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实现动态监管蕴含巨大商机 电子标签引发气瓶安全革命

2011年06月07日 07:57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实现动态监管 蕴含巨大商机

  电子标签引发气瓶安全革命

  

实现动态监管蕴含巨大商机 电子标签引发气瓶安全革命

  耿玉和 摄

  □ 本报记者 徐建华/文

  拥有100万个液化石油气瓶的大型充装企业上海液化石油气经营公司,由于采用了一套气瓶充装流水线数据自动采集系统,从而从根本上控制住了非自有气瓶、超过检验周期或报废的气瓶流入充装环节,同时在充装前通过自动称重,计算出气瓶内的残液量并写入标签,为液化石油气瓶“精确充装”创造了条件。

  无独有偶,每天充装量在6000瓶左右的工业气瓶充装大型企业宝钢集团五钢气体公司,通过电子标签应用,所有的气瓶充装生产和质量管理实现了无纸化管理。

  5月20日至5月21日在上海举行的气瓶电子标签标识应用考察和行业应用标准实施研讨会上,当与会代表实地考察了上海两家企业的气瓶电子标签应用后,不仅对电子标签在强化气瓶安全管理和提高气瓶充装生产效率等方面所起的作用留下深刻的印象,还对电子标签在气瓶安全方面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工业气体关乎特设安全

  我国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大量工业气体原料和民用燃气使用气体压力设备(如长管拖车、罐式集装箱、气瓶等)输送。目前,我国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危险化学品生产和应用大国,钢铁、石油、化工、机械、电子、轻工等行业使用的大量危险化学品气体(如氧气、氢气、液氯、液氨、溶解乙炔等)很多都是采用气体压力设备进行输送。而在社会生活中,医用氧气、民用液化石油气、压缩天然气等也是采用气体压力设备输送。另外,车用燃气汽车的发展,车载燃气气瓶也已经广泛使用于叉车、出租车、物流配送货车等机动车上。

  全国气瓶普查结果表明,我国目前拥有包括民用液化石油气瓶、工业气瓶和车用气瓶等在内的各类危险化学品气瓶达1.4亿只,遍布工厂、家庭、医院、实验室、出租车和其他公共场所。各类气瓶充装单位近16000家,各类气瓶检验站1500余家,瓶装燃气汽车加气站近1000家,涉及危化品气体生产、经营、储存、运输的相关企业和经营单位更是数以万计。

  近年来,每年气瓶安全事故在八大类特种设备中居第三位。“从发生事故的气瓶种类来看,氧气瓶、液化石油气钢瓶仍处于事故高发期;从发生事故的环节来看,主要发生在充装、使用以及销售运输和车用气瓶安装环节;从发生事故的企业来看,主要发生在个体、私营企业等中小企业。”全国气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黄强华告诉记者,气瓶事故出现的主要原因,包括企业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非法安装、使用的情况屡禁不止等。另外,各项气瓶安全管理制度难以落实到位,除了企业安全意识问题外,一个很主要的原因就是目前还缺乏有效的信息化管理手段的支撑。

  “工业气体行业是一个具有高压、低温、易燃、易爆等危险特征的行业,属于危险化学品范畴,生产出的产品绝大部分是一类、二类危险化学品。为了加强气瓶安全管理,国家制定了一整套法规、规范、标准,并且实施了严格的监管。尽管如此,气瓶安全事故仍在发生,所以应该考虑使用更先进的方法来管理气瓶。”中国工业气体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孙国民说。

  小标签带来大革命

  上海华申智能卡应用系统有限公司副董事长王家振分析认为,制约我国气瓶安全和充装质量管理主要有三大障碍:气瓶充装企业相互串瓶,对非自有气瓶充装,导致气瓶安全管理失控;对超检验期限的气瓶不作识别,超检瓶仍被继续使用,其安全更加是无从保证;对于液化石油气瓶,瓶内残液不作计量,无法实现对气瓶的“精确充装”。从气瓶分散使用、流动性大的特性和对其安全监察实时跟踪的必要性,以及在流水线上需要实现对气瓶充装数据自动采集和处理等的要求出发,电子标签用于气瓶标识是合适的。

