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机构预测——5月CPI创新高 近期“调准加息”

2011年06月01日 00:45 来源:经济参考报

  记者 方烨 北京报道

  国家气象局新闻发言人陈振林5月31日表示,6月上旬,长江中下游将出现一次中到大雨天气过程,该地区旱情有望明显缓解。机构预测,受国内外旱情以及猪肉价格涨势超预期等影响,5月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涨幅将超过3月的5.4%,再创本轮物价上涨的月度新高。但随着有利物价下行的多个因素出现,下半年CPI涨幅有望回落。

  推手 旱情或致5月CPI创新高

  机构普遍预测,由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持续干旱,5月份CPI同比涨幅可能超过4月份的5.3%和3月份的5.4%,再次创出本轮物价上涨的新高。

  据陈振林介绍,2011年春季(3月1日-5月30日)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异常偏少,无降水日数达60.5天,较常年同期偏多30.2%。湖北、湖南等地出现了人畜饮水困难,当地水产养殖业遭受损失,水运和生态环境也受到影响。5月27日,长江中下游地区气象干旱达到黄色预警级别。

  这一持续干旱现象无疑成为了农产品价格在5月份重回涨势的重要推手。相关材料显示:近日来,南方旱灾扩散引发市场对通货膨胀走势的担忧。5月23日,郑州商品交易所早籼稻期货主力1109合约早盘放量上涨近3%,并带动其他谷物期货上涨。

  旱情也成了导致5月CPI涨幅可能创新高的重要因素。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宏观分析师唐建伟称:“根据商务部和农业部监测的数据,受长江中下游地区干旱影响,5月份食用农产品价格开始结束小幅回落的过程,重回小幅上涨。同时非食品价格仍维持高位,我们初步判断5月份CPI同比涨幅将可能达到5.5%,超过3月份的5.4%,创出年内新高。”

  兴业银行经济学家鲁政委也认为:“在物价方面,虽然PPI连续第二个月回落,但CPI则可能在翘尾因素和食品价格的共同推动下,再度突破前期高点,达到5.5%左右,CPI的环比也将连续两个月高于历史同期环比水平。”

  中金公司发布的报告预测,由于国内食品价格推升的作用,5月CPI同比可能创本轮通胀新高。银河证券预计,5月份CPI同比增速为5.4%左右,波动区间值为5.3%至5.5%。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表示,CPI同比升幅继续走高,主要原因在于去年CPI月环比大幅上涨所积累的滞后效应。

  除了国内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旱情,国外旱情形式也不乐观,同时5月份又出现了猪肉价格的超预期走高,机构认为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农产品价格在5月份再次出现了一轮涨势。

  在中国爆发旱情的同时,实际上欧美面临着同一情况。据陈振林介绍,5月初,法国至少23个省份遭受持续高温干旱,导致水电产能下降,小麦收成减少5%;5月,美国中部持续严重干旱,旱灾使德克萨斯州、堪萨斯州等地的小麦、棉花等农作物严重减产。

  长江证券发布的报告认为,美国的干旱天气对于新作物播种进度的影响使得2011年的供给状况令人担忧,在前期全球商品市场出现明显回落的背景下,芝加哥的农产品期货在近期出现快速上升并且基本收复了前期的跌幅,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供给再度吃紧的预期。而且美国的旱情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出现好转的可能性并不是很大,后续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将进一步显露出因播种不顺畅带来的负面影响。

  在国内,猪肉价格在5月份的超预期走高是另一个推动CPI上涨的因素。在5月中旬,我国生猪价格和猪肉价格双双创下2008年8月以来的新高,同比涨幅达到5成左右。据华创证券测算,如果5、6月份猪肉价格保持高位,预计猪肉价格对5、6月份的CPI同比新增贡献为每月0.2个百分点。

  除了农产品价格的变化,电价的上调也对CPI造成了或多或少的影响。国家发改委5月30日宣布,6月1日起,15个省市工商业、农业用电价格平均每千瓦时上调1.67分,但居民用电价格不变。电价上涨,对CPI肯定会带来拉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能源战略研究中心助理主任郭海涛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上网电价的上调主要是通过三方面路径影响CPI:

