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6月07日 07:30 来源:中国经济网
编者按:对于渐行渐近的国际板,有担忧更有欣喜,有笃定更有猜测。谁将成为首家登陆国际板的外资银行?国际板对A股市场的银行股将产生怎样的影响?国际板又将导致银行与券商、内资券商与合资券商的投行业务发生怎样的格局转换?本策划(C1-C2版)将为您一一寻找答案。
有人说,渐行渐进的国际板是一个对照表,不同的行业往往会不由自主的寻找与自己最为相似的行业进行比较。对于银行业尤其是四大行来说,这种给部分行业带来压力的比较恰恰是其修复估值的最大希望。此外,中报行情也是银行股另一个脱困的“密钥”。
国际板的比照效应
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几乎所有的市场人士都承认银行股的价值低估,但是,这仍未能改变银行股长期困在估值洼地的现实。
数据显示,目前国内银行的估值较低,A股市场银行业平均PE约为9倍,PB约为1.68倍,其中,四大行的PE甚至仅为7倍-8倍,而汇丰银行、东亚银行、渣打银行、恒生银行的PE均高于A股银行股平均值,上述境外银行的PE约在14倍-16倍左右;PB方面,A股市场银行业平均PB仅低于恒生银行,说明我国银行的净资产规模平均相对较小,不过,平均规模较小主要是因为中小银行的拖累,四大行的净资产规模与境外银行相比也并不逊色。
长江证券分析师邓二勇、胡瑞丽认为,国际板市场的上市企业的估值水平与已发行股票的估值水平联系较大,由于拟在我国国际板上市的外国银行的估值水平目前高于国内银行股,因此会刺激国内银行板块的估值修复。他们还认为,银行板块目前处于估值洼地,具有较高的投资安全边际,且行业盈利能力较好,存贷款结构优化带来息差水平的提高,国际板中的外国银行的相对高估值有利于市场发现并挖掘A股银行股的魅力。
提前布局中报行情
业内人士指出,随着中报日益临近,资金或为银行股的中报行情逢低谋划布局。其中,大型国有银行中的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股份制银行中的华夏银行和民生银行尤其被机构所看好。
长江证券分析师陈志华认为,银行股中报业绩有望增长30%以上,全年增长28%。具体而言,他认为,信贷控制下银行议价能力持续提升;货币超调和金融脱媒致吸储压力加大,增加银行吸储成本,但二季度总体息差稳步环比小幅上升;货币政策回归,银行资产规模稳定增长;银行渠道价值日益显著,受益于经济增长,银行中间业务维持一季度高增长态势;实际贷款利率处于低位,工业增加值维持合理水平,资产质量风险目前较低;信用成本平稳,受监管政策和计提标准影响较大。
(责任编辑:林秀敏)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