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步步高缘何折戟生活电器

2011年06月01日 14:25 来源:《销售与市场》

  步步高败退小家电让业内深思。这个神秘的消费电子产品大鳄,为什么能在消费电子行业风生水起,却在生活电器折戟沉沙?

  浑水怎样才能摸到鱼?

  文/张   龙

  对于步步高退出生活电器原因,其内部高层一方面声称“损失的确很大,但长痛不如短痛”,另一方面又说“退出的原因并不是外界所说的竞争激烈和经营亏损”。如此前后矛盾的说法,让人很是摸不着头脑。

  步步高全面退出生活电器,究竟是什么原因?传递了什么信号?

  微波炉行业的先烈

  谈这个问题,不妨将视线拉到2007年6月15日。在这一天,从品牌到研发、从生产到渠道可谓是实力出众的家电大佬海尔,宣布关闭微波炉生产线,正式退出微波炉市场。原因在于微波炉已经进入寡头竞争时代,美的和格兰仕两家企业在微波炉市场的占有率之和超过了80%以上,而海尔微波炉产量较少,没有成本优势,赢利不佳,不得不退出生产,转而以OEM方式为海尔大家电冰箱、洗衣机提供礼品。

  微波炉进入中国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由于产品进入门槛低,各路资金特别是家电企业纷纷进入此行业,市场迅速膨胀。而国内企业缺少核心技术、开发吸收能力也不高,只有在产品外观、功能和宣传上恶战,市场竞争异常惨烈。

  这种行业内先天性的基因,造成只有通过规模化来形成成本优势才能生存。格兰仕正是看透了这一点,在本世纪初主动发动价格大战,进行行业洗牌。之后行业利润锐减,未占先机的一些投机型企业纷纷关闭,即便是像LG、三星这些国际巨头,也扛不住格兰仕的狂轰滥炸,被迫从中国黯然离场。

  炒股炒成股东

  微波炉行业的这种发展,是中国产业发展中典型的“一窝蜂”,即某个产品通过研发或者从国外引入后,初期的丰厚利润吸引各路资金和各个厂家“一拥而上”、“大干快干”,这种资本和生产的迅速聚集极大地缩短了新产品的导入期和成长期,将产品快速推入到成熟期。

  在“一窝蜂”的发展中,各厂家能获取的利润并不相同:尝鲜的第一批企业,如九阳豆浆机,由于掌握了行业发展主导权或核心技术,在产品导入期一般都能享受较好的利润;受丰厚的利润吸引,一窝蜂进来的各路厂家和资金的企业,也能分得在成长期市场容量的爆发性增长的一杯羹;随着市场的成熟和进入企业的不断增多,整个行业进入残酷的价格竞争,利润直线下降,洗牌开始,最后进入寡头竞争。

  之所以有这种现象,国内民营资本可进入行业受到过多限制虽然是主因,企业“浑水摸鱼”和“捞一把就走”的动机也不能小视,特别是那些在国内已经形成一定知名度并有一定资金实力的品牌。这些品牌,不去研发产品,不去引导市场,不去培育客户,只等产品由导入期进入成长期或成熟期时,才携大量资本入市,以追求其品牌溢价,做得好就赚,做不好就退。

  这种“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游击战心态和赌博心态,从资本逐利的动机上说无可厚非,从战略战术角度上说也有道理,但是众多厂家忽略了产业发展的延滞性和资本抽逃的难度,一旦行业内领先企业挑起价格战主动净化市场,进入寡头竞争阶段时,那些想“捞一把”的高不成低不就知名品牌,本想着炒一把玩个短线,却“炒股炒成股东、炒房炒成房东”,想留不成、想走也难,是进亦忧退亦忧,出现步步高那种长痛和短痛的考量,自然是毫不奇怪了。

  反观步步高生活电器所生产和销售的四大类产品:电磁炉、豆浆机、电压力锅、电热水壶,其发展和微波炉几乎一脉相承,丝毫没有摆脱“一窝蜂”怪圈。以豆浆机为例,自从10年前九阳将豆浆机推入市场,国内知名大小家电企业如海尔、美的、荣事达、欧科、东菱、苏泊尔争先恐后地挤入这个市场,少有技术创新,一味地想通过资本来聚集规模优势,靠廉价生产力模仿跟进,行业内厂家过多使得豆浆机行业整体利润下降,乃至面临行业性亏损。

  当美的豆浆机加大湖南卫视这些空中媒体造势,并辅以频繁的大面积促销来追求更大市场份额时,豆浆机市场洗牌不可避免地降临。步步高也尝试过在江苏卫视等媒体造势与美的PK,但这种正面“攻防战”已经偏离他们进入行业的本意,坚持下去并非明智之举,这点应该是步步高在此刻选择退出的直接原因。

