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王审知故居遗址找到了

2011年06月03日 05:40 来源:东南快报

  本报讯(记者 刘晓霞/文 见习记者 刘兴/图)红色的夯土层上,有青砖、简瓦,这两样古代诸侯王以上才能用的宫廷建筑用料,解开了闽王王审知的故居之谜。昨日,在福州闽王祠修复现场,福州考古专家证实,前几天挖出的红土层是唐五代的建筑遗址,也就是王审知故居所在地。它的发现,印证了历史记载中的王审知故居确实存在。

  闽王祠位于鼓楼区庆城路,十九中隔壁。据福州市考古队队员李老师介绍,从今年4月开始,他们对闽王祠开展修复工作。5月中旬,着手进行闽王祠二进屋子的挖掘工作,一开始他们挖到一些明代的建筑遗迹,随后在遗迹东侧开展进一步挖掘,发现居然有唐宋年间的地基。

  “会不会是王审知的故居地基?”他说,据历史记载,当年王审知的故居就在祠堂这里,但由于历史变迁,一直没有找出确切的遗址。

  为了找到答案,他们开始了进一步挖掘。几天前,一块约12平方米见方的土地被清理出来,红色的夯土层上,有青砖、半弧形的简瓦片,以及一些陶瓷碎片。李老师说,青砖、简瓦这两样都是典型的宫廷建筑用料,古代诸侯王以上才能享用的规格。

  此外,根据现在立于闽王祠前的“恩赐琅琊郡王德政碑”记载,当时这块碑立在王审知故居西侧。李老师说,从目前出土的遗址方位看,跟碑是在一条中轴线上,因此这里是王审知的故居无疑,这个建筑遗迹也被断定为唐五代。

  “这是目前福州地区第三个唐五代遗迹。”他说,此前发现的鼓楼遗址、冶山马球场都是唐五代建筑遗址,其中鼓楼遗址也被叫做威武军门,是王审知当年办公的场所。这次发现的王审知故居则是他的居住地。“这对还原千年前闽王的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如果继续挖,能挖掘出整个故居的面貌。”他说,目前挖出的地方估计只是故居的一小部分,还有很大一块建筑遗迹埋在现在的十九中地下。但由于条件限制,不能进一步挖掘。

  此外,在挖掘过程中,考古专家还发现了一个明代的小瓷罐。初步断定是当时人们在这遗留下来的厨房用具,“里面还刷了层釉,说明是装比较细的东西,不是糖就是盐。”

  闽王祠预计明年重新开放

  遗迹将建成展览馆

  据福州市文物局局长杨勇介绍,闽王祠修复是福州市重点工程。目前正在进行的闽王祠修复包括恢复回廊、修复碑亭、屋面翻修、二进屋子考古以及修复拜见台。这次发现遗址就是在二进屋子考古现场发现的。

  “这是一个重大发现。”杨勇说,根据《榕城考古略》记载,闽王祠本是王审知故居的一部分,到了晋代改为寺庙。

  到了宋开宝年间,吴越刺史钱昱奉命重修这里为忠懿闽王庙,用来祭祀王审知。到了元代,寺庙毁于战火。直到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才重建,改称闽王祠。此后,清末及民国初年都有重修,如今看到的格局大体上保持着明朝时的布局。

  随着历史的变迁,虽然志书上明确记载着这里是王审知的故居,但从未发现过唐五代的建筑遗迹,人们仅凭一些文字记载来断定。这次发现的遗迹,不仅印证了记载,也再次证实了这段历史的存在。

  目前,闽王祠的修复工作仍在继续中,他预计明年就能修复完毕,重新开放。到时,整个闽王祠将分为两个部分,第一进祠堂将恢复其祭祀的功能,用来供奉闽王。同时配合展出一些福州特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二进屋子,待到考古挖掘工作结束后,会把其中的青砖、简瓦挑出,然后进行回填处理,在上面盖一座仿古建筑,作为展览厅使用。整个闽王祠的展览主题会定位“绍越开疆”,纪念他“宁为开门节度,不做闭门天子”的气度以及他对闽做出的贡献。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