  据悉,气瓶安全监管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气瓶充装加气企业、气瓶运输储存单位、气瓶检验单位、瓶装气体使用单位和有关监管部门。“对每只在用危化品气瓶实行从制造、使用登记、充装、运输、储存、检验到报废的全生命周期动态监管,将是我们追求的共同安全目标,但通过传统的人工方式将很难实现。”黄强华说,在每个气瓶上安装一个电子标签,以此作为气瓶唯一标识,就像每个人有一个身份号码一样,通过电子标签可对这个气瓶“身份”作出准确确认,可以及时发现不合格气瓶,有效消除安全隐患。

  具体而言,气瓶的检验、充装、配送等动态信息,可在电子标签内进行记录和更新,同时保存在数据中心的计算机内,随时提供企业和政府监管部门查询。对于高危险性化学品容器的运输,则通过电子标签与车载GPS终端的数据通信,对这台车装载的危险化学品气瓶、车辆所处位置与状态等进行监控。针对车用气瓶,可通过气瓶电子监管数据中心实时监控各地充装站的工作情况,细化到每一台售气机、每一把加气枪、每一支正在充装的气瓶、每一辆正在充装的汽车和每一个正在进行充装操作的工作人员,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动态监管。

  据了解,早在2002年,上海市在乙炔气瓶管理上率先试用电子标签并取得成功。在此基础上,从2006年开始,上海市已连续4年将危险化学品气瓶电子标签标识列入上海市政府实事工程项目推进,在2009年前,对全市400万气瓶全部采用电子标签进行管理。

  上海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汤晓英表示,上海市400多万个气瓶通过标签的自动识别,实现了对气瓶的安全状态、配送的物理位置等的跟踪;在政府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部门建立了气瓶安全管理服务平台并已投入运行,提高了政府对危险化学品气瓶安全监管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全市气瓶安全事故因此明显减少。气瓶充装企业普遍接受对电子标签等高新技术的应用,改进了气瓶的充装、检验工艺流程,提高了企业的管理信息化水平,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

  期待全面突破

  目前,重庆、山东、宁夏等地,也相继开展了基于电子标签的气瓶安全监管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气瓶安全情况有所改观。但气瓶电子标签和其他电子监管在国内尚属首次,还有不少问题需要克服。

  在黄强华看来,我国电子标签在气瓶安全管理方面如果要全面应用,至少还要突破两道坎:首先强制推广的法律、政策依据问题。电子标签监管作为一种新的技术手段,现有政策法规尚未涉及,对包括气瓶在内的气体压力设备,还没有必须使用电子标签监管的强制性规定;其次电子标签监管标准缺失的问题,包括气瓶在内的气体压力设备电子标签监管的标准,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目前,在使用RFID 技术对危险化学品气瓶进行管理时,应当先从工业用、危险性较大的气瓶以及民用石油液化气瓶和车用气瓶监管做起,然后再应用到其他气瓶上。

  孙国民也认为,在我国全面推广气瓶电子标签应用,还存在气瓶在社会大流转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气瓶充装站规模普遍较小安全投入意识和能力不强、气瓶电子标签的售价偏高以及使用单位对气瓶电子标签的优越性了解不够,对先进的管理手段认识不足等诸多的障碍和问题。建议政府主管部门应加大对气瓶充装站充装自有气瓶工作的监管力度,并用“物联网”的概念来认识气瓶电子标签的应用,拓展气瓶电子标签的应用功能。

  不过中国现有的13亿多只气瓶及其15000多个气瓶充装站等巨大的市场,也昭示着气瓶电子标签市场商机无限。为此,中国工业气体工业协会专门倡议发起成立了气瓶电子标签产业联盟组织,以推进和规范气瓶在电子标签在全国范围内应用。“我们应积极推广应用气瓶电子标签,用先进手段对气瓶实行全过程的动态电子监管,实现对气瓶的智能化识别、定位、监控和管理,减少和杜绝事故的发生,造福人民。小标签,大革命。”孙国民说。《中国质量报》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