  从这个角度看,步步高退出小家电传递出的第一个信号是:小家电产品即将进入寡头竞争时代,行业洗牌在即。

  “摸鱼者”成功的三个标准

  无论在产品的哪个发展阶段,无论企业的品牌强大与否,企业总有不同的方式获利生存。美的对于豆浆机行业也是个“后来者”,也可以被认为是“摸鱼者”,但它之所以能够主动净化市场坚持到进入寡头竞争时代,是因为在“一窝蜂”发展中,只要满足一定条件,后来者一样能够成功。

  这个条件或者说标准是:“主业品牌大、中前期进入、迅速做大做强”,即“足够的实力、一定的时机和明确的战略规划”。大部分厂家很难同时满足这三点,只具备一点或两点的企业,在产品进入成熟期后难以获利,在洗牌来临之时要么最先放弃,要么靠主业补贴而苦苦支撑。

  以手机为主业的步步高,在2008年才进入生活电器,在任何一个品类中都没有迅速做到前五位,没能满足上述三条标准,再三权衡之后率先退出自然毫不奇怪了。

  因为,产品从成长期快速进入成熟期后,用户需求开始分化细化,中高端用户开始向掌握核心技术或者大品牌的企业靠拢,那些山寨工厂则毫无顾忌地靠低质量拼低成本搞低价格,来拼抢低端用户。如此一来,最受伤的就是夹在中间的品牌。理论上中间品牌可以通过市场的进一步细分来生存,实际操作上却很难。

  以步步高豆浆机为例:向上,有掌握产品核心技术的九阳,有背靠集团掌控大量资源并对小家电产品运营自如的美的,有此打压难以做大做强,上不去;中间,有荣事达、欧科、东菱、苏泊尔这些品牌环视周围,由于不掌握核心技术市场很难细分,即便分出也会被快速抄袭,分不出;向下,放下身段去和垫底的众多杂牌拼抢,必然要降低产品质量,但这会影响品牌主业步步高手机品牌形象,有此估计,下不来。

  这一点可以说是步步高主动选择“战略性撤退”的第二个原因,当然也可以不撤退,这就需要从赢利的主业中拿出大把的银子进行补贴,当年叱咤风云的国产手机品牌波导、夏新早已无可奈何花落去,海尔手机能支撑到今天,靠的就是海尔集团这棵大树的反哺,补贴的不仅是利润,还有因手机质量问题而倒贴进去的品牌美誉度。

  全品类竞争时代让步步高绝望

  小家电行业有三种典型的成长模式之说,一是以美的为代表的小家电“全能王”型的企业;一种以九阳为代表的“单打冠军”型的企业;还有一种就是以步步高为首的“跨界代表”,以OEM为主的海尔、格力缺少有传承的小家电生产史,也可以划入此类。

  唯结果论的话,“全能型”占尽优势发展迅速,“单打型”占得先机一路领先,唯有“跨界型”落寞而去。其实,三种成长模式并无本质的差异,谁能满足并做到那三条同样唯结果论的标准,谁就能笑到最后,成为行业内真正领先的品牌。

  从这个角度看,步步高退出小家电传递出的第二个信号是:小家电产品即将进入基于专业性的全品类竞争时代,真正的行业领导品牌开始形成。

  在全品类竞争时代,取胜的关键在于企业能否抓住行业发展趋势,能否形成企业独特的核心竞争力。这一点,从步步高手机和步步高子品牌OPPO手机的成功可见一斑,其成功在于抓住了国内手机品牌溃败和山寨手机兴起的历史机遇,在于以音乐手机进行准确定位打造自身核心竞争力。大家电行业的发展也证明了这一点,以冰箱起家的海尔已经布局完毕家电行业几乎所有的产品品类,美的近两年在冰箱、洗衣机行业不断发力,以空调为专业的格力,不断被爆出并购传闻。

  九阳在豆浆机领域成为“单打冠军”然后扩展产品线,靠的是其研发并引领了整个豆浆机产业的发展,掌握核心技术,将一个产品线的成功经验复制开来。美的能够做到“全能王”,进入一个行业成功一个行业,在电饭煲、电磁炉等行业成为第一,在微波炉、豆浆机行业成为第二,靠的是其超强的资源整合能力和跟进复制能力。

