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辽宁:发挥政策性金融优势 加速棚户区改造进程

2011年06月03日 08:43 来源:中国经济网

  

辽宁:发挥政策性金融优势加速棚户区改造进程

  沈阳市的“工人新村”让数万产业工人住进了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的小区。本报记者王璐摄

  若非身临其境,很难体会辽宁省抚顺市棚户区居民搬进新居后的幸福感受。从阴冷漏雨的危房,到宽敞整齐、设施齐全的新楼房;从吃水难、如厕难、行路难到水电方便、看病不出社区……采访所到之处,听到的共同声音就是,搬进新居后的生活变化太大了。

  在辽宁抚顺市,记者走访了最早一批进行棚户区改造的北厚社区。这个社区的6万多人基本都是抚顺市老国有工矿企业的老工人或家属,长期居住在土石房或者简易房里。而现在的北厚社区,有着漂亮的绿化、社区医院、活动中心,还有志愿者队伍为孤寡老人服务。

  北厚社区是辽宁省进行棚户区改造的一个缩影。辽宁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住房保障处处长盖凌洋告诉记者,截至2010年底,辽宁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达36.22万户,受益人口达到80多万。

  辽宁棚户区改造的难点在于:第一,棚户区居民无能力自救。随着资源枯竭城市的产业转型,棚户区居民失业率极高。第二,棚户区土地当期多数不具备商业开发价值。第三,政府财力有限,棚改心有余而力不足。

  但从2005年开始的棚户区改造,拆迁和重建的速度之快是老百姓没有想到的。辽宁省曾用一年半多的时间,拆除980万平方米棚户房,新建回迁房1280万平方米。

  关乎几十万户居民切身利益的浩大工程,之所以高效率地开工并圆满完成,国家开发银行资金的投入和引导作用发挥了关键作用。国开行创造性地将自身中长期融资优势与政府资源有效对接,结合实际设计了有效的信用结构,弥补地方财力当前的缺口,引入部分市场化运作机制,将来以棚改项目的综合收益归还贷款。

  国开行辽宁分行关于棚户区改造一期项目的贷款,按照最初设计主要还款来源为辽宁省各市财政的补贴资金,在贷款风险防控上主要依靠政府增信。项目实施中,资金运作分为政府主导型和市场化运营型两种模式。政府主导型,即用款城市地方政府统一调配开行贷款,资金借入、支出、偿还均由政府相关部门执行。市场化运营型,是指地方市政府从省财政拿到资金后,与当地商业银行签订管理协议,将资金转交给当地商业银行,由商业银行与开发商签订相关协议。

  棚户区改造的成果是显著的,第一期5万平方米以上集中联片棚户区改造已于2006年底全部结束。总投资153.8亿元,其中国开行贷款60亿元,全省14个城市共拆除棚户房1212万平方米,共为34.5万户120万名棚户区居民改善了住房条件。

  棚改二期主要解决5万平方米以下1万平方米以上棚户区改造,项目合计总投资91.6亿元,其中国开行贷款31.5亿元,拆迁627.3万平方米,总回建面积847.94万平方米,涉及拆迁总人口16万户共53.6万人。

  更可喜的是,一期棚改25年期的60亿元贷款,辽宁省不到5年就已偿还了45.88亿元。这是由于棚改盘活了土地资源,提升了土地的集约化利用水平,提升了城市的价值和形象。

  (责任编辑:徐晶慧)

  

辽宁:发挥政策性金融优势加速棚户区改造进程

  

辽宁:发挥政策性金融优势加速棚户区改造进程

  

辽宁:发挥政策性金融优势加速棚户区改造进程

  棚改梦圆 安居乐业景象新

  

  “我们在这宽敞明亮的新房里,住得稳,过得好,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让我有一个幸福晚年。”

  ——沈阳铸造厂退休老工人李希东

  “通过几年的运作,不仅棚改进行顺利,而且回收贷款也顺利,一个公益性项目带来了增值收益,土地被盘活、商业价值显现出来。”

  ——国家开发银行辽宁分行客户二处宋嘉革

   从“为房所困”到“安居乐业”

  2007年11月,国开行对抚顺市东洲区虎西棚改新区、胜利棚改新区、望花区田屯棚改新区居民创业市场建设项目和培训基地建设项目进行了评审,贷款需求总计1930万元。

  “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有女不嫁莫地沟”,在抚顺市莫地沟居民区采访,记者听到当地的百姓这样形容他们以前的生活。

