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6月02日 08:40 来源:东方早报
早报记者 曾福斌
各方期盼已久的黄金交易做市商制度,已处于最后冲刺阶段。
早报记者昨日发现,自从今年5月第二周开始,上海黄金交易所(上金所)悄然在其周报行情中增加了“黄金询价”栏目,披露前一周黄金询价交易数据。譬如,5月第一周黄金询价交易量为162千克。
而何为“黄金询价”?据业内人士介绍,简单地说就是上金所已经开通了一个询价系统,通过这个系统包括银行在内的一些大型机构可以达成黄金交易,这可以视作是为这些大型机构充当做市商作铺垫,甚至说明做市商制度已经在“试运行”,因为有了这个系统,这些做市商就可以通过彼此交易对冲风险。
虽然已有询价交易,但上海黄金交易所新闻发言人童刚昨日对早报记者的官方表态仍然是:“上海黄金交易所目前没有做市商制度。”
做市商制度
或已在试运行
“有了询价交易,就肯定有做市商。”一位业内人士昨日对早报记者说,因为只有做市商积累了一定的风险后,才会通过做市商之间的询价交易对冲风险。目前基本可以确定做市商模式已经在试运行。
做市商制度是起源于柜台交易市场的一种金融产品交易制度。与竞价交易制度不同,做市商制度是借助做市商的中介作用实现买卖双方的交易,由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的法人充当做市商,不断地向投资者提供买卖价格,并按其提供的价格接受投资者的买卖要求,以其自有资金和证券与投资者进行交易,从而为市场提供即时性和流动性,并通过买卖价差实现一定利润。
在目前的国际黄金交易市场中,做市商制度是与撮合竞价并行的两大交易模式。即便是在以交易所为主的市场中,也蕴涵着大量的做市商。这些做市商本身作为企业或金融机构往往“脚踏两条船”,一只脚踏入交易所场内,一只脚踏着场外。场内进行做市提供成交流动性,场外大量从事着对个人投资者的买卖双边报价。
通俗而言,做市商制度的推出,将对于增加黄金交易的活跃度有非常大的影响,因为目前金交所的撮合交易只能被动等待买家或卖家来接手,甚至可能出现卖不出去或买不到的情况。不过也因此,做市商本身也需要一个系统来彼此对冲风险。
前述人士又介绍,从上金所新推的询价交易平台来看,这应该是在模仿伦敦金的做市商交易模式。目前,国际黄金市场上交易量和交易规模最大的伦敦金就是采用做市商模式,由五大黄金做市商(著名国际大银行)和下一级的大量金商组成的黄金做市商网络提供现货黄金延迟交收模式。
只限大型机构参与
另据一位业内人士的说法更确凿。据其介绍,目前参与做市商制度试运行只限于一些大型商业银行和一些大型黄金生产商,其他的外资金融类会员和综合类会员及自营类会员都不能成为做市商。
此外,做市商参与者也仅限于银行的自营头寸和大机构客户的头寸,个人投资者目前还只能通过撮合交易成交,并不能直接卖给银行等机构。
该业内人士称,现在就是在进行做市商模式的试运行,但最终结果如何,最起码要试运行半年多时间才能知道。
兴业银行首席分析师蒋舒昨日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则分析,引入做市商模式,从技术上讲不是问题,关键是黄金的交易量要上去。银行首先在自己内部进行对冲,然后在各个银行间对冲。目前,根据上海黄金交易所的周报行情,黄金询价交易的量并不大,当有大宗交易的时候,可能导致市场不平衡,做市商就会被动地吃下很多仓单,那会加大做市商的风险,最起码要承担隔夜的风险。
蒋舒又称,要有交易量最重要的是投资者要有参与的欲望。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