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让善心结出善果

2011年06月07日 16:25 来源:《新领军》杂志

  有善心不难,难在有善举;有善举不难,最难在有善果。怎样才能由善心之源,结出所期待的善果

  文/ 贺舒

  近期,商业界最多的争论来自陈光标的“慈善注水”事件。这位曾经的“首善”,高调做慈善的行为遭到不少人的质疑。此事件不仅给他本人,也给其家人带来不小的压力。其父陈立胜坦言:“有些话他听不进去,如果他能做事天知地知自己知,不要天天张扬,就不会有今天的风波了。”而陈光标也对“慈善注水”风波引发的质疑做出了反思:“尽管我觉得很委屈,但或许我对慈善真的有点过于急躁了。”

  在“注水事件”发生之前,陈光标是中国慈善路上赢得荣誉最多、最受瞩目的企业家,某种程度上充当着“中国慈善代言人”的角色。

  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往往伴随着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现象,慈善事业作为这种现象的一种校正机制,越来越走进人们的视野,慈善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然而,陈光标事件告诉我们尽管慈善的初衷是好的,但其结果却不一定尽如人意。一个成功的慈善活动在带来巨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时,还有可能为行善者带来显著的利益,虽然这可能并非其初衷;而一个失败的慈善活动不仅不会创造正面的社会效益,还有可能为行善者带来道德风险和名誉损失。那么如何使慈善活动“善举结善果”呢?

  中国慈善

  在20世纪80年代的经济改革之前,中国几乎不存在非营利组织。在该行业发展之初,企业慈善活动主要是为基础教育、扶贫项目(如为农民提供小额贷款)以及健康计划捐助资金。20世纪90年代,企业开始重视慈善活动,于是非赢利组织注册团体从1999年的大约6,000个发展到如今的约200,000个。尽管这一增长引人注目,但管理技能薄弱和资源短缺使中国的慈善业步履维艰。

  中国的慈善业面临着捐资不足和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与政府有关的非营利组织吸收了所有可利用资源中的85%,使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小型组织已无资源可用。另外,中国的多数慈善捐款主要是通过北京和上海两地的大型非营利组织和政府建立的非政府组织(NGO)进行的。在这两个城市,非营利组织较多,人们比较容易知道这些组织的情况,而且,企业在这里捐助更容易扬名。而其他城市的非营利组织则被人们忘在一边。

  很多非营利组织依靠其企业能力和创始人的艰苦努力,克服了重重困难,建立了具有创新性的可持续发展的项目。随着旨在发展这一行业的法律和法规措施的完善,这些组织无疑会不断壮大。目前,中国有500到800家高素质的非营利组织具有一定的规模、影响力和扩展潜能,它们可以从企业提供的提高管理技能等各种支持中大大受益。

  慈善的价值

  长期以来,大众都将企业慈善视为企业为它们所在的社区做“好事”的一种方式。但近年来,随着社会对企业期望值的提高,以及许多企业开始在分布更为广泛的地域运营,人们期望企业能够满足越来越多的要求。那些在20年前只需对它们行为的直接后果、合同规定的后果或监管后果负责的企业发现,它们必须对自己在许多不同领域的行为后果也负责,包括过度负债消费、环境的可持续性以及资源丰富的低收入国家的治理等。

  除了社会目标以外,绝大部分的企业如今也从它们的慈善计划中寻求商业利益。麦肯锡一项对全球1000多家企业的调研显示,当受访者被问及他们通过慈善计划设法要达到的商业目标是什么时,大部分人都表示,他们的目标包括提高公司的声誉或品牌形象,且有大约80%的受访者表示,在决定向哪些慈善项目捐款时,寻找新的商业机会至少应该发挥一定影响;与之相比,只有14%的受访者表示,寻找新的商业机会不应对此产生影响。

  另外,慈善活动还有一个巨大的魔力——让企业基业长青。在麦肯锡对全球1000多家企业的调查中发现,很多百年企业有两个特性:1、家族企业;2、拥有完善的慈善组织。尤其是在家族企业中,慈善活动是保持家族致力于企业经营的一个重要因素,这项活动可以为不在企业中工作的家族成员提供有意义的工作,并促进家族价值观的世代传承。通过履行社会责任的方式分享财富,还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声誉。由家族式企业设立的基金会在全球的慈善捐款中占有非常大的比例。以美国而言,在排名前20家基金会中,有13家是家族式企业设立的,例如,比尔和梅林达·盖茨基金会。

  单靠金钱并不能保证带来大的社会影响。除了任何一项慈善活动都要面临的财务和运营问题外,家族企业还必须克服另一个重大挑战,即在不同世代之间保持慈善活动方向的共识和一致性。为此,一些家族基金会建立了一种可自由支配的支出预算,使家族成员可以资助他们感兴趣的项目。还有一些基金会为家族成员提供各种机会,使其可以进入董事会或基金会任职,或者通过现场访问和志愿计划直接参与慈善项目。后一种方式对于促使下一代及早参与到慈善活动中来非常有效。

  反观中国的民间公益活动,仍然处于初创阶段。所以本策划从商业模式的角度通过对一些国际优秀企业慈善模式的研究,以及对家族企业慈善形式的总结,为你呈现了5种最有效、最典型的公益慈善模式。它们能让你的企业创造出一种切实可行的模式,为你想要做成的善事注入生命、长久延续——商业模式不仅用于企业和盈利性的组织,也同样适用于众多的非盈利组织、社会团体以及非政府机构。一个拥有良好商业模式的慈善活动不仅仅能够实现慈善的目的,还将会取得多方面的社会效益和慈善成果。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滚动新闻其他文章

《新领军》杂志其他文章