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6月03日 21:19 来源:中国联合商报
■CUBN记者 郭安丽 北京报道
今年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达到50年来最低水平。截至5月29日,国家防办统计显示,长江沿岸的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5省遭受严重大旱,沿江的洞庭湖、洪泽湖、巢湖、洪湖等湖泊水位严重下降;耕地受旱面积为4535万亩,占全国受旱面积的43.4%;5省另有329万人、95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分别占全国的50.6%和24%。
“今年长江中下游五省大旱,固然与今年特殊的极端气候条件有关,但是沿江各省为保障本地用水,在水利开发上的盲目性导致上下游之间用水矛盾,生态紧张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牛凤瑞在接受《中国联合商报》专访时表示,同时农田水利失修,以及一些大型水利建设项目使得上下游省份的补偿机制不健全,从而又进一步影响了沿江各省抗旱行动。
农田水利的阵痛
长江流域总面积达180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国土面积的1/5。流域内丰富的水土、能源、航运、岸线、森林、物种等资源及其较好的组合配置,为区域乃至全国经济跨越式发展和开放开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作为长江流域的精华区域,沿干流两岸的长江经济带承东启西、接南济北、通江达海,已成为中国最具经济增长潜力的黄金地带和实践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驱动轴”。但是本次长江大旱在这段时间内严重削弱了长江黄金水道的含金量。
有专家表示,长江沿岸的干旱与我国西北旱区不一样。从先天条件看,长江流域往年水资源丰富,河湖密布,本不应发生这么大的灾情。
“气候条件是客观原因,农田水利设施老化以及调水中存在的利益纠葛使干旱由气候现象转化为生产、生活灾害。”牛凤瑞向本报记者表示,目前农业生产中许多灌溉设施都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修建,设计标准本来就很低,再加上运行近半个世纪后,损毁严重,功能无法正常发挥,加剧了沿江省份抗旱任务。
湖北孝昌县水务局副局长付意芳向媒体介绍,抗旱主要靠小农田水利工程,但这些都是修于上世纪60年代、70年代,当时出现这个旱情孝昌还不会出现这么大的农业灾害,现在有水无泵,有泵无渠,有渠不通。
“加上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都出去了,家里也无人抗旱。”家住湖北监利县的一位谢姓农民向《中国联合商报》表示,随着当前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对抗旱专业化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目前留守农村的多是老人、妇女、儿童,挖沟挖渠、取水灌溉都缺少劳动力,昔日全民总动员、“千里百担一棵苗”的抗旱模式已成为历史,如今需要的是新设施、新技术、新的防汛抗旱管理体系,需要水利部门或农业部门抗灾服务专业化。
牛凤瑞向本报记者介绍,此次长江大旱暴露了不少农田水利建设的薄弱环节,结合当前的农村现状以及发生日趋频繁的极端天气,长江沿岸各省应该厘清思路,着眼长远,提高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标准,并打造一支高效的农业专业化抗旱队伍。
沿江“争水战”
据记者了解,在大旱年份,一些水系的流域,地方政府采用筑坝截水的方式保障本地用水,打响各地的“争水战”。
5月20日起,国家防总决定加大三峡水库日均下泄流量,以抬升长江中下游干流水位。国家防总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三峡水库累计下泄水量170亿立方米。为保障本地用水,沿江、沿湖、沿河各地方政府想尽办法进行水流拦截,上下游地方之间的用水矛盾愈演愈列。
据湖北监利县一位官员向《中国联合商报》记者表示,虽然三峡放水了,但处在监利县上游各地的大小支流、湖泊、水库纷纷关闸“收水”,以至于越往下游走,能争得的水便越少,“像监利县基本上抢不到什么水了”。
另据媒体报道,随着流域旱情和三峡蓄水的影响,江西省多年的鄱阳湖“筑坝之梦”被重新激发。该枢纽的原方案是:在距长江27公里处的鄱阳湖北端,修筑一座长约2.8公里的混凝土大坝,提高鄱阳湖枯水季节水环境容量。江西省将此工程作为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核心工程”。
同济大学环境工程与科学学院教授李建华认为,江西省治理鄱阳湖的方案是人为干预水系生态的做法,是在用“三峡的手段”试图抵消三峡对鄱阳湖造成的负面影响。
长江在湖北的重要支流汉江也面临被层层截流的危险。为了减小未来南水北调对汉江沿岸地区用水的影响,汉江上规划了诸多水利枢纽工程。沿下游往上,建成、在建和规划的水库将达到9级。或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4月下旬以来,汉江下游最重要的分支河流东荆河流量不断降低,多处河道干涸,整个东荆河几近断流。
长江沿岸分布着大大小小的湖泊,对长江水流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长江丰水期时,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而枯水期时,则开闸放水,满足长江航运、发电灌溉等目的。因此,长江沿河堤修建了许多涵闸。每到秋冬季,湖水水位升高,为迎接来年丰沛的降雨,闸门便会打开,以将过量的湖水排进长江。但是今年4月出现旱情后,一些地区抗旱水源均来自湖水,如果再开闸放水,显然地方政府很不情愿。
区域统筹合作待加强
目前长江流域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率仅为21%(以理论蕴藏量电量为基数),水资源整体有效开发利用率只有18%。
“流域内东中西部之间、整体与局部之间、城乡之间的水利发展程度存在明显差异,发展不够、发展不平衡、发展不协调的问题十分突出。”牛凤瑞向本报记者表示。
长江水资源总体开发利用率不高与部分地区无序开发、过度开发、低水平开发导致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交织并存。
长江水量总体充沛、产水与补水能力强与流域局部地区资源性缺水、水质性缺水、工程性缺水交织并存。
长江水质状况、水生态环境总体良好与流域部分湖泊、干流沿岸城市水域以及部分支流水质污染、上中游地区水土流失、珍稀水生生物濒危交织并存。
“本次长江大旱,为沿江各地政府开发水利项目敲响警钟。”因此,牛凤瑞向本报记者表示,今后在沿江各省不管是在建大坝还是建设农田水利上面,都应该加强地方政府间的合作,避免盲目上马一些大型水利工程,从而影响上下游用水。
牛凤瑞向本报记者表示,要把补齐流域水利“短板”同发挥区域比较优势结合起来,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推动区域水利与经济社会科学协调发展。
上游地区要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有序开发水能资源;下游地区要协调好水资源供用耗排的关系,优化利用岸线,合理控制与利用洲滩,加快现代水利建管体系建设。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