  从竞争优劣势来看,二者都有自身核心竞争力,也在产品上布局完毕并无明显差异,最后鹿死谁手难以断定,最可能出现的局面是美的、九阳、格兰仕少数几个企业玩寡头竞争,形成小家电全品类的领导性品牌后,市场开始恐怖平衡,没有过分的价格战也没有超高的利润,剩下一堆山寨企业在低端市场挣扎,虽然累也能活下去。全品类竞争时代的品牌和消费者聚集以及行业整体利润的下降,让步步高看不到坚持下去的希望,这点是其“长痛不如短痛”毅然决然地全面退出的第三个原因,也是根本的原因。

  当然,步步高今天离开小家电行业,我们可以一切唯结果事后诸葛亮地把原因分析出一二三,但是,其当年进入生活家电时,也会有一二三的理由支撑。我们看到的也只是结果和表象,进入或退出的原因和理由,实际的发展过程,掩盖在这些一二三之下,最接近真相的原因外人也仅仅是猜测。我们要做的是,坐看留下来的企业,是将这个猜测坐实,还是演绎出更精彩的故事。

  步步高也有水土不服的时候

  文/洪仕斌

  步步高兵败生活电器,原因在于步步高对生活电器的产品战略、供应链及渠道这三个方面了解不深,水土不服。

  产品战略失误

  我们知道,步步高有一个不熟不做的产品发展战略,从它的学习机,到电话机、VCD,再到手机等产业,可见它的这个战略是成功的。

  步步高的不熟不做有三:其一,行业不成熟不做;其二,自身研究不熟也不做;其三,人不熟还是不做。这保证了步步高在消费电子领域的独领风骚。

  尤其是步步高的OPPO手机,抓住了国产手机遭洋品牌步步紧逼,阵地就快失守,但整个市场方兴未艾、大有潜力可挖的有利环境,而大获成功。

  但是,不熟不做的产品战略,拿捏起来相当困难。

  其一,行业不成熟不做,可以避免先驱变先烈的危险。但是不做先驱,很明显就会失去先手,后发很容易受制于人。行业成熟了你再进去,面临的将会是先行者设立的重重障碍。

  其二,不做行业的培育者,可以节约大量时间和精力。但是,如果不培育市场,你会熟悉这个市场,市场会认可你吗?生活电器行业就是如此,步步高只是一个全新的“人”,消费者只会记得美的、九阳、格兰仕,因为他们为这个行业浇水、施肥、捉虫,是他们培育了这个行业。

  其三,生活电器这个行业太成熟了,各品牌已经牢牢占据了有利的地位,步步高想要强势插入,并不像插队买票那么简单。步步高没有天时——不是先行者;没有地利——没有对市场进行培育;没有人和——消费者认为步步高就是消费电子品牌。步步高生活电器?没听说过。

  可见,步步高在研究生活电器时有欠深思,投入数千万匆忙上马,忽视了这个成熟行业的深层次因素,最终只能是壮士断腕,黯然收场。

  缺少来自供应链的支撑

  步步高是一个消费电子大鳄,在消费电子行业内拥有强大的供应链支撑,不管是从原材料、配件的采购,还是技术应用。

  步步高在OPPO手机上的成功,供应链功不可没。原材料——塑料、小件金属外壳、屏幕保护膜等,配件——电子电阻、屏幕、电池、电路板等,技术——操作系统、配套软件等,都是消费电子行业供应链的强项,也给了OPPO手机最大的支持,再加上步步高在消费电子行业多年的积淀,成功也是必然。

  但是,步步高进军生活电器领域,多年来建设的消费电子供应链就无法提供支持。生活电器供应链自成一体,与消费电子类供应链根本不是一个系统。很难想象,一个为步步高提供手机、MP3、MP4配套电池的供应商,能同时提供电磁炉的面板、电饭煲的外壳。

  重新再建设一条新的供应链难道不行吗?这也许是解决问题的一个方法,但是有没有考虑到,作为一个刚进入生活电器的企业,有现成的供应链可以借用吗?

  生活电器是一个成熟的行业,基本上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固定的原料供应商,也就是说,生活电器的供应商都有自己固定的下游采购方。步步高要想在这些现成的供应商中间找到合适自己的,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首先,谁都不愿意自己的供应商,给竞争对手供应原料。他们肯定会对供应商做工作,如加大采购力度,压迫供应商的产能,或者事先打招呼,如果你供货给步步高,我们就只能放弃你。

  其次,供应商不愿意或者不敢供货给步步高。他们会有这样的考虑:其一,做生不如做熟。仅仅为了一个新企业就放弃合作多年的企业,这是不明智的;其二,步步高刚涉入生活电器行业,产销量还是一个未知数,订单也是未知的,万一失败,不但会失去这个订单,还有可能失去来自老客户的稳定订单,得不偿失。

