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446 俞佳友

2011年05月31日 09:35 来源:经济日报

  俞佳友,男,汉族,1974年4月生,中共党员,浙江日报社记者。

  2009年2月,俞佳友受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委派,到经济欠发达的青田县万阜乡任农村工作指导员,兼任乡党委副书记、乡长助理。挂职期间,他利用自己跑农业口记者的优势,帮助当地农民种植高山蔬菜,并借助报社和网络平台,打开蔬菜销路,当年就使498户村民脱贫致富。2010年,万阜乡高山蔬菜总产值超过1000万元。

  在青田万阜乡,俞佳友的车就是村民们的公交车、救护车。山里到县城每天只有一班公交车,村民们有急事要出大山,只要他在随叫随走。仅2010年,俞佳友送群众和乡村干部往县城里跑了300多次。他在杭州开了3年车才跑了2万多公里,到青田万阜乡两年,就开了7万多公里,轮胎换了11个,汽油费、修车费,还有换轮胎的钱,都是他自掏腰包。

  在万阜的两年,他始终没有放下手中的笔,坚持策划报道,刊出了230余篇稿件,为万阜乡赢来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帮助。2009年底,他采写的《冰冷的教室里,孩子们的鞋没有底》一文,在社会各界引起极大反响,随后,他和同事策划了《爱心列车开往万阜乡校》等30多篇系列报道,为万阜乡中心学校筹集款物70多万元,不仅解决了300多名贫困学子的生活困难,还建起了操场、图书室和电脑室。

  作为记者,他总是不畏艰险冲在一线,忠实地履行着一个记者的职责,写了大量精彩、动人的报道。

  1998年九江抗洪,他在洪水中坚持采访20多天,险些因公殉职;2008年南方抗击雨雪冰冻灾害,他徒步6小时从家里走到报社,走一路、采访一路、帮助一路,目击了40多个雪灾现场,做出多个整版救灾报道;汶川地震的时候,他坚决要求去条件最艰苦的广元,一待就是10多天,临回来前,交了1200元特殊党费,还把身上剩下的4320元钱捐给了当地小学。2007年,钱塘江发生潮水卷走人事件,他独自一人在打捞现场蹲守两天两夜,拿到了其他记者没有拿到的素材,一鼓作气写了6个版的稿子,独家报道《钱塘江潮水狂卷30多人》,获得当年度浙江省好新闻奖。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滚动新闻其他文章

经济日报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