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6月02日 07:55 来源:经济日报
组建于抗美援朝战火中的沈阳军区某装甲团,是闻名全军的一面旗帜。60年征途上,历届团党委坚持把弘扬党和军队优良思想作风作为建团兴团之本,扎实打基础、务实求作为,走出了一串科学发展、全面过硬的坚实足迹。他们先后26次被军区和集团军评为基层建设先进团,11次被评为先进团党委,荣立集体二等功2次、三等功3次。去年,该团又被沈阳军区树为“旅团建设标兵单位”和“学雷锋学苏宁学习成才标兵单位”。
(一)
“准备好了吗,士兵兄弟们,当那一天真的来临。放心吧祖国,放心吧亲人,为了胜利我要勇敢前进……”沈阳军区某装甲团操场上,“铁甲雄风”主题教育专题文化活动正在进行,官兵们雄壮的歌声响彻云霄。
在人民军队的铁甲方阵中,沈阳军区某装甲团从建团之初,就在这个新兵种中崭露头角。上世纪50年代初,全军装甲兵在北京郊外摆开首届军官比武擂台。这个团征尘未洗的数十名指挥员,夺得装甲兵专业总分第二名。时任坦克二连连长别凤奎,一路过关斩将,取得驾驶、射击和总分3个第一,受到中央领导亲切接见。
60年间,无论面对何种情况,历届团党委都传承一个信念,只有保持过硬的政治和军事素质,才能有效履行党赋予的职责使命。市场经济大潮乍起的上世纪90年代初,装甲团在全军率先开展“市场、操场、战场”大讨论,紧紧抓住军事斗争准备这个中心,让忠诚于党、爱军精武之火在官兵心中长燃不熄。
在一次实兵对抗演习中,装步一连战士于永林执行夜间潜伏任务。时值盛夏,草丛闷热,蚊虫成群。于永林在蚊虫的叮咬中10多个小时一动不动。任务结束后,战友们发现他浑身上下被蚊虫咬了190多个红包,嘴唇竟肿得闭不上了。卫生员给他消毒抹药时说,“你咋不起来躲一躲,又不是真打仗。”他说,“邱少云在烈火中都纹丝不动,我怎能让蚊子追着跑?平时不严格要求,战时就经不起考验!”
装甲团一茬茬官兵一切为实战,一切为打赢的硬朗作风闻名全军。而凭着60年“无刑事案件和严重责任事故”,被中央授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称号,更被军委首长称道。
军营不是“世外桃源”,那么多血气方刚的年轻人聚在一起,难免会有摩擦。而军营外边的世界,也无时不对这群年轻人产生诱惑。装甲团60年为何能长盛不衰,全面发展,师政委韩宇峰认为,最为重要的是历届党委班子始终扭住加强思想作风建设这个关键环节不放松,紧紧抓住用党的创新理论建团育人不动摇,用过硬的思想作风带出了一支全面过硬的团队。
(二)
走进装甲团营区,记者发现,这里竟还能找到上世纪50年代修建的营房。而在这些破旧砖房里安家的,是装甲团党委的常委们。
团政治处主任王兴海家的院墙上个月倒了,原因是风化的墙基不堪50多年的重负。房子内外,用“破旧”一词形容绝不为过。屋内地面和窗台,还铺着已经很难看到的地板革,每扇窗子外边都钉着蔬菜大棚防寒用的塑料布,阴冷的卧室里砌着一铺炕。王兴海和妻子、孩子,就住在这里。
“这些年,随着国家经济发展,部队的经费保障也大幅提高了,但党委仍然把钱袋子扎得紧紧的。”孟德金政委告诉记者,“按团队现有的财力物力,也可以把常委们的住房修一修。但我们想,还是等连队、官兵的难题解决得差不多了再说。”
这是一笔明白账:团队近年自筹300多万元,为基层官兵维修水暖管线,更换兵舍门窗,购置新式铁床、班用桌椅、更衣柜;创办多功能服务网点;把互联网引进军营,程控电话安进了兵舍;新盖的宽敞明亮的士官公寓里,常年住着三四十名来队家属,其乐融融……。除了保障训练,每年85%以上的经费都花在了基层官兵身上。
“不要总抱怨新时期的兵难带,要多想想给了他们多少爱。”团长李宝忠说。让战士当兵一次受益一生,是历届团党委的执著追求。从2000年起,团里连年与长春航空大学、吉林大学等联合办学,投资100多万元建起了集多媒体、电化教学、图书阅览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文教中心,让战士“入伍即入学”,全团近80%的战士在当兵期间获得了大专以上学历;安排130多名孤儿和单亲家庭、特困家庭的战士学习汽车驾驶、维修等专业技术,使他们走出营门就能立足社会。而在入党、提干、选取士官等方面,更是坚持条件、人员、结果“三公开”。
(三)
历届团党委一脉传承的过硬思想和工作作风,焕发了一茬茬官兵当好守业传人、创业主人、兴业能人的极大热情。“在社会中为军队争光、在军队中为团队争光、在团队中为连队争光、在地区兵中为家乡争光、在家乡兵中为父母争光”的“五争光精神”,在官兵中代代传承。
1998年夏,团队奉命开赴松花江一线抗洪救灾。正在老家休假的坦克二连战士郑福春得知消息,扛起一把铁锹,走了两天两夜找到部队后,立即参加了抢险突击队,6次参加排除重大险情,解救群众20余人。抗洪结束,小郑被评为全军抗洪抢险先进个人,并在人民大会堂出席全军抗洪抢险表彰大会,荣立一等功。
2008年1月,榴弹炮三连战士周延虎回贵州平塘老家休假,遭遇了雨雪冰冻灾害。小周的家乡在一个大山沟里,暴雪把山封住了。他意识到,等路通了再归队肯定会超假,那将给连队抹黑。于是,他不顾家人的劝阻,踏着没膝积雪,日夜兼程3天步行130多里走出大山,又坐了3天火车,提前一天回到了团队。
修理连四级军士长杨文斌,入伍14年,先后革新训练器材20多件,研制的“某新型自动报靶系统”获得国家专利。小伙子不仅是团里的“香饽饽”,地方一些知名公司也“瞄”上了他,开出年薪20万元的聘请条件。杨文斌不为所动。他说,“只要团队还需要我,我就不会离开。”
感恩奋进,创先争优。2005年以来,装甲团有5人被评为全军优秀指挥军官,13人获全军优秀士官人才奖,36人被军区、集团军树为标兵,21人荣立一、二等功。近8年考出去的11名研究生干部,学成后全部放弃了进大城市、大机关工作的机会,坚决回到团队。他们深情地说,团党委和战友们都在为团队的荣誉拼搏奉献,我们是装甲团送出去的,当然要用所学本领,为团旗增辉。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