  首先是在工业方面,导致以高耗能工业为首的多种工业产品出厂价格上涨;其次在运输方面,由于当前部分交通运输工具对电力需求较大,可能导致产品的物流成本上升;最后电价上调还可能增加服务行业的成本,进而影响到最终消费价格。

  但是,也有观点认为,由于电价调整主要覆盖工商业、农业,居民用电没有调整,因此对CPI影响较小,对PPI影响相对更加明显。

  紧缩 央行近期可能“调准加息”

  由于当前物价形势复杂,CPI可能继续走高,近日对央行可能再次加息或者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预期不断加大。

  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吴晓灵5月28日在中国金融理财师年会上表示,央行将不会放松货币政策。她说,经济增速放缓是政府为了抑制通胀趋势和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而实施的宏观调控的必然结果。如果不提高对经济增速放缓的承受力,调控将会半途而废。

  吴晓灵的言论被市场看作是央行近期可能再次紧缩的信号。一天后国泰君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在第八届上海衍生品市场论坛上表示,6月份CPI预计在5.7%左右,进而导致年内最后一次加息。

  东方证券发布的报告也预计:根据商务部最新公布的食用农产品价格显示,食用农产品市场价格连续第二周小幅上涨,并且目前来看,干旱形势依然严峻,因此6月份的通胀水平仍然将维持在较高位置,甚至不排除创出新高的可能。此外,6月份公开市场到期资金有6000多亿元,规模依然很大,结合目前通胀风险尚未平息的形势,不排除央行再次加息或再次提高存准率的可能。

  鲁政委持同样预期。他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当前复杂的物价形势预计可能令央行在6月继续上调准备金率。而在6月或者7月,央行还可能加息。

  趋势 下半年CPI涨幅可能回落

  不过由于近来经济已经出现减速迹象,而且国内旱情有望缓解,所以部分机构和经济学家预计下半年物价将出现回落。如李迅雷表示,全年来看CPI还是一个冲高回落的过程,6月份将达到最高点5.7%,之后会逐季回落,12月份到3%左右。预计全年大概是4.7%的水平。

  北京大学校长助理、经济学院党委书记黄桂田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到下半年CPI总体上将不会继续出现近几个月的持续高位增长态势,不会再次出现跳跃性上涨。

  据他分析,原因首先在于国际压力的下降。虽然美元的反弹并没有确立它的长期升势,但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不可能在偏离需求的情况下长期上涨。近期随着美元的反弹,国际大宗原材料价格已经出现明显回落,未来预计也不会过于背离需求。

  其次,国家对市场,尤其是农产品市场进行了具有针对性的治理整顿,目前来看效果明显。

  最后,宏观调控的效应也已经开始展现,前期导致物价走高的蔬菜价格已经出现明显回落,货币供应量也已经有所控制,4月份M2出现了自2005年以来的首次月度净下降。

  黄桂田说,本轮物价上涨与流通领域的炒作有很大关系。但是从总体供求来看,供大于求的总格局并没有改变,所以总体经济情况不支持物价进一步上涨。在他看来,唯一的不确定性就在于国内旱情是否会延续最终造成农业减产。

  不过国家气象局的预测减弱了这一预期。据陈振林介绍,6月上旬,长江中下游气象干旱区雨水呈增多趋势。3日至7日,该地区将出现一次中到大雨天气过程,局部地区有暴雨。他表示,实际上最近几天国家气象局更多地是在关注如何防汛的问题。因为6月是华南前汛期、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季节和台风多发期,所以“应防范暴雨、台风及强降雨引发的山洪、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及城市内涝等次生灾害。”

  农业银行发布的报告也认为,从我国粮食区域生产布局和内部生产结构看,南方旱灾对全年粮食总产量不会产生实质性负面影响。连续7年粮食增产丰收所奠定的储备粮基础对抑制市场投机炒作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旱灾既不会对粮价、也不会对下半年CPI走势产生明显影响。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