上述知情人士称:“公司可能不会因为某个人的离去就突然发生巨大的变化,但是万昌科技潜在的环保风险必将从此次事件中显露出来。”

  据其招股说明书显示,万昌科技募集资金后将使其产品的产能从0.9万吨/年增加到2.2万吨/年。而据中国化工信息中心统计,2009年原甲酸三甲酯的全球消费量是2.02万吨。如果项目建成达产,就产能而言万昌科技在全球将成为绝对的领先者。

  据了解,虽然募集资产准备扩产的两种产品本身不具毒性,但作为原料的氢氰酸却属剧毒,整个生产过程含有巨大的危险,对安全性要求极高。

  在万昌科技扩产的同时,国外厂商呈现出减产、停产的现象。德国赢创德固赛公司曾是全球最大的原甲酸三甲酯和原甲酸三乙酯生产企业,但其在2007年已基本停产。2003年以前,全球的原甲酸三甲酯和原甲酸三乙酯中间体产能集中于德国、美国、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数量颇为庞大,但这些企业在2005年以后都陆续停产或转产。目前,境外生产上述产品的企业仅有4家,它们在整体产能规模上也在不断缩减。

  “现在很多国家的企业处于环保压力多数来到发展中国家建厂,甚至关停。而中国的一些企业仍然"顶风作案",这样的角色让人深思。”中国化工网的一位分析师认为,包括紫金矿业在内,国内很多污染当地环境的上市公司,最后的结果并不好。

  高庆昌生前接受采访时曾表示,“现在一说是建化工项目,都会联想到高污染、高毒性。”当地的安监部门表示,万昌科技使用的原料氢氰酸,属于国家化工类三级重大危险源,生产过程含有潜在的风险。目前企业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确保安监局可以实时监控。

  一名大型券商的分析师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在得知此事之后,曾致电万昌科技了解其经营情况,但其并未回应,因此也“不好再问”。《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刘永刚|北京报道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