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促进中国金融租赁业改革创新发展 访工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总裁丛林

2011年06月03日 07:02 来源:金融时报

  记者 卓尚进

  5月下旬,中国银行业协会金融租赁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工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总裁丛林在天津召开的“第二届中国金融租赁高峰论坛”上发布了《2010年金融租赁行业发展报告》,引起来自国内外金融租赁行业人士的高度关注。会议期间,本报记者就加快中国金融租赁业的改革、发展和创新及相关问题采访了他。

  记者:请您总结一下2007年以来银行系租赁公司改革发展创新取得了哪些主要的成绩?

  丛林:首先,资产规模和经营业绩不断提升。截至2010年底,国内金融租赁业拥有资产3157亿元,营业收入159亿元,净利润36亿元,从业人员近1300人。各项指标3年内基本翻了两番。

  第二,金融租赁公司的业务领域逐步扩大,经营特色越来越鲜明,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金融租赁公司的业务范围基本涉及了设备投资的各个领域。在飞机、船舶、工程机械等传统租赁领域外,还深入到能源电力、轨道交通、信息通讯、农业机械、特种车辆等多个领域。

  第三,金融租赁公司加大了产品创新力度。近两年来,金融租赁公司立足于深入发掘租赁业务的本质特色,加大了产品创新力度,推出多样化的业务品种。比如工银租赁就在积极推动保税租赁、厂商租赁、中小企业租赁等,并在今年年初实施了业内首单跨境人民币租赁业务,金额达5亿元。

  同时,银行系租赁公司还加强了与母行之间的协同效应,充分利用母行的客户资源、营销网络和管理机制,在不断优化自身发展模式的同时,融入母行整体发展战略,为提高商业银行的整体金融服务水平和综合化经营作出了独特的贡献和有益的探索。

  第四,经营管理和风险控制能力得到了较大提升。金融租赁公司都按照监管要求,借鉴银行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体系,结合租赁业务特色,建立了较为健全的公司治理架构。

  记者:在您看来,“十二五”时期我国金融租赁业应当走一条什么样的科学发展道路?

  丛林:我们预计,“十二五”时期将成为金融租赁业的黄金发展期。从租赁的市场渗透率(租赁总额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率)看,美国达到30%,发达国家平均为20%,而我国不足3%。从全世界融资租赁成交额来看,1978年到2007年平均年增长率超过20%。随着“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到集约型的转变,高端设备的需求持续上升,金融租赁业将迎来高速发展期。

  特别是“十二五”规划在第十五章中专门提到,要“更好地发挥信用融资、证券、信托、理财、租赁、担保、网商银行等各类金融服务的资产配置和融资服务功能。”这意味着国家将租赁视为一类重要的金融服务加以促进,在政策层面为金融租赁的发展提供了大力支持。

  “十二五”期间,中国金融租赁业将围绕金融租赁的功能加快创新,加快国际化进程,积极参与国际、国内两个竞争,提升金融租赁业务的竞争力。银行租赁公司应当进一步参与国际化竞争、打造国际一流租赁公司。

  记者:在当前国际和国内宏观经济金融形势下,我国金融租赁业改革发展面临什么样的挑战?在监管、法规、税收、会计等政策方面存在什么不足?

  丛林:说到挑战,像任何一个新兴行业一样,一是需要培育环境的完善,特别是与融资租赁国际化接轨的软环境建设显得尤其迫切;二是需要在行业发展中进一步提高社会认知度;三是需要积极培养专业人才。

  关于培育环境,应该说金融租赁行业发展3年来,我国租赁立法、会计、税收政策、金融监管等方面的推进呈现出令人欣喜的局面,为融资租赁业的发展构建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当然,监管、法律、会计、税收政策环境尚有提升空间。不过,我们也高兴地看到,最高法院正在研究出台融资租赁相关法律的司法解释,这对于保障融资租赁业务的顺利开展以及融资租赁行业的健康发展将产生积极作用。

  税收方面,融资性售后回租业务中有关税收问题已经得到了解决,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融资租赁业务的成本,提高了融资租赁产品的竞争力。同时,还有一些与融资租赁密切相关的问题有待进一步推进和完善。

  监管方面,监管程度及其模式应反映行业差异,并与风险大小等级相匹配。相对于银行信贷而言,租赁具有明显的不同之处,出租人始终对租赁物拥有绝对的所有权,风险能通过设备所有权控制来缓释。还有最为重要一点就是租赁公司的资金来源不涉及公众储蓄存款,不会引发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这也是金融租赁与银行信贷在风险防范方面的最大区别。

  我们相信环境和市场的完善与成熟是一个逐步和长期的过程,我们要研究学习国内外租赁行业的经验和教训,不断探寻金融租赁行业发展的内在规律,着力于在现有条件下,摸索出一套成熟有效的商业模式,促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记者:在您看来,我国金融租赁业未来改革发展应当借鉴国际金融租赁业的哪些有益经验?

  丛林:第一,在公司层面上,中国租赁公司与欧美的差距在于专业化的管理模式方面。我国银行系租赁公司在资金方面具备足够的实力,现在已经走出了第一步,实现了资产规模的壮大,第二步是提升管理资产的专业能力。

  第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租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有待提升。一是融资租赁业站在新的起点,社会公众和政策制定部门还缺乏了解,或者还需要一个政策完善的过程,这是正常的;二是租赁本身就比较复杂,是金融、产业、贸易三大因素结合,涉及各种复杂的政策、法规问题,确实给政策掌握部门带来一些难题。相信随着租赁行业越来越壮大,监管、法律、会计、税收环境也会越来越健全。

  第三,推进金融租赁国际化,实现租赁业自身的完善与发展。国际化促进形成更为合理的商业模式。通过金融租赁的国际化,不仅有利于在实践中吸收国外同业的先进管理经验和做法,也有助于充分利用境外广阔和活跃的租赁物投资、二手租赁物和残值交易市场,使得飞机、船舶、工程机械等租赁业务具备更好的运行基础。同时,也可以充分利用境外各个不同区域的法律、会计和税收政策的有利因素,为租赁业务的转型和升级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

  第四,要有效挖掘自身特色,走专业化之路。国外租赁公司一般在某一领域深耕细作,成为这一领域的专家。国内的租赁公司也需要对租赁市场进一步细分,形成具有公司特色的市场定位和业务模式,不断发挥租赁的特点和优势,走专业化、特色化的经营之路。

  记者:按照工银租赁公司的实践和探索,中国金融租赁公司应当在商业模式和融资方式方面如何改革创新?

  丛林:我们将资金工作作为全年积极推进的一项重要工作。一是加强与银行金融机构合作,广交朋友。

  二是积极推进融资方式和产品创新。今年我们将积极推进金融债发行工作,并有意尝试租赁资产证券化。通过融资方式和产品创新,增强融资灵活性,满足资金需求。

  三是努力争取政策支持。在天津市政府和天津外汇管理局大力支持下,我们今年获得了2500万美元短期外债额度,成为首家利用短期外债额度引入境外低成本外汇资金的租赁公司。同时我们还在积极与有关部门沟通,争取利用中长期外债指标引入境外低成本中长期外汇抵押贷款,满足进口飞机、船舶等业务需要。此外,我们还围绕境外发债、跨境租赁资产转让、跨境人民币租赁等新型业务,与有关部门积极沟通,争取继续获得政策支持。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