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6月02日 02:00 来源:新京报
■ 社论
之所以需要全面深入地排查塑化剂,乃是因为全世界食品常规检验都没有这个项目,我们存在同样的监管漏洞和可供黑心厂家生存的土壤。
“塑化剂”危机的应对开始发力。
昨天,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已经作出统一部署,要求有关部门和地区迅速采取措施,全面加强对台湾进口运动饮料等食品及相关食品添加剂的检验监管,并已组织对相关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进行全面排查。另外,卫生部紧急将塑化剂列入违法添加剂“黑名单”,并明确了相应的检测方法。
“塑化剂”危机刚刚开始之时,有关部门能够迅速发起一场“打塑”战役,显示了中央对食品安全的重视,也标志着应对食品安全危机效率的提升。希望接下来,从上到下,各有关部门能切实全面排查,“打塑”不留死角,最终让民众放心。
塑化剂危机发源于中国台湾,问题的发现纯属偶然。一些黑心厂商作恶数十年而未被发现,与食品监管的漏洞不无关系。全世界的食品常规检验都还没有塑化剂这个项目,我们存在同样的监管漏洞和可供黑心厂家生存的土壤。
所以,塑化剂危机不可能不引起民众的担心。当下,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发生,塑化剂问题暴露之后,很多人自然会问:“管理严格的台湾尚且如此,大陆有没有这样的黑心厂家”、“类似食品有没有同样的问题”?
现在,有关方面已经加强了对相关企业的排查监管,民众期待,监督和排查的范围越大越好。央视引述台湾媒体报道称,现在,台湾甚至发现儿童感冒糖浆、钙片中也出现了塑化剂。希望监管部门能够密切关注台湾以及其他地区的排查结果,及时根据情况扩大排查范围和力度。
“打塑”不留死角,让民众放心,更有赖于从根本上杜绝塑化剂产生的系统性风险。有关部门已经将塑化剂列入黑名单,对塑化剂的日常监测也应尽快启动、到位。
每次食品安全危机的影响都是行业性的,从来不是点对点的那样精确。很多人在真相未明之前,会减少或拒绝消费同类产品。此时,需要信息的公开透明,发现问题即予以惩处,没有问题也给相关企业及产品以清白,让老百姓放心消费。
还有,人们对突然而至的“塑化剂”十分陌生,这需要用“科普”来化解民众的担心。如卫生部的专家所说,在我们常用的塑料制品里都有塑化剂,这些塑化剂会迁移到我们的身体内,人体内有微量的塑化剂是没有问题的。据报道,香港浸会大学生物系一项研究也佐证了这样的观点。该研究发现,在200名香港市民的血液样本中,九成九含有“塑化剂”。
但仅是这样仍缺乏说服力,因为这只是说明了塑化剂一直和民众“亲密接触”,并不能证明塑化剂是无害的,更不能说明,民众体内塑化剂的来源和含量的高低。
所以,也只有通过全面的排查,甚至包括卫生部门对居民体内塑化剂水平的抽测,以数据和事实支持的科普,才能最终说服民众。
此次应对塑化剂危机,有关部门应对果断、措施全面,希望有更多地方和部门迅速跟进,让社会尽快度过这场“塑化剂危机”。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