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胡茂元驳斥国企机制论 上汽国际化需解三重门

2011年06月03日 02:19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程元辉 发自上海

   备受瞩目的上汽重组方案,在5月27日召开的上海汽车(600104,SH)临时股东大会中获得高票通过。

   尽管此次股东大会的主题是重组事宜,但投资机构和股东们把上海汽车如何寻求突破发展等诸多问题,抛给了当日主持会议的上海汽车董事长胡茂元。

   面对众多机构和股东们的疑问,胡茂元坦言,上汽集团已将自身定位为国际化汽车集团,但要在走国际化道路面临多重压力,主要来自于国企机制转变、技术研发能力及资本运作能力。

   同时,胡茂元对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的关于国企“机制”的问题进行了反驳,胡表示:“国有企业的确存在机制问题,但灵活的市场机制不是民营企业独有的,国有企业机制也可以转变。”

   在内部,上汽已感受到了上海市对上汽国际化定位的压力,胡茂元表示,2015年上海汽车在海外将形成年产80万辆的生产能力。

  出口成国际化重要指标

   5月27日,上海汽车重组方案在股东大会上获得通过,此方案为上海汽车以16.53元的发行价格,向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以及上海汽车工业有限公司非公开发行17.61亿股的决议,以收购其从事独立零部件业务、服务贸易业务、新能源汽车业务相关公司股权及其他资产,评估价值为291.2亿元。

   在上海汽车股东大会上,胡茂元对投资者表示,“上海市市长提出,上汽要成为世界知名汽车公司,这是上海市政府第一次明确提出上汽的国际化定位。”

   事实上,上汽在过去几年中一直寻求成长为一个跨国企业。2004年,上汽成为国内第一次完成跨国并购的汽车公司,完成收购韩国双龙汽车,但最终以“水土不服”败走麦城。“上汽对双龙汽车运营没有成功,这并没有挡住上汽走出去的决心。”胡茂元表示。

   目前,上海汽车计划2015年在海外形成年产80万辆的生产能力,其中包括上汽与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在印度的合资工厂。

   在国际化大幕开始前,胡茂元要完成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即上汽集团整体上市。胡茂元认为,把研发和零部件都装入上海汽车有两个好处:一是整车、研发和零部件以及销售协同效应加快,对市场反应速度加快,可以使成本降下来;二是保持上海汽车利润增长,未来汽车产业链利润分配将是一个“微笑曲线”,利润将从整车销售向零部件以及研发售后转移。

   保持利润链的延长与增长是上汽集团获得股东支持的重要策略,但出口业务成为上海汽车能否顺利走出国门,成为“世界知名汽车公司”的重要指标。

   如果从全球汽车发展现状看,一般汽车集团销量超过300万辆时,就已成长为成型的跨国公司。胡茂元直言,“上汽集团的汽车出口太少。世界上没有一家像我们这样销量超过300万辆的公司,出口量却如此之少。”

   “2015年我们的产销目标是600万辆。其中,80万辆在海外生产,520万辆在国内生产。”胡茂元表示。

  “三重”压力

   在股东大会上,胡茂元坦言国际化道路压力很大,三重压力分别来自企业机制、技术研发和资本运作。为解除这三重压力,胡茂元提出自己的思路。

   在中国1800万辆的汽车市场上,却没有出现一个世界级公司,有人认为是国有企业机制的问题。在股东大会上,胡茂元针对这种观点进行了反驳,认为国有企业也可以转变机制。股东大会后,胡茂元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上海国资委将听取上海汽车针对股权激励制定的相关方案意见。今年内,上汽旗下企业都会实行股权激励,每个企业视情况实行不同奖励方案。”

   对于技术研发,胡茂元认为,海外业务拓展关键是看企业研发能力,未来上海汽车会考虑收购对公司有利的研发力量和机构。

   据了解,目前上汽乘用车在英国罗孚长桥研发中心有一个300人的研发队伍,将为上海汽车海外市场产品进行研发。在核心技术方面上,上汽联合通用汽车开发新一代环保节能动力总成技术。

   对资本运作的短板,胡茂元提出,“仅靠公司利润滚动发展是不够的,必须和金融进行紧密结合,提高资本运作能力。”

   上汽集团财务总监谷峰谈到上汽资本运作时表示,“资本运作就是要利用各种合理的金融工具,提高企业资本运作效率。上海汽车将会使用富裕资金投向前瞻性行业,比如新能源汽车,学习网络公司资金操作手法,前期进行投资培养后期再进行收购兼并。”

   对中国汽车国际化进程,著名汽车资讯机构AlixPartner中国董事总经理罗曼并不看好。罗曼认为,中国汽车企业走出去并不是第一要务,因为中国本土有很好的市场前景。立足本国是前提,之后才是迈向全球市场。

   尽管距离整体上市仅一步之遥,但上汽距离国际化集团的目标仍有待时日。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