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中药材价格十年来涨幅最猛 产量锐减

2011年06月07日 14:12 来源:财新网

  从2000年开始,国内中药材种植面积以每年20%的速度在递减,野生中药遭遇“竭泽而渔”

  【财新网】(综合媒体报道)供不应求导致中药价格猛涨,中医可能遭遇“无药”窘境。

  据《人民日报》消息,今年3月以来,200种传统常用药材整体价格开始了新一轮上涨,价格指数从2500点快速升到了2800多点。其中野生中药材的涨势更为凶猛,几乎拉出了一段笔直的指数走势线。中药材涨价进入第四轮高峰,正处于10年来最快的涨价时期。

  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信息中心发布的《2011年5月市场价格同去年同期比较监测报告》显示,与去年同期价格相比,537个监测品种中,当月升价品种371个,占总量约69%;降价品种127个,占总量约24%;平价品种39个,占总量约7%。根茎类、果实籽仁类、全草类、树皮类和藤木类品种呈现出普涨现象,大多数品种同比升幅集中在21%-50%之间,太子参(宣州统)同比涨幅高达438%。

  《人民日报》称,中药材价格暴涨受中药减产、种植面积减少、游资炒作等多种因素影响。但归根到底,中药材价格暴涨原因还是供不应求。据统计,包括滋补、养生药在内,中药年需求量已高达70万吨。从2000年开始,国内中药材种植面积就以每年20%的速度在递减。

  报道称,中药材价格暴涨的同时,产量却在锐减。广西的道地药材广豆根产量从5年前的1000—2000吨/年骤减到现在的200—300吨/年。由于重楼缺货,云南白药等多个以其为原料的中成药品种已开始限产。

  另外,中药材造假有愈演愈烈之势。药材价格“虚高”与中成药价格“虚低”的矛盾进一步激化。

  中国中药协会会长房书亭称,目前市场对野生药材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加,野生中药遭遇“竭泽而渔”。道地野生中药材,正面临严重的资源短缺甚至枯竭。中医药的发展,面临着“无药可医”的尴尬局面。

  据财新网此前报道,中国中药协会秘书长王桂华6月1日表示,中药行业原料价格持续上扬,制剂价格持续下降,这一矛盾已引发国家发改委关注。全国性中药材价格供应情况调研将于近期启动,完成调研后,将对基本药物中的102种中成药价格进行调整。■

  (财新记者 李永春)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