  没有属于自己的供应链,采购成本必然会上升,不利于终端销售。OPPO的销售成功,有成本优势在里面。但一台电磁炉,美的的成本可能只有90元,但步步高的成本就可能会超过100元,可能在终端以低于100元出售吗?美的就可以。

  缺乏来自渠道的支持

  步步高的经销商来自企业内部,一直经营消费电子类产品,十分熟悉消费电子行业,对生活电器行业却缺乏了解。俗话说隔行如隔山,两者的操作手法和经营思路都有不小的差距,这些经销商对步步高的生活电器帮助很小。

  重新寻找新代理商来经营步步高的生活电器产品,可行吗?

  答案是否定的。

  其一,这有违步步高选择经销商的“传统”——人不熟也不做,只用有步步高背景的人做经销商;其二,目前生活电器的代理商都“名花有主”,许多厂家都要求自己的代理商只代理自己的品牌,他们可不愿为了一个未知的结果而放弃现有的品牌。

  而且,家电连锁的势力越来越大,绝大多数生活电器都是由家电连锁销售给消费者,不进入家电连锁的品牌,销售链是有缺陷的,消费者也不会信任。但是,绝大多数步步高的经销商都没有操作国美、苏宁等大型家电连锁的经验。

  家电连锁的进入成本越来越高,费用越来越多,步步高及其经销商无法承受如此大的费用支出,就算能够承受,面对强大对手的围追堵截,投入和产出能否成正比?

  另外,步步高OPPO的成功,还有广告的功劳,因为没有强有力的国内竞争对手,广告效果十分明显。但生活电器行业不同,美的、海尔、九阳等财大气粗,步步高的广告湮没在众多相似的广告中,很难达到宣传效果。

  以上三点,使得步步高在生活电器的竞争中没多少优势,退出也不足为怪。

  红海中放纵的广告依赖症

  文/吕谏

  在电话机、DVD行业处于领先地位的步步高谋求做小家电时,其DVD产品正处于销量急剧萎缩的困境,亟须新产品作为未来的“增长点”。经过市场调研后,步步高认为中国小家电市场有上千亿元的容量,当时国外每100户家庭拥有生活小家电30~40台,而国内拥有量只有国外的1/10,市场潜力巨大。于是投入重金布局小家电行业,希望其承担扭转业绩颓势的重任。

  自设生产线,采用高空的广告攻势,其中步步高豆浆机的产品广告大量出现在中央电视台、湖南卫视、江苏卫视等收视率较高的电视台黄金时段,直接与九阳、美的较上了劲。同时,步步高还邀请多位艺人作为产品代言人,电视广告非常集中、高调,符合步步高大手笔、大动作的一贯做法,这给业内众多小家电企业带来不小的压力。因为步步高在其他领域,几乎都在3年内做到了业界前三名,许多小家电企业感觉到“狼来了”。

  大手笔的广告,到底促进了多少销售,广告的投入和产出到底怎么样?

  除了在江苏等地外,步步高生活电器的市场占有率与广告投入,完全不成正比。3年下来,亏损额度高达3.2亿元,不仅没有赚钱,还看不到扭亏的希望。步步高始料未及,不得不拿出7000万元补贴经销商的市场善后工作,然后宣布生活电器事业部解散。

  小家电的需求多、品种杂,决定了市场细分要尽可能地贴近市场需求。步步高忽视了市场时刻在变化,依旧是那老几套产品,产品、功能与竞争对手无异,价格却比竞争对手高一截,忽视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产品竞争,忽视了产品升级。

  在广告泛滥的今天,消费者很难因平淡的广告而激发起消费的欲望和好奇心。步步高生活电器广告看上去很美,却完全脱离了家庭对生活电器的真正需求,犯了红海中放纵的广告依赖症,很难在炽热竞争的小家电市场中立足!

  步步高在小家电行业打拼3年,市场份额和品牌知名度还只属二三流,对其上升正猛的手机及教育电子产品来说,不仅没有拉动作用,还形成拖累。于是,步步高毅然断臂退出。

  熟悉步步高的人都知道,这是步步高的个性,更是传统:产品3年做不到前三强则放弃!

  及早抽身,果断舍弃,把精力投入到更需要的地方,转而主攻自己的强项——通信产品和教育电子,从战略上看,这不是坏事。而现实中很多企业都缺乏这种断腕的勇气,一条路走到黑,结果路越走越窄,逐渐迷失甚至消失了。从这一点上看,步步高这个常胜将军的这次失利以及它的应对,值得我们深思。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