  而现在,街坊邻居见面聊得最多的变成了“谁家的小伙子刚娶了亲,谁家的媳妇刚生了个娃娃,谁家的孩子找到工作了”等话题。在莫地沟小区的社区办公楼里,记者看到各个窗口的工作人员都在紧张地忙碌着。这个办事大厅,既提供了居民生活一站式服务,还解决了部分回迁户的就业问题。

  在沈阳市工人新村,记者也看到一幅和谐的生活画面。绿化面积很大的院子里点缀着亭台楼阁,老人们下着象棋,孩子们三五成群地玩耍。“真没想到我退休之后还能享受到这么好的政策,让我有一个幸福的晚年。”沈阳铸造厂的退休老工人李希东说。记者了解到,李希东一家人一直住在厂里分给的单身宿舍,非常拥挤。“现在好了,85平方米南北通透的两居室,宽敞明亮。”现在李希东一家,每年只需要缴纳200元的物业管理费,生活成本很低。他还带记者在小区里参观,向记者一一介绍哪里是活动中心,哪里是社区办事处,言语里充满幸福感。

  安居之后,为了保障棚改回迁居民住得稳、过得好,加速和谐社会构建,回迁失业人员再就业成为一项重要工作。以抚顺为例,国开行辽宁分行与抚顺市政府研究设计了切实有效的信用结构,确定在抚顺市棚改回迁人员技能培训、再就业孵化基地、创业市场及无围墙工厂等一系列再就业工程项目上开展合作,对棚改再就业项目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2007年11月,国开行对抚顺市东洲区虎西棚改新区、胜利棚改新区、望花区田屯棚改新区居民创业市场建设项目和培训基地建设项目进行了评审,贷款需求总计1930万元。创业市场建成后可安置棚改新区下岗失业居民共计2900余人,可有效缓解棚改新区的就业压力、方便棚改新区的日常生活需求、完善棚改新区的居住条件。就业培训基地建成后年培训技工3000人,使大批棚改新区下岗失业居民掌握就业技能。在当前技术工人稀缺的背景下,更容易实现就业,提高工资待遇,从而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及社会的和谐稳定。

   从“老大难”到“吸引力”项目

  通过国开行几年的运作,不仅棚改进行顺利,而且回收贷款也非常顺利,政府有足够的资金来偿还甚至提前偿还贷款,一个公益性项目带来了增值收益,土地被盘活、商业价值显现出来。

  开发性金融的核心在于把不具备贷款条件的项目,变成具备贷款条件的项目,把“老大难”项目培养成“吸引力”项目,打通融资瓶颈,构造一种可持续的业务模式,最终引领商业资金、社会资金共同进入,在贷款形成良性循环后,国开行先后与其他金融机构就棚改贷款开展了银团合作。

  在我国现有融资体系下,缺乏大额长期资金对棚户区改造等资金密集型公益性较强的项目进行支持,但是资金的“短板效应”导致辽宁省棚户区改造项目这样的投资规模大、周期长、公益或半公益性质但效益巨大的投资项目遇到了巨大的瓶颈制约。

  “而通过国开行几年的运作,不仅棚改进行顺利,回收贷款也很顺利,政府有足够的资金提前偿还贷款,一个公益性项目带来了增值收益,土地被盘活、商业价值显现出来。”国开行辽宁分行客户二处宋嘉革告诉记者。

  国开行对土地资源进行了合理测算,统筹利用相关优惠政策,建立了完善的信用结构,除个别资源枯竭型城市需省级财政给予补贴外,其余各市项目普遍实现市场出口,没有对财政造成太大压力。因为,由项目引发的城市局部区域重新规划建设,使城市布局更趋合理,带动周边物业升值。

  这种模式体现了“政府热点、雪中送炭、规划先行、信用建设、融资推动”的开发性金融理念。其本质在于政府信用、金融信用、个人信用以及企业信用的有机结合。

   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

  开发性金融的介入,大大加速了辽宁省棚户区改造项目的进程,进而推动了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过程。

  棚改的完成,必然为当地其他后续项目实现商业化开发提供更加良好的客观条件和金融生态环境。棚改对当地政府及群众的影响,远不止贷款建楼这么简单,而是深刻地体现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

  以抚顺为例,棚户区改造让城市功能更完善。与棚户区改造相适应的各种配套设施的建设,极大地促进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发展,例如公路、供热管线等,使抚顺的城市功能得到极大的延伸,城市化水平明显提高。

  其次,带动生产和消费发展,扩大了就业。投资拉动稳定和扩大了建筑就业人员,后续产业链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从而带动了消费能力。

  第三,改善了环境质量。以前棚户区家家烧煤,户户冒烟,室内低矮潮湿,室外污水横流,改造之后,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责任编辑:徐